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 / / www.21cnjy.com )
(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文质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语 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 文学论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
( http: / / www.21cnjy.com )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答案】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目的有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文各题(9分)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①。笃学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单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刻编修戴名世 所著《南山集》《孑遗录》有悖逆语,辞连苞族祖孝标。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五十二年,狱成,名世坐斩。孝标已前死,戍其子登峄等。苞及诸与是狱有干连者,皆免罪入旗②。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谷例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③。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乾隆初,疏谓:“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下部议,以五六月报灾虑浮冒,不可行。
(节选自《清史稿 方苞列传》)
注:①今安徽桐城人。②给旗人做奴仆。③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狱成,名世坐斩
坐:定罪,入罪
B.应因地制宜,不必囿成例
囿:局限,拘泥
C.又请矫积习,兴人才
矫:纠正
D.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举:举例,说出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先试以事,破瞻徇,绳赃私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乃召苞直南书房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有关。A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示被动。B介词,用;介词,因为。C动词,是;介词,替。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苞本来要参加殿试的,可是因为母亲生病,便回家侍奉,后来因替戴名世的书作序而受到牵连下狱。
B.关于国家粮仓存粮的问题,方苞认为应当因地制宜,遇到米价上涨,应及时开仓卖米,然后再上报。
C.在兴人才方面,方苞提出,皇上应定时在朝廷上接见大臣,当面奖善罚恶,提拔有才的臣子,对六部的官员就要奖赏。
D.方苞的屡次上书言事,他的很多意见都被皇上采纳了,但是他要求五六月即报水旱之灾的建议并未被采纳实行。
【答案】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名世与苞同县,亦工为古文,苞为序其集,并逮下狱。(3分)
(2)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3分)
(3)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分)
【答案】⑴戴名世和方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写作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5分)⑵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5分)(3)
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解析】
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1)“工”,擅长;“序”,为---作序(2)“歉岁”,荒年;(3)“告诉”,报告申诉;“不许”,得不到准许。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答案】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方苞,字灵皋,是江南桐城人。知识渊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身谨行,攻读古文,从他还是诸生时,就已经闻名于时了。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时,会试考中,准备参加殿试,听说母亲病了,就回家侍奉。康熙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弹劾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有大逆不道的话,弹劾的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也擅长古文,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因此一并被逮捕入狱。康熙五十二年,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方孝标已经在此之前死了,就把他的儿子方登峄等人远戍边疆。方苞以及那些和这个案子有牵连的,都免除死罪,判入旗藉。康熙向来就知道方苞的文采学识,大学士李光地也举荐方苞,康熙就把方苞调到南书房。不久,改任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等书。康熙六十一年,命令他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方苞常常上书言事,曾说:“平常官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米谷按定例储存七成,卖出三成。南方各省地势低,多潮湿,存粮卖粮多少,应当因地制宜,不一定拘泥定例。年成不好,米价昂贵,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按既定价格卖米,没有上级命令,不敢擅自行动。从此之后,各州各县遇到粮价贵时,应当立即下令按既定价格卖米,然后再详细地汇报上级。粮食存在仓库里会因老鼠偷吃而消耗,数量会有减少,运送粮食要花运费,卖米买米看守粮仓要支付人工伙食费用。春天粮价高时卖粮,(多出来的钱)就留下来充当以上各种费用。廉洁有能力的官吏,在秋天买进的粮食价格低,得到的谷物多,应当让他们详细注明另外存放,以备荒年开仓赈灾。”皇上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实行。方苞又曾说老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又请求改变积久的陋习,举荐人才,(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乾隆初年,上书说:“救荒工作应该预先准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不能实行。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征君传(节选)
清
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
