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16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测)Word版含解析(选修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3 15: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见第二段开头,具体分析第二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答案】B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赐以金帛,辞之
辞:告辞
C.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D.卒全其城
全:保全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B项“赐以金帛,辞之”中的“辞”如解释为“告辞”就与整个语境不合,此处的“辞”应为“拒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
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答案】D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项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6分)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4分)
【答案】(1)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2)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治平二年,入朝判登闻鼓院。英宗在做藩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听到他的名声,想用唐朝旧例召他进翰林院,任知制诰。宰相韩琦说:“苏轼的才能,远大杰出,将来自然应当担当天下大任。关键在于朝廷要培养他,使天下的士人无不敬畏羡慕而佩服他,都想要朝廷使用他,然后召来加以重用,那所有的人都没有异议了。现在突然重用他,天下的士人未必以为正确,恰恰足以使他受到牵累。”英宗说:“姑且给他修起居注如何?”韩琦说:“起居注和知制诰地位相近,不可马上授予。不如在馆阁中较靠上的兼职授予他,而且请召来考试。”英宗说:“考试不知他能否胜任,像苏轼会有不能担任的吗?”韩琦还是不同意,到试了两篇论,又列入三等,得到了直史馆的职位。苏轼听到了韩琦的话,说:“韩公可以说是靠德行来爱护人的呀。”
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村,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 孤馆灯青①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②。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③初来俱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有笔头千字,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①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②漙漙,音tuán,露水多貌。③“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他们“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8.词的下片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最恰当的是(3分)
A.功名未立
B.胸中万卷
C.叹流年已逝
D.犹欠封侯万里哉
【答案】B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上片作者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
( http: / / www.21cnjy.com )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抓主要意象适当描绘画面)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找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意象,然后根据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数句,写出作者出门较早。渲染出孤寂、凄冷的环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此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下片开头三句化用杜甫诗句自抒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抱,“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三句表明自己对得失荣辱抱豁达的态度。作者似乎在说服自己,暂时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慰。但一方面立志“致君尧舜”,一方面又要袖手“闲处看”,入世与出世两种相对立的处世哲学汇集于一身,实难统一,这最后几句的说法,不过是矛盾心理的特殊表现,在表面的乐观之中隐藏着的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意思对即可)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在惠州遇见苏东坡
谢有顺
①有一处地方.我不算熟悉。在我却是常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起的,那就是——惠州。它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有江,有海,有瀑布山泉,还有西湖。我喜欢有水的地方,水多了,人就活得滋润。第一次去惠州,游西湖,湖山相连,想到的不是杭州西湖.也不是福州西湖——尽管这三大西湖,各有娇媚。我想到的却是苏东坡。
②死去了近千年还能常被人记起的人,苏东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在惠州,东坡遗迹有近二十处,有些是重修的。但天然的景观,我想总还是苏东坡看过的吧 他住过的白鹤峰,下有东江,上有古树,美不胜收,想当年,东坡先生登山远望,江天一色,古树婆娑,人影徘徊,会是怎样的心境 他大约会想起黄州,醉酒,作诗,终究难以抹去心底的那丝寂寞。“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是他在黄州时写的诗句,在惠州时.这可能也是常常重复的场景。
