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诗歌之综合测试诗歌之部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诗歌之综合测试诗歌之部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3 08:4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唐诗的特色谈起
林庚
唐诗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这究竟是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朱彝尊说得好:“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陈言。”这里所谓的“今诗”指的是明诗。明代以七子为代表的诗坛专意摹仿唐诗,但摹仿是陈陈相因没有生气的,所以“才脱笔砚”便“已是陈言”。至于唐诗本身呢,则千载之下仍是那么“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
我们今天学习唐诗,当然就更不是要去摹仿唐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是要从中感受到那“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的新鲜活力。正是这种新鲜的活力,带着蓬勃的朝气,形成为盛唐之音,展现为绚丽壮观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感受到饱满的艺术享受。
优秀的诗篇总是不断地激发着、唤醒着人们新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感受,又以这方面的素养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发展。这乃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唐诗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出现的,又以它全新的创作不断地启发着人们。我们一方面欣赏着那些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名章秀句,一方面探索着那蓬勃涌现的过程和法则;唐诗由于它具有最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就成为我们最好的学习的典范。
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它不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起唐以前的诗坛来是如此的,而且比起它以后的诗坛来也是如此的。例如明、清的诗歌,它离我们的时代比唐诗要近得多,那么为什么反而不如唐诗那么明白易懂呢?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明白易懂也并不难,难得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那么精湛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又正是唐诗为人们赞赏的一个缘故。明白易懂自然更不等于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又怎能百读不厌呢?而唐诗却正是以其明白易懂而更为人们所百读不厌。这之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唐诗中有一些人人传诵的名篇,其间的诗歌语言本来是允许有一定跳跃性的,有时跳跃得比较突出了些,就可能感到不那么平易;可是如果它因此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实感,那么人们就会爱不忍释。语言的明白易懂乃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之上,远离了生活语言,诗歌的花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乃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唐诗中既有大量明白易懂的杰作,又有少量不太明白易懂的名篇;这里的矛盾统一可以成为我们探索诗歌语言艺术奥秘最好的桥梁。而唐诗的可贵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乃是它的最高成就,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为什么能那么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
研究唐诗繁荣的原因,也是我们学习唐诗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方面的课题,我们很少看到人们对于其他时代诗歌繁荣的原因有那么大的兴趣去进行研究。这当然首先由于唐诗是一个大家公认的诗歌高潮。而这个高潮又被传统地分为初、盛、中、晚,起伏分明的四个时期;我们也很少看到其他时代的诗坛有这么完整的时代性的划分,这当然也由于它是一个波澜壮阔巨大持久的高潮,所以才能分得清它的潮头、潮尾、顶峰与转折。而这个初、盛、中、晚的四个时期,又恰恰与唐代整个社会的起伏发展相为终始。唐代社会的发展乃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高潮。这两个高潮的息息相通,就更增加了初、盛、中、晚的鲜明性。这里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也就不限于诗歌本身,而是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诗歌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艺术,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而它的发展如何才能获得充分的成熟,则又取决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客观条件。这里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生活内容,是我们研究唐诗的广阔领域。
(选自《唐诗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唐诗,可以感受到唐诗的新鲜活力,获取饱满的艺术享受,进而在摹仿中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B.学习唐诗,可以从中探索诗歌语言艺术的奥秘,领悟深入与浅出矛盾统一于一体的艺术技巧。
C.学习唐诗,可以探索诗歌与时代的关系,研究唐诗中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生活内容。
D.学习唐诗,可以一方面欣赏其中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名章秀句,一方面探索着那蓬勃涌现的过程与法则。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唐诗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有着新鲜的活力,带着蓬勃的朝气,为读者展现出绚丽壮观的广阔天地,让读者获得饱满的艺术享受。
B.唐代以后的诗歌都只知摹仿,陈陈相因,了无生气;唯有唐诗富于创新,色泽鲜妍,始终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C.唐诗有着最鲜明的艺术感染力,是读者学习的最好典范,以全新的创作启发读者探索其中蓬勃涌现的过程与法则。
D.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但浅近的语言却又能够取得精湛的艺术成就,深入浅出的高超艺术造诣能让读者百读不厌。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能够得以繁荣,除了因为唐诗自身的内部规律使然,还得力于唐代社会处在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高潮阶段。
B.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是以春风得意的新鲜朝气而著称,读唐诗可以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蓬勃豪壮的情怀。
C.唐诗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深入浅出的高度,明白易懂、一览无余,取得了强烈的艺术实感,读者自然爱不忍释。
D.唐诗是公认的诗歌高潮,相对于其他时代的诗坛,唐诗具有初、盛、中、晚的鲜明性,分得清潮头、潮尾、顶峰与转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辨析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C项中唐诗“明白易懂、一览无余”的理解错误,文中“明白易懂自然更不等于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又怎能百读不厌呢?”“唐诗中有一些人人传诵的名篇,其间的诗歌语言就不一定都那么明白易懂”等文字说明唐诗尽管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深入浅出的高度,但并不“明白易懂、一览无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贺①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③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李贺,字长吉,卒时年仅27岁。②欻(xū):忽然。③嘒(huì)管:形容管钥之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完备
B.能苦吟疾书
疾:快速
C.恒从小奚奴
从:跟从
D.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