( http: / / www.21cnjy.com )、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目:示意,暗示B.次第死厂狱——次第:依次
C.以国子祭酒征——征:出征,征战
D.用此名在天下——用:任用,起用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各项,全都能证明孙征君“好奇节”的一组是:(
)(3分)
①倾身为之
②奇逢密上书承宗
③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④彼自乐处隐就闲
⑤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
⑥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A项,根据语境义,“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故目的意思是看作;C项,征用在官职前后,应为征召;D可以采用迁移法,《劝学》中有“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用的意思为“因为”故此处为因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征君与鹿正、张果中勇敢地同魏忠贤斗争,不惜牺牲,因而被人们称为“范阳三烈士”。
B.孙承宗因为孙征君的上书,想进京面圣,从而弹劾魏忠贤,不料却被魏忠贤暗杀在半路上。
C.孙征君学问好,品德高,很多人都愿意向他求学,因而他所住之处自然地形成了村落。他死后黄河南北的学者都在百泉书院祭祀他。
D.到了清代,孙征君担任国子祭酒,虽然朝廷上下对他十分敬重,但孙征君在短短时间内,还是坚决请求辞职。
【答案】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3分)
(2)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3分)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3分)
【答案】(1)凭借着治世的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总是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自己出来做官。(2)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跟着他来相互扶持的门生、家人、朋友多达几百家。(3)失去的东西像河水,但河水似乎从来都是那个样子,千古都在流.事物总是缺憾或者圆满,就像那月亮,但最终月亮自身不曾有过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译句子,要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重点突破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保证落实到位。(1)句要在译出大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出(负,烈,强,各1分)(2)句要在译出大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出(乃,从而,定语后置,各1分)(3)句要在译出大意的前提下,准确翻译出(斯,卒各1分,大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六处,多断无分,3分)
莆田林之栋善画兰,好游,闻兰所在则必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林乃募壮士,执刀矢火攻,具裹粮,鸣金,入深谷中,若当劲敌者。至则兰叶长丈余,花大如掌。自是所画益奇变。
——《荒鹿偶谈》
【答案】闻兰所在/则必往寻之/樵者或告/某山大壑中/常闻兰花气/特多茅棘虎豹/不可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断句题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语气(词),二看结构,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得到多数分数了。看语气,指的是关注语气词,语气词多属句末标志,如本题“焉”“也”,“者”表句中停顿;看结构是指文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结构的句子,这些结构的句子应该自然断开。闻兰所在是一个完整地主谓宾句子,自然要断开;之放在末尾,故断开;后面是打柴的人说的话,按照说话内容,分别在告、中、气后断开;特表转折,故在不可行前断开。
考点:文言文断句能力。
翻译:莆田林之栋擅长画兰花,喜欢游历,听到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花的地方,就一定前往寻找它。有个樵夫告诉他,某座山的大山谷中,常常闻到兰花的香气,只不过很多茅草荆棘、猛虎花豹,(人)不能够去。林之栋于是招募壮士,拿着刀箭和取火工具,准备并携带了干粮,敲锣,进入深谷当中,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到了(那里)就(看到)兰花叶子长一丈多,花大得好像手掌。从那时起他所画的兰花更加奇特多变。
【参考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他接受了并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
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古塘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四年五月望后二日,兄子道希书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古塘之丧。昔余成童,从先兄求友闾巷间,得古塘。其后之近邑,归故乡,客京师,学同而志相近者,复得数人,而惟古塘为本交。古塘少以雄豪自处,短衣厉饰,惟恐见者知为儒生,而先兄独义之。余少好气,数以气盖余,心不能平,久之乃见谓直谅。古塘早丧母,家贫,母家给田数十亩。少长,觅食自活,以田归庶弟。既为诸生,得时誉,学使常以重币延。岁时归家,解装,遇亲友,随手尽,俄而乏绝,饥不得餐,晏如也。年羹尧巡抚四川,固请与偕。议加赋,力争而止。遂以他故行,曰:“其心神外我矣!能守吾言以期月邪 ”及督川陕,复固请以往,再三见,浃月而归。
古塘貌精悍。有与同姓名者,大患乡里,督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邵嗣尧闻之而未察也,按试呼名,忽注视冯怒,榜笞数十。众皆哗,群聚而诟之,嗣尧愧恨,发疾死。古塘始无愠色,既无宽容。尝语余曰:“士之大闲二::其一义利也,其一利害也。君子怀刑,设子遘祸殃而我退避,以为明哲,可乎?”及余以《南山集》被逮,冒危险以急余,如所言。辛卯乡试为举首,以随部檄,挈余妻子北上,失会试期,后遂绝意进取。年六十有九,终于家。
始余出刑部狱,传客诸公间。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计数余兄弟早岁诸同好,数之奇,彼此如一辙。时存者惟彝叹、古塘,因谱其行及殁而未见余文者,作《四君子传》。无何彝叹亦殁,至于今无一存者矣,而余独留其衰疾之躯,其尚足控揣邪 然吾闻古之为交者,其有失言过行,则相引以为羞;今诸君子各以身名完,未为不幸,独后死者滋惧耳。
古塘子幼,道希与翁君止园纪其丧,余恐不宿,乃豫为志铭。古塘姓刘氏,名捷,怀宁人,流寓江宁。其卒以四月廿五日。某年月日葬于某乡某原。
(选自《方苞姚鼐集》,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饥不得餐,晏如也
如: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乃豫为志铭
豫:通“预”,预先
C.众皆哗,群聚而诟之
诟:辱骂
D.数之奇,彼此如一辙
奇:非凡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下列各句中虚词“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田归庶弟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其卒以四月廿五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C.冒危险以急余