③苏东坡想“江海寄余生”,他的晚年,也确实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海为伴。惠州的水边,就处处留有他的足迹.西湖更是如此。他解囊助修东、西新桥,筑苏堤,一些钱,还是动员弟媳妇捐献的,为此,他自己的犀带,据说也卖了。一个罪官谪居岭南,还能如此心系百姓,为这个“蛮貊之邦”增添斯文.也就难怪今天的惠州人会尊他为百世之师了。
④“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实,地处偏远的惠州,得以名扬天下,总是离不开这些名人的身影。其实,早在唐代,惠州就是“罪官的流放地”,宰相张锡、义武军节度使浑镐、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中书舍人崔沆等人,都曾先后谪居惠州。当年,惠州人宽待这些名士,他们的后代至今受益。五四时期的老夫子吴虞有诗云,“英雄若是无儿女,青史河山更寂寥”。惠州的山水再秀美,若是没有苏东坡的雄才助兴,少了孙中山、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人的革命身姿,怕也是要寂寥、逊色许多的。
⑤或许,好山好水,才能出好人,养好人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地方,投缘于哪一种生命气质,并非偶然的。城市有城市的气质,山水也有山水的偏好。惠州人的热情、重义,在岭南是有名的。苏东坡有恩于他们,他们纪念他,而似我等一介闲人,踏足惠州,他们照样热情相迎。我后来查找苏东坡抵达惠州后写的第一首诗,发现他记述的也是惠州人的这一特点。那是宋哲宗绍圣元年的初冬.苏东坡的船一靠岸,就看到码头上站满了迎接他的人,他不禁感叹:“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他觉得这地方似曾相识.好像梦里来过,要不,怎么连当地的鸡狗都认识他呢 那么多人出来迎接他,关心他为了何事被贬,此情此景。令他热泪盈眶。苏东坡暮年,作有《自题金山画像》一首.词句悲凉:“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念念不忘惠州.当然不仅是因为在西湖孤山上留下了小妾朝云的墓,也非想念桥东那口东坡井,他自然是想起了惠州人.以及自己在那谪居三年的温暖时光。
⑥有一次去惠州,朋友笑问,苏东坡在惠州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底吃掉了多少荔枝 这当然是无法考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快意,也有留恋。读苏东坡的诗,会发现,他写过很多食物.他讲究吃,这表明他对世俗生活有着难言的热爱,没有一般文人的酸腐。惠州梅菜,东江糯米酒,酿豆腐,罗浮山酥醪菜,百草油,惠阳三黄鸡,大概苏东坡都是吃过的,只是他手头拮据,这些美食,尤其是三黄鸡,怕也无缘常常品尝。何以为证 手头刚好有一则苏东坡写的家书,里面写到:“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燃,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螫。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读到这里,我已经口水漫溢了。想当年,惠州每天杀一头羊,好肉自然让官老爷们吃了,骨头缝里的肉碎,却被苏东坡吃得香飘千年,“岂复知此味乎” 东坡肉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楼外楼早已是名莱,惠州人打了多年的东坡文化牌,何不也在自己的西湖边做上一道东坡羊骨头肉,渍酒中而食之 或许惠州的某个小巷里旱已有这道菜了,只是我无口福,至今未能吃到而已。
11.简述文章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点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惠州.抒写了作者对惠州的喜爱之情;(2分)总领下文,领起下文对惠州和苏东坡的抒写。(2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请说说文章题目“在惠州遇见苏东坡”中“遇见”一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4分)
【答案】
“遇见”即碰见,作者说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在惠州碰见了苏东坡,写出了苏东坡对惠州的影响,(2分)也写出苏东坡的遗迹让作者好像见到了苏东坡。(1分)这样写具体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可结合着“在惠州遇见苏东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文章深意来理解“遇见”的含义。通过对文章的感知,很明显,此处“遇见”是指在惠州碰见了苏东坡的遗址而联想到了苏东坡,从而衬托了苏东坡对惠州的影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文章的第⑥段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苏东坡在惠州的饮食情况,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4分)
【答案】写这些照应了第⑤段.突出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东坡谪居惠州三年的温暖时光.他对惠州有留恋,生话有快意;(2分)同时.也表现了苏东坡的真性情,对世俗生活的热爱.他不同于一般的酸腐文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写苏东坡在惠州的饮食情况运用的笔墨越多,越能表现出苏东坡对惠州的情感与留恋,“这表明他对世俗生活有着难言的热爱,没有一般文人的酸腐”可直接提取作为表现苏东坡的人物形象特点。在结构上,由“他自然是想起了惠州人.以及自己在那谪居三年的温暖时光。”可知,第六段写东坡的饮食照应了第五段内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有人认为本文言犹未尽,请你结合对文意的理解,为本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并简述这样续写的理由。(续写的结尾字数不超过50字)(6分)
【答案】考示例:如若再有机会来惠州,一定要品尝一次东坡羊骨头肉。理由:首尾呼应,突出对东坡的敬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可从“首尾呼应、总括照应、点睛升华、直抒胸臆、以景显情”等角度进行续写,续写要合情合理,语言风格相近,语句通顺。理由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