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我的家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江我的家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22 19:57:24

文档简介

长江我的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母亲河》中的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2000年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播出,立即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歌曲以“长江是我的家,我要去看妈妈”为主题,从儿童的视角反映了一个厚重的主题,歌词极富儿童色彩,寓意深刻,朗朗上口。曲调优美抒情,极具童真、童趣和童情。
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富有叙述性,曲调具有温暖、亲切感,第二乐段旋律跃上高峰,突出了“长江是我的家”的主题,接着是低回歌唱,然后旋律又一次跃上高峰,表现了主人公对长江的感情和“呼唤妈妈奔回家”的决心。
学情分析:
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那么如何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感知理解音乐:听,是感知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音乐艺术实践是重要的过程,在课堂上完整的聆听,专注的倾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注重情感体验: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意境中充分感受歌曲,乐曲的情感。
3、强调重美轻技:教师应根据音乐艺术审美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歌曲《长江我的家》,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长江的相关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掌握延音线、短切分和长切分节奏。
教学重点:深情的演唱《长江我的家》,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延音线、短切分和长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电视片《话说长江》音像资料。 教学方法:引入法、讲授法、演示法、情境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我们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上,被称为母亲河的是那条河呢?
生:长江和黄河。
师:回答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长江,那么那位同学来说说你心目中的长江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课下收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生展示交流
师:师出示课件并讲解长江及流经区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4。板书:长江我的家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知道了我国的母亲河是长江和黄河,然后请同学互相交流课下收集的关于长江的资料,师作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对长江的更深一步了解,还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
(1)完整聆听
a、初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出现了几种演唱形式?(两种:领唱和齐唱)
b、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划分?(两个部分)歌词中“我”及“长江”的含义(“我”泛指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长江”代表祖国母亲,所以才有“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的词句。无论身在何方,祖国的儿女都心系家乡、心系祖国母亲。)
( 2 )学唱第一部分(第1—第16小节)
a、师:请随录音轻声视唱第1—第16小节歌词,歌词中唱到了什么?(小河、小鸟、小草、小树……)强调了什么?(我也有个我爱的家,我也有个爱我的妈妈)
b、学生随琴视唱第1—第16小节歌谱,,请学生观察并找出曲谱中出现较多的音乐符号(连音线、休止符、),讨论其在音乐中的作用。(使曲调富有叙述性和亲切温暖的感觉)
c、学生随琴填词演唱领唱部分
(3)学唱齐唱部分
a、学生跟琴视唱齐唱部分,请学生找一找这一部分中有几处相同的歌词及相似的旋律。
b师讲解长切分音并带领学生练习。
c、学生随琴演唱齐唱部分。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听觉认知规律,从完整聆听入手,让学生在对音乐有完整印象的基础上,再根据音乐结构将音乐划分为两个短小的片段,分段进行深入学习。将连音线、休止符、及切分节奏等音乐知识与歌词表达的语气相结合,既便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又便于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4)?处理歌曲
a、歌曲分为两部分,请学生回顾整首歌曲,从演唱方式、速度、力度、情感几个方面做对比:
b、师:你打算怎么处理结束句?为什么?
c、跟琴有感情演唱全曲,注意力度、速度、情感的变化。
【设计意图】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完美体验之中,通过对比、自主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认知,让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进一步融会贯通在演唱之中。
(5)音乐活动
a、领唱与齐唱
请同学们推举1—2名领唱与全班齐唱共同表现歌曲。
b、讨论:在领唱演唱时,其他同学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共同参与音乐表现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对音乐的参与热情;开放式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拓展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总结:
看完这段录像,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和我一样。我们已经无需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就让我们把赞美和热爱化作对母亲河深深的赞美和祝福,祝福母亲河永远年轻,也祝福人类在母亲河的哺育下永远繁衍生息下去。 板书设计:
长 江 我 的 家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情感
亲切、温馨甜美地
有激情、有气度地
演唱方式
童声独唱
合唱
速度
中速稍慢
中速稍快
力度
mp
mf
教学反思:
我本次所讲授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母亲河》的第一课时歌曲《长江我的家》。从教学设计来说,也是酝酿了多日,有过很多设想,又多次被自己否定。在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方面较以往的很多次课程设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我按照常态课的教学模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可操作性上出发,设计了本堂课,多媒体在这节课上只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教学语言的设计——本节课的最终目标是在学生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上,以情带声,真正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也为母亲河的壮美而自豪。在这中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事半功倍的,这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所以在这个环节当中,语言的设计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在课前字字推敲,寻求最简洁的,学生最易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内涵。这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及教学目标。 第二、重点的突破教唱歌曲时,没有句句来教,而是教师示范演唱,以优美亲切的琴声和歌声打动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自己跟琴来学唱。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大部分学生对旋律基本熟悉了,但还需在下一节课上继续巩固,加深印象。 歌曲中有歌词重复但是旋律不同的地方,学生极易混淆,这是本课应当克服的一个难点。对于难点的克服,采用了画拍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把握住正确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