作《师说》以贻之
D.遂以他故行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介词,把。B介词,在。C连词,来。D前者,“以”介词,因为,后者“以”连词,因为。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少时的刘古塘,虽为一介书生,但总以英雄豪杰自居,多次在气概上压过当年争强好胜的作者,不过后来两人却成为挚友。
B.作者出狱后,为当年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相继离世而悲痛万分,由于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就预先为亡友刘古塘写好了墓志铭。
C.刘古塘早年,因与一个祸患乡里的人同名同姓,曾遭到行事鲁莽的督学邵嗣尧的毒打,督学也为此犯了众怒,愧恨、发病而死。
D.刘古塘在年羹尧担任四川巡抚期间,受邀入其幕府,但因为与年羹尧在加赋问题上意见相左,他只待了一个月时间便离开了。
【答案】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窦(dòu)穴
遐迩(ěr)
老胥(xū)
B.户牖(yǒu)
违(wéi)背
矜(qín)疑
C.骈(pián)文
俾(bǐ)使
大辟(pì)
D.罹(lí)难
绞缢(yì)
日晷(guǐ)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这)疾易传染
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
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
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
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就:靠近,找。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
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
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连词表转折;B
代词这样;C
前者连词表目的,后者介词,因为;D表原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线词语发生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
名词动用,其余都是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省略的是主审官。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竞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者就其戚属
就:靠近,与……联系
B.贫亦罄衣装
罄:尽,卖光
C.期有得耳
期:想,希望
D.或叩之曰
或:或者
【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然犹质其首 吾见其难为
C.病数月乃瘳 过夕乃可饮
D.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 秦以攻取之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介词在/介词,比;B
代词他的/代词他;C
副词才;D
连词,承接/介词,凭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通过作者的见闻,运用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和典型事例,深入地揭发了封建官吏狱卒狼狈为奸榨取钱财、玩弄法令的情景,使读者认清了封建监狱残酷黑暗的本质。
B.本段写胥吏对待囚徒的宽严,以钱的多寡为据,除了作一般性的叙述外,还录下了与老胥的对话,举出“同逮以木讯者三人”的事例加以证明。
C.“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一语,直接表明作者对绞尽脑汁进行敲诈勒索的皂隶的深恶痛绝。
D.文章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这既是明代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应为清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
(2)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答案】(1)这是为了立下规矩来警告其余的犯人,而且也用来惩戒后来的人。
(2)孟子说:“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这句话)真对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美文欣赏
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
( http: / / www.21cnjy.com )馆里结识了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心中暗赞:“好一个鸿学大儒啊,比起高士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可惜年龄大了点儿,不然的话,朕倒要启用他了。”
后来还是启用了。康熙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获罪,废为平民,流落民间。康熙发现后,不拘一格,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要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遘
牖
瘳
俾
罹
梏
晷
谳
呿
挢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见死而由窦出者
(2)与饮食之气相薄
(3)鲜不疫矣
(4)此所以染者众也
(5)少有连
(6)苟入狱
(7)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8)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
(9)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
(10)别置一所以羁之
(11)此中可细诘哉
(12)然犹质其首
(13)贫亦罄衣装
(14)主者口呿舌挢
(15)狱词无谋故者
(16)渫恶吏忍于鬻狱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字注音。
遘gòu
牖yǒu
( http: / / www.21cnjy.com )
瘳chōu
俾bǐ
罹lí
梏gù
晷guǐ
谳yàn
呿qū
挢jiǎo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见死而由窦出者: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2)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3)鲜不疫矣:很少。
(4)此所以染者众也:……原因。
(5)少有连:少,通“稍”,稍微。连,牵连。
(6)苟入狱:如果。
(7)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量,估计,衡量。剂,契券,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的依据。
(8)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通“倘”,如果。
