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3 08: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30题
1.柳宗元这样批评汉代政治:“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他笔下的“封建”制度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的政治制度。“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指的是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此项制度最早开创于西周时期,故B项正确;夏朝没有确立分封制,故A项错误;秦朝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汉朝实行郡国二制并行,不属于最早的,故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
A.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
B.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
C.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
D.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反映了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故A项正确;秦代由血缘政治发展到官僚政治,“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C项“强化”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变局”说法,故D项错误。

3.在谈及“相”的演变时,有学者指出“从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群相”制度集中表现在
A.三公九卿
B.政事堂
C.枢密院
D.军机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关键信息是“从独相到群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参议国政。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故B项正确;秦代的“三公九卿”中的丞相属于“独相”,故A项错误;枢密院仅负责军政,不符合“群相”,故C项错误;军机处不属于“相”,故D项错误。

4.据《元史·宰相年表》记载,中书省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张启元曾“行中书省于平阳、太原等路”,中书省左丞相耶律铸曾“行省于山东”……他们“事毕还朝,其中书省宰执职务依然如故”。这反映出元代
A.中央集权的逐步削弱
B.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
C.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D.省官互迁制度得到完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演变。材料“中书省左丞相耶律铸曾‘行省于山东’……他们‘事毕还朝,其中书省宰执职务依然如故’”反映了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体现了行省和中书省互为表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省官互迁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5.明初,朱元璋“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这一做法
①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③催生了内阁的设立 ④导致皇帝政务缠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明初,由于相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①表述正确;此项做法与行政效率无关,②表述错误;罢免了丞相之后,皇帝日理万机,于是设立了侍从顾问机构,后形成内阁,③④表述正确,故D项正确。

6.某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入摧枯拉朽”。“某一时期”应是
A.明朝中后期
B.甲午战争之前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30年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信息“普遍”“倭不度德量力”可知反映了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普遍存在,认为日本不自量力,不是我们的对手,故B项正确;故A、C、D项错误。

7.有学者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之一是“揖欧仿美”。“揖欧”(学习欧洲)表现的表现之一是
A.学习英国,实行责任内阁
B.效仿法国,推行三权分立
C.以德为师,尝试君主立宪
D.以俄为师,厉行富国强兵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揖欧仿美”中“仿美”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了防止总统专制独裁,又“揖欧”实行责任内阁制,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效仿的是美国,推行三权分立,而不是法国,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以俄为师,传播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探索,故D项错误。

8.毛泽东曾说,“从19
( http: / / www.21cnjy.com )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组织了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长城抗战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可知“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先后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①②正确,故A项正确;长城抗战发生于1933年,时间不符合,③错误,故B、C项错误;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④错误,故D项错误。

9.“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段文告发表于
A.1937年7月
B.1941年12月
C.1942年1月
D.1945年8月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的“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故告示的时间是1941年,背景即为“日本向英美诸友邦开衅”,即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故B项正确;故A、C、D项错误。

10.下图所示历史照片为近代后期某地的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祝游行队伍。车队上的肖像自前至后分别是蒋介石、罗斯福、列宁、斯大林。综合判断,该历史照片最可能拍摄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919年的北京
B.1937年的重庆
C.1942年的南京
D.1945年的上海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1
( http: / / www.21cnjy.com )9年的北京很明显不符合图片情景,此时北洋军阀政府掌握政权,故A项错误;1937年的重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庆祝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1942年的南京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上海光复,故D项正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出自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国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年9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故C项正确;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七届二中全会不是讨论建国的事宜,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故D项错误。

1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标志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乒乓外交的开展
C.尼克松总统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改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美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故A项错误;乒乓外交的开展属于民间活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尼克松总统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改善,不是标志,故C项错误。

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D.建议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外交建树。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故A项正确;1989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世贸组织成员国与“中亚”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4.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这里的“影响”不包括
A.决策方式的少数服从多数
B.公职须经选举产生和有限任期制
C.法律至上的政治理念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带来很多的弊端,不属于积极影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15.公元前449年,罗马行政长官将罗马法律铭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众。这一法律属于
①万民法 ②成文法 ③公民法 ④自然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据材料“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行政长官将罗马法律铭刻在十二块铜牌上公布于众”说明了《十二块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属于公民法,②③正确,故B项正确;万民法实行于罗马帝国时期,时间不符合,①错误,故A、D项错误;公元6世纪成书的《法学阶梯》中,罗马法被明确地区分为三部分,即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④错误,故C项错误。

