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地球的形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这也是我们在这节课需要特别用心的地方。课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因此,本课教师准备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故事的意义。例如借助地球仪、桌子理解麦哲伦航海的意义。借助地球仪和小船,可以模拟在海边看远处归来的航船的情景。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21cnjy.com
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引疑,导入新课
师:地球是我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课题)21·cn·jy·com
师:同学们,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 从哪里知道的
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可是人类在探究认识地球的形状时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就让我们今天就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谈话: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对地球有了正确的认识,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1)出示图片,一种是古代希腊人对地球的认识,一种是古代中国人对地球的认识。
板书:古代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介绍古代人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师: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比如张衡的浑天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月食现象www.21-cn-jy.com
师:大家说说什么是月食
生:月亮跑到地球的影子里去了。
师:我们发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那么什么形状的物体在光照下才能形成圆形的的影子,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材料动手做一做。2·1·c·n·j·y
师:这说明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板书:张衡
亚里士多德
近似球体
(2)提问:既然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国古代的张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认为地球是圆形的,人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这紧紧是他们的猜想,没有经过实验证明。
3.观察实验“进出港船只”活动
(1)谈话:后来,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据此,人们猜测……
(2)提问:同学们,当你站在大海边,看到远处的船只向你驶来,你通常看到的是什么现象 当船只离开港口远航的时候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这个现象会使你产生什么想法呢
学生讨论交流。
(3)利用地球仪和小船演示,模拟海边帆船归来的情景并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件播放“麦哲伦航海探险”,介绍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板书:麦哲伦
球形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
课件介绍地球的形状资料。(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形)
师: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板书::现代
椭球体
师:你们对现代人类探索地球都有一定的了解吧,所有这些探究成果的取得都没有离开人们的细心观察、大胆猜测、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没有离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活动3【讲授】三、认识地球的大小
1.谈话: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很大的,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吗
2.学生回答,猜测。
3.看教材第16页资料,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板书:猜测
探索
精细观察
活动4【练习】拓展活动
四、拓展活动: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