(9)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定罪。正,治罪。
(10)别置一所以羁之:所,处所。以,表目的的连词。
(11)此中可细诘哉:诘,追问。
(12)然犹质其首: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质。(用……作抵押)
(13)贫亦罄衣装:罄,用尽。
(14)主者口呿舌挢:呿,张口。挢,伸举。
(15)狱词无谋故者:谋故,谋杀。
(16)渫恶吏忍于鬻狱:渫,污浊。鬻,卖。
☆课堂探讨☆
要点一: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探究活动】
写出下列各词在句中的含义。
作
作而言曰
此疫作也
矜
经秋审入矜疑
若自矜诩
叩
余叩所以
以手叩门扉曰
易
是疾易传染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质
每质狱词
然犹质其首
其
其极刑
其伤于缚者
即
即幸留,留数月乃瘳
即夕行步如平常
差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差强人意
【教师释疑】
注意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重点诗词要积累,虚词要注意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平时注意积累典型例句,答题时可以经典例句对应。
【讨论明确】
作
作而言曰 神情激动
此疫作也 发作
矜
经秋审入矜疑 怜悯、惋惜
若自矜诩 炫耀
叩
余叩所以 询问
以手叩门扉曰 敲击
易
是疾易传染
容易
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更改
质
每质狱词 询问,评判
然犹质其首 以……作抵押
其
其极刑 代词,其中
其伤于缚者 代词,那些
即
即幸留,留数月乃瘳 即使
即夕行步如平常
就在(某时某地)
差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等级
差强人意
差:程度副词,勉强,尚,略。
【课堂提升】
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②以杜君言泛讯之
③然犹质其首
④矢溺皆闭其中
⑤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⑥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答案】①剂:勒索的标准。②泛:广泛、多方。③质:抵押、抵押品。④矢:通“屎”。⑤少:通“稍”,稍微。⑥止:通“只”。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实词、虚词和通假字。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有一组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同的,将其找出并说明理由:
A.①有洪洞令社君者,作而言曰
②此疫作也
B.①每薄暮下管键
②与饮食之气相薄
C.①多潜易之,增减要语
②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
D.①凡死刑狱上
②奸民久于狱
E.①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
②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修候
【答案】C
【解析】
3.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①牗其前以通明
②鲜不疫矣
③必械手足
④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⑤予我千金,吾生若
⑥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答案】①②③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牗(窗户),开窗户;②疫(疫情、疾病),生病;③械(刑具),戴上刑具。④差: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差别、区分对待的标准。⑤生:使动用法,使……生还(活下来)。⑥枉:使动用法,使……受冤枉。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法特征进行辨析。
4.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
②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③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
④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⑤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
【答案】①被动句,余(被关押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刑部狱。
②判断句,那些接连死去的囚犯,都是……的人。③宾语省略句,使(他们)困苦不可忍。④介宾短语后置句,“在捆绑时受伤”。⑤介词省略句,(与)我同时被捕……的三个人。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句式都有哪些,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②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④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
【答案】①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夜里,活人跟死人脚并脚头靠头地躺卧,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很多人染病的原因。②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作为关押的标准来警告其余的犯人。③贪官污吏忍心干贪赃枉法的事,不值得谴责;可是治狱之道黑暗,好官也多把让死刑犯免去一死当做功德,却不追究那些案件的真相,他们使好人蒙受冤枉,也厉害得很哪!④有些奸诈的人长期关在监狱里,同狱卒内外勾结,着实捞了些钱财。山阴县有个姓李的,因杀人入狱,每年都捞到几百两银子。
要点二:探究文章的内容。
【探究活动】
1.牢狱生存条件之差表现在哪里?
2.
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
3.描述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的网。
4.归纳主旨,
本文的主题有何普遍意义?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要求用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
【讨论明确】
1.二百多人挤在一排没有窗户的狭小暗室里,吃喝拉撒都在一处,人死后不能及时处理,传染病动辄流行。
2.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
3.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
4.本文表现吏之毒与民之苦,吏毒则民苦,而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一个“利”字(不当之利),这既是清朝监狱黑暗的根源,又是封建王朝黑暗的根源,实质上也是绝大多数黑暗时代罪恶的根源,可以说,文中之“狱”是黑暗时代的缩影,是“利”字之恶的典型。
【课堂提升】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
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④和“胥吏”无关。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