欢乐颂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欢乐颂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22 19: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欢乐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词采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诗。贝多芬在第四乐章中加入了人声,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所以又称《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是一首4\4拍、大调式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特征。伴随着速度的加快、音乐的情绪更加高涨,音乐的威力更加强烈,唱出高亢威武的《欢乐颂》体现“团结”、“和谐”主题。www.21-cn-jy.com
《欢乐颂》是目前在小学阶段音乐欣赏内容中唯一一首在交响曲中加入声乐的欣赏曲,应重点感受与听辨旋律重复变化、和声的色彩、演唱形式、管弦乐队的不同音色、作品的气势等,从而理解合唱运用在交响作品的意义。2·1·c·n·j·y
2新设计
竖笛辅助教学,秉持新课程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本课课堂竖笛教学在情感体验、过程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性,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21·cn·jy·com
竖笛吹奏与多种音乐技能相结合,单纯的识谱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很被动,老师通过竖笛教学,在讲解乐谱的知识中,利用竖笛固定音高的特长,边听奏边打拍子,让学生反复体会音高、节拍、节奏、让他们在吹奏中领会,并且理解音乐,可以弥补在识谱教学中的局限性。学生在吹奏中听到音高,对把握不准的音高,借助竖笛一吹,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音准感,简便直接有效。【出处:21教育名师】
3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音乐知识及竖笛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视奏)能力,能较为准确地演唱及吹奏简单的乐谱,学生对进一步的轮唱、二部合唱(竖笛吹奏)也具有一定能力。学生对乐器的演奏形式和人声的演唱形式的概念清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音乐要素的特点;会辨识演唱形式及器乐演奏形式,对重复变化的手法有辨识。对贝多芬及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采用多媒体和白板技术,学生通过视、听、唱结合,乐器竖笛的配合介入,遵循“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寄语、教育技术的辅助功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轮唱形式体验歌曲,做到二声部和谐有层次。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时值演唱,演唱做到知识正确。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自然入境
(1)《欢乐颂》音乐进教室。
(2)师:同学们听过这个音乐吗,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管弦乐合奏或交响乐合奏),声乐演唱)知道曲目吗?((《欢乐颂》)作者是谁?(贝多芬)21
cnjy
com
(3)结合歌谱学生随钢琴伴奏用“lu”来哼唱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情绪,知道音乐的曲目及作者,了解《欢乐颂》是贝多芬耳朵失聪后不屈服于命运而谱写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这首乐曲有器乐也有演唱,是贝多芬开辟了交响乐首次加入合唱的先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音乐赏析
器乐部分
(1)初听器乐部分
师:我们先来听一遍《欢乐颂》的器乐部分,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哼唱的主题音乐听听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学生用手示意)力度是怎样的?每一次主题的出现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模拟演奏乐器)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学生熟识主题音乐的同时听辨出4次主题音乐出现,每一次都使用不同乐器演奏:第一次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第二次市中音提琴、第三次主奏是小提琴、第四次主奏是管乐也有弦乐提琴加入。力度也随之渐强。2-1-c-n-j-y
(2)师:今天我们也用竖笛感受一下乐圣贝多芬《欢乐颂》的主题音乐。学生先熟识一下竖笛音位,找出难解决的知识。即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时值是两拍。
(3)老师指导,学生竖笛视奏主题音乐。
(4)老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歌谱。体会主题音乐庄重、饱满、热情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结合竖笛熟识旋律唱名的音准,同时以竖笛的形式进一步体验感知主题音乐庄严、激昂的情绪。充分利用竖笛服务于课堂的功效,加深对音乐主题的体验和理解。
3、声乐部分
(1)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乐圣贝多芬开启了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先河。《欢乐颂》的声乐演唱部分。听听主题出现几次?(手示意)演唱形式?(男中音独唱、男女重唱、合唱…)力度变化?(级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结合歌词了解歌曲主题内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自由、和平、博爱、世界同乐!)
(3)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词。体会歌中作者向往自由、和谐的主题思想。
(4)师:贝多芬这首经典音乐常被后人以多种形式演绎,今天我们也来以轮唱的形式演绎一下歌曲主题音乐。老师指挥。21
cnjy
com
(5)老师伴奏学生一部分竖笛吹奏一部分演唱歌曲。进一步体会和谐、团结的力量。
设计意图:准确演唱主题音乐体会其中的和谐、自由、大爱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加入轮唱、竖笛伴奏的形式演绎主题音乐,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竖笛的加入更有利学生体会感知音乐表现的丰富性,饱满性。21·世纪
教育网
4、完整赏析
结合视频完整欣赏音乐,更深层理解乐曲庄严、神圣、激昂的情绪。器乐部分随不同乐器出现模拟演奏姿势感知音乐,歌曲部分配以指挥感知情绪变化,力度ff挥拳示意感知情绪。强化对主题音乐的辨识及力度体会。【版权所有:21教育】
演奏乐
器主题音乐演唱形式


弦乐(低、大、中、小提琴)、
管乐(号、单、双黄管、长、短笛…)、
4+2

唱、合唱(独、重)


鼓、打击乐…
设计意图:完整欣赏音乐,回顾器乐的演奏乐器,及声乐的演唱形式和它们主题音乐及力度的变化。更深层的理解音乐内容,体会音乐情绪的完整性。21教育网
活动3【活动】深化理解
贝多芬视频短片
师:了解贝多芬的肖像、故居、墓地。你们还知道贝多芬的哪些作品?(《致爱丽丝》《命运》《月光曲》《悲怆》《田园》…。了解乐圣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结合和作品再来认知贝多芬学生能更深层的了解他,贝多芬出生德国波恩,父亲男高音歌唱家,很小就贝多芬就显露出音乐上的才华,一生挚爱音乐,道路坎坷。17岁离开家乡来到维也纳学习音乐,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不幸他26岁患耳疾,逐渐丧失听力,可贝多芬不屈服命运,在这期间还创作了《第五(命运)交响曲》与命运抗争。45岁贝多芬完全丧失了听力,只能通过谈话册和人交流,向往“四海皆兄弟”的理想,他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并在这部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即第四乐章《欢乐颂》。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顽强的精神也向全世界经久不衰的传递。21cnjy.com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
(1)师:经典的艺术作品人们都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演绎,在演绎学习当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把《欢乐颂》的主题音乐通过竖笛两个声部的吹奏来感受二部和声的音乐魅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老师钢琴伴奏,学生主题音乐第一遍采用轮唱,第二遍一部分竖笛吹奏一部分演唱歌曲,第三遍用竖笛吹奏二声部主题和声音乐。充分演绎体会主题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竖笛、轮唱多种方式来演绎《欢乐颂》,深层理解音乐同时感知合唱合奏的丰富饱满的音乐表现力。表达贝多芬天下一心和谐力量的大爱精神。结合作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贝多芬不屈服命运,今天的努力,明天的辉煌!(……)【来源:21cnj
y.co
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