16.下图版画反映了1689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一起加冕的情景。作为加冕的条件,他们必须先签署《权利法案》。这直接地表明,“光荣革命”后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
B.议会凌驾于王权之上
C.英王已是“统而不治”
D.君主立宪政体基本定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议会权力超越了国王,故B项正确;法律至上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
“统而不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基本定型”表述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仍是完善的过程,故D项错误。

17.建国初期,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指出,美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新版”。他的主要理由是当时美国
A.总统掌控最高行政权和军权
B.行政权超过立法权和司法权
C.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
D.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民主制的建立。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材料“美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新版’”可知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较大,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故A项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行政权超过立法权和司法权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中央与地方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不全面,仅是部分表述,故D项错误。

18.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揭露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了各种天才设想,这些设想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
①圣西门 ②黑格尔 ③傅立叶 ④欧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据所学知识“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①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19.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此后不断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这些“突破”包括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④出兵吞并奥地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出兵吞并奥地利,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②③④正确,故B项正确;“国会纵火案”不属于突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故A、C、D项错误。

20.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希特勒这一意图体现在
A.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B.武装介入西班牙内战
C.吞并苏台德地区
D.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关键信息“布尔什维主义”
“反对赤祸”
“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
“重新武装”等可以推断出是《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缔结,故D项正确。

21.二战期间,战争双方制定了名目繁多的作战方案。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 ②“霸王”计划 ③“巴巴罗萨”计划 ④“海狮”计划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狮计划是1940年8月1日,德国强渡英吉利海峡入侵英国的计划;1941年6月22日,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入侵苏联。火炬计划实行于1942年7月,盟军任命艾森豪威尔为实施“火炬行动”的盟军总司令。霸王计划 是为开辟反法西斯的第二战场,盟军从1943年6月开始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战前经过了长达半年的周密的准备。按时间排序应该是④③①②,故B项正确。

22.下图反映的是二战期间希特勒的一项军事进攻计划。该计划最有可能制定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苏德战争爆发前
B.库尔斯克战役后
C.莫斯科保卫战后
D.诺曼底登陆前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地图显示,城市“莫斯科”反映了该计划制定于莫斯科保卫战后,故C项正确;苏德战争爆发前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战役之前德军还有一定程度上的部分战略主动权,能够自主选择发动进攻战役和进攻方向;战役之后,德军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采取全面战略防御,故B项错误;诺曼底登陆属于盟军作战,故D项错误。

23.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②声明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③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④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①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波茨坦公告》,②错误,故A、B、C项错误。

24.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苏联解体的标志是
A.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D.八一九事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趋势的加强。《阿拉木图宣言》是1991年由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而订立的,故C项正确;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不是苏联解体的标志,故A项错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意味着承认每个联盟国都是主权国家,也就是说苏维埃联盟已经变成了跟所谓英联邦一样的虚空的概念,苏联走向解体,故B项错误;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5.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形成、中国重返联合国。上述事件反映出
①两极格局下世界并不太平 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③新兴力量的崛起 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化趋势的出现。材料“不结盟运动兴起”反映了第三世界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新兴力量的崛起表述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形成、中国重返联合国体现了多个力量的兴起,必会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④正确,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两极格局下世界并不太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错误,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与材料无关,②错误,故B、C项错误。

26.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他的“修德安民”思想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表现,包括
①南巡曲阜祭孔,亲书“万世师表” ②延揽汉族文士,恢复开科取士
③设立“木兰围场”,协调民族关系 ④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民族政策。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息“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可知康熙帝认为统治稳固的首要原因在于得到人民的拥戴,体现了与民休息的治国理念,重视“德”,①②③重视民族关系,关注民族团结,故A项正确;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故B、C、D项错误。

27.谈及道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亚里士多德则说:“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孔子强调统治者有“德”则四夷宾服
B.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基于个人价值
C.对道德的不同理解孕育着东西文化的冲突
D.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先哲孔子、亚里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的思想。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了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表明了要遵照道德准则来生活、工作和学习,遵照道德准则来做所有事情,体现了东西方思想差异来自不同的社会土壤,故D项正确;A、B项表述仅是一方面,故A、B项错误;东西文化的冲突孕育了对道德的不同理解,故C项错误。