止:制止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D.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勤于写诗。外出时,常常背一古破锦囊,有了心得体会,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然后就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和悲愤。其中隐约曲折地表达李商隐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与慨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对文中信息理解是否恰当的能力。这要求学生通读并读懂原文,再比较选项理解是否与原文表达一致。B项,李贺晚上会将白天的草稿,进行修改,改好后就将之投入另外的囊中,不再去看。所以“弃置不再去看那些作品”表述有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5分)
(2)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5分)
【答案】(1)天帝建成了白玉楼,马上召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去为楼写记文。天上还算得上快乐,不痛苦啊!(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立、乐”各1分)(2)
(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大意正确给3分,落实“愈、寿”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翻译能力。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翻译,除关注文言实词虚词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外,还要注意是否包含特殊句式,这些都是考点,有时也是得分点。本题疑难词语:成,建成。为,撰写,动词。差,差事。愈,超过。寿,长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嫁到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儿取出草稿,研好墨,叠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要召唤长吉。”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离开(她)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篇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管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哭泣,等待(李贺的反应),好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到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真实所见到的就像这样。
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 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 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 长吉活了二十四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 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一定超过天帝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11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8.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答案】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及注释,抓住关键词来分析。首联,“闲闲”表现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情;颈联写景,可抓住“荒城”等意象词来体会其营造的凄凉心境;尾联可抓住“归来且闭关”来体会其静心独处的心情。综合起来便可得出诗人在不同的诗句中所表现的微妙情感变化。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面对污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2)《氓》第三章中用了

!这句起兴的句子以戒女无与士耽。
(3)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答案】(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雪中芭蕉
林清玄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
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
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
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
记得《传灯录》记载过一则禅话:
六源律师问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六源又问:“一切人总如师用功否?”
师曰:“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这一则禅话很可以拿来为雪中芭蕉作注,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王维的眼中,艺术创作就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样自然。我并不想为“雪中确实有芭蕉”翻案,可是我觉得这个公案,历代人物争论的只是地理问题,而不能真正触及王维作画的内心世界,也就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雪中真有芭蕉为王维所眼见,是写景之作;另一种是雪中果然没有芭蕉,王维凭借着超人的想像力将之结合,做为寓意之作。也就是“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的意思。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实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他自己说过:“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唐书》的王维本传说他:“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独到,学者所不及也。”我认为,一位“意在笔先”“天机独到”的画家,在画里将芭蕉种在大雪之中,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天才的纤运。
王维的诗作我们读了很多,可惜的是,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绘画在时空中失散了。故宫博物院有一幅他的作品《山阴图》,花木扶疏,流水清远,左角有一人泛舟湖上,右侧有两人谈天,一人独坐看着流郛,确能让人兴起田园之思。据说他有两幅画《江山雪雾图》《伏生授经图》流落日本,可惜无缘得见,益发使我们对这位伟大画家留下一种神秘的怀念。
我一直觉得,历来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本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艺术。以《雪中芭蕉》来说,那棵芭蕉使我们想起王维,他纵是在无边的大雪里,也有动人的翠绿之姿,能经霜雪而不萎谢。这种超拔于时空的创作,绝不是地理的求证所能索解的。
在造化的循环中,也许自然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不可破的樊笼,我们不能在关外苦寒之地,真见到芭蕉开花;但是伟大的心灵往往能突破樊笼,把大雪消融,芭蕉破地而出,使得造化的循环也能有所改变,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
(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历来画论对《雪中芭蕉》争论的焦点是一株翠绿芭蕉究竟能不能生长在寒冬大雪之中。
B.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旁征博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
C.作者认为,在现实世界里,雪和芭蕉也许真的不能并存,但是在绘画中是完全可以的。
D.本文结构清晰,主旨突出,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雪中芭蕉的引证不够丰富,缺少说服力。
E.作者以王维的《山阴图》为例,意在说明山水创作有一种神秘感,它最大忌讳是写实。
【答案】A、C
【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作者写《传灯录》记载的一则禅话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1)目的在于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2)批评后代的人看到王维的创作,却没有那样自然,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作法。(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作用的题目,可从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此题主要是内容方面,为了说明王维的艺术创作“精于绘事者,不以手画,而以心画”,一切出于自然;批评后代一定要在雪里有没有芭蕉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只取远神,不拘细节(3分)
②凡画山水,意在笔先(3分)
【答案】(1)表现画家的创作追求的是一种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貌,并不拘泥于现实世界。(2)画家的山水之画,重要的是“寄意”,运笔之前,“意境”已在心中。(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文章最后说,“寒冰有什么可畏呢?王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中芭蕉图》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8分)
【答案】第1问:(3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角度)指伟大的心灵能够突破自然樊笼,改变造化循环,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之处。(意思对即可)第2问:(5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参赞,黄遵宪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疾,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日双方进行具休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已。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
“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B.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
C.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D.黄遵宪根据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蛮荒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答案】DE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信息的能力。黄遵宪在日本居住两年后,学习了日本的文字,才开始与日本人交往,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不是一到日本就开始编撰,故C与原文不符。A项“以挽回自主的权利”分析不正确。B项“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在文中没有体现。所以选D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6分)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价值和影响的鉴赏能力。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将第二段中对黄遵宪活动的叙述进行选择性的提取或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如“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可提炼性的概括为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①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①无论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②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③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文本最后一段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结合着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即可。如“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一定要掌握好谈判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体现出了“诚恳”的原则。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第Ⅱ卷
表达题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引起了
的争论。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
,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
,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
南辕北辙
各有千秋
B.旷日持久
大相径庭
各有千秋
C.旷日持久
南辕北辙
半斤八两
D.经年累月
大相径庭
半斤八两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C.《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D.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包括……所组成”,句式杂糅。C项“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成分残缺。D项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位置不当致语意不明,可改为“一个由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答案】③⑤②④⑥①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①②每句2分,③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第三处联系前一句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3句各2分,共6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小时候和朋友出去玩,虽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走得太远,但五六个人的小组在小学周围闯荡,却有了探险的快感。长大了,和一群朋友出去玩,虽然走得很远,回来后却觉得很寂寞。
小的时候,当笑就笑,当哭则哭,而且哭着哭着就笑了,笑是一种心情。长大的时候,当笑不笑,当哭装笑,笑成了一种表情,笑着笑着就哭了。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哪里去了?
——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孩子:
你最近好吗?大学生活一定很快乐吧!
最近我在整理你的物品时,整理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小时候很多的玩具和学习用品:一盒三精葡萄糖酸钙的玻璃瓶,几个啤酒瓶盖,一团各色毛线,一个自己缝制的沙包,一叠卡片,一盒干透的彩笔,一个自己钉的小本,上面有你画的娃娃,你用过的发卡、头花……看到这些,我就想到你小时候的样子:扎两个朝天小辫,和邻居的孩子跑进跑出。一脸灰土,两手污泥,一会上墙,一会跳渠。下雨的时候,最爱往水多的地方走。就连做梦也在喊同伴的名字。上学了,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也不安稳,一会朝前坐,一会又朝后坐,有一次把脚伸进转动的车轮里,脚受了伤才收敛一些。后来自己学会了骑自行车,骑车最快的就是你,你总是第一个到家。周日,你和几个小女孩玩得不亦乐乎,玩过家家的游戏,给洋娃娃当妈妈,还要喂洋娃娃奶吃。你用小刀做菜刀,切着草当菜,拿一个木片当铲子,在一个破碗里“炒菜”。当你委屈的时候就大哭,当我把你逗笑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泪花……可现在,当初那个可爱的你哪里去了?是谁把当初的当初的你带走了?
不知不觉你上了中学,再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孩了,你不再疯跑,而是安安静静呆在家里做作业,你心情忧郁,笑声渐渐地少了。老师批评的时候哭,考试不好的时候哭,妈妈说得不对也要哭,而且哭得一塌糊涂。你妈和你说话的时候,待理不待理的,有时还争吵起来,你说我们不理解你。高考的一年里,你埋头在作业堆里,我们不发表任何意见,和你说话也小心翼翼,不谈考试,不谈学习。生怕那句话说错影响了你考试的心情。高考的时候,你发挥欠佳。你沮丧过,哭泣过,但是你在流泪之后变得坚强了。你决定再补习一年,要知道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不容易的。这证明你长大了,成熟了。你经过一年的奋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现在的你,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阳光,自信。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谈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从你的谈话中我觉得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再也不是那个爱哭的女孩了。我在想,那个爱哭的你哪里去了?是谁把你带走了?
啊,我明白了,上苍偷偷地把一个可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女孩带走的时候,交给了我一个爱哭的你;上苍偷偷地把一个爱哭爱闹的女孩带走的时候,交给了我一个亭亭玉立、笑靥如花的你。经历成长阶段的磨砺,你长大了,成熟了。你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鹰,具有了搏击长空的资本。张晓风说:“生命的红酒永远榨自破碎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远来自压干的蔗茎。”孩子,成长中有甜蜜,也有痛苦,回首以往,苦亦是乐;你时刻保持一颗童心,世界就是美好的,那样就会笑得很开心。请你珍惜成长的每个阶段,祝你永远快乐!你是我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永远的爱你!
爱你的老爸!
2014-9-8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从材料中可得知,小的时候,有纯真的快感,长大后,很寂寞等,由此可以从两个相反的角度立意:一、惋惜纯真的逐渐迷失;二、无论是游玩回来后觉得寂寞还是将笑变成一种表情,这都是成长,走向成熟的表现,童真固然可贵,成长更加重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