28.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善战,被誉为“铁骑军”,著称于世。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包括
①忠诚勇敢 ②出身贵族 ③才干出众 ④恪守道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克伦威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善战,选拔标准是英勇顽强、笃信清教、不论出身、铁的纪律、服从指挥、忠于职守、能征善战,②出身贵族不符合选拔标准,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

29.某次战役前,拿破仑发布公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万一“不能确切掌握胜利,你们将会看到你们的皇帝身先士卒暴露于危险中,因为胜利不可悬而不决,尤当今日国家荣誉所系的法军荣誉正濒于危险之时更是如此”。同一天,法军一翼后撤,诱敌进攻……俄军陷入冰湖陷阱之中,联军损失三万余众。这次战役是
A.奥斯特里茨战役
B.滑铁卢战役
C.莱比锡大会战
D.莫斯科之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历史人物——拿破仑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材料“法军一翼后撤,诱敌进攻……俄军陷入冰湖陷阱之中,联军损失三万余众”可知法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取得了胜利,奥斯特里茨战役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正确;滑铁卢战役中,英普联军击败了拿破仑指挥的法军,这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彻底覆灭,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在莱比锡城下,战争的一方是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瑞典组成的联军约30万人,另一方是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军及莱茵联邦的军队约20万人,最后拿破仑失败,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拿破仑帝国由胜转败的决定点是莫斯科战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0.孙中山和甘地被分别誉为中华民国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印度共和国的“国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看到工业文明的弊端 ②都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
③都主张发展本国重工业 ④都反对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觉醒的先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孙中山和甘地。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②③错误,故A、B、D项错误;中印两国都受到列强侵略,孙中山和甘地都主张抵制西方的殖民掠夺,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弊端,①④正确,故C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基础。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不结盟运动的三个主要发起人,并简述其兴起的主要历史背景。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哪些宗旨和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中国何时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答案】(1)发起人: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背景:美苏冷战。宗旨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
(2)表现:不结盟政策。出发点: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1992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
第(1)问,第一小问,发起人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回答。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的恶化”可知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第三小问宗旨原则结合所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可知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第二小问出发点,据材料“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三小问时间,结合所学可知是1992年。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写出在长征途中“★”处召开的重大会议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
【答案】(1)名称:遵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2)史实:1980年,邓小平发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
第(1)问,第一小问会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遵义会议;第二小问意义,从组织、思想等方面回答,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思想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第三小问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等史实。

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针对东突厥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则提出,“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概括材料一中唐朝官员关于处理东突厥问题的两种意见。结合所学,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处突厥降众”?
材料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2)《瀚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康熙帝“辛苦事亲征”,亲自指挥了哪些战役?结合所学指出该事件的双重性质。
【答案】(1)意见:第一种:强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突厥内迁,“化胡奴为农民”;第二种:采取怀柔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措施:允许一部分人内迁;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委任突厥首领管理,官职可以世袭。
(2)事件:平定噶尔丹叛乱。战役:乌兰布通战役、昭莫多战役。性质:中央政权武装平定地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外国势力渗透,捍卫国家主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家——唐太宗、康熙帝。
第(1)问,第一小问只要认真阅读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并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即可,材料中已经说明“朝士多言”“温彦博以为”等;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材料“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可知采用温彦博建议。
第(2)问,第一小问事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中“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说明了出征的时间、战争的地点,在四月份,进攻新疆地区;“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表明康熙帝是御驾亲征。结合康熙的生平大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在康熙亲自指挥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第二小问战役,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双重性,该事件既有维护国家统一,又具有捍卫国家主权的双重性质。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摘编自《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马克思说,这部“起源于法国革命”的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法典”。恩格斯也说,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正由于法典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当时和后世,许多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都是以它为蓝本的。这部法典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波拿巴政权的性质,证明了它是法国大革命的一个阶段。
——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答案】(1)原则:所有权原则(保护私有财产原则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原则。
(2)意义:确立了财产所有权、契约自由等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是资产阶级的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
第(1)问,材料“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说明法典重视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材料“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说明了重视契约原则。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法国和世界两个方面阐述《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