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球的形状 教案 (5)

文档属性

名称 2.1地球的形状 教案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3 16:0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地球的形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在不断地质疑与寻找证据的过程中前进的。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另外,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现在早已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有所了解。只是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地球大小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需要进一步认识。21cnjy.com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难点:比较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谜语
1、谜语:
上一半下一半,
中间有线看不见。
两头寒,中间热,
一天一夜转一圈。(谜底:地球)
2、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答:球形的)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看书、电视节目、电脑等。)www.21-cn-jy.com
3、谈话:其实,古人早就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了,那么他们是怎样知道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旅程吧!2·1·c·n·j·y
活动2【活动】观察探究
1、介绍古代国外和中国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2、由此猜想:人们对于地球形状认识有什么共同点
相机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体会古人为什么会这么想。
3、活动一:帆船进港
(1)由帆船进港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2)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球的形状
实验要求:
(a)用地球仪模拟海面,再用平的桌面模拟海面
(b)组长在不同的海面上驾驶小船进港。其余同学在组长对面观察,
观察者的眼睛要和海面相平,开船的同学控制好速度,慢慢行驶,不要太快。
(c)注意比较你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并把它分别画下来.
(d)小组内分析实验现象,想一想,由此古人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学生活动,做好记录,画出小船由远及近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意义的三个点,把船的样子画下来。
(3)组织学生汇报。
小结:由此,人们猜想大地是球形的。
(4)引导学生质疑:这种现象就能说明了地球是个球形吗 (例如:半球体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4、活动二:月食验证
(1)过渡:怎么证明地球是个球形呢 我们还有其他的证据,早在
2000多年前,出现了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对弧形产生了质疑,他分析了月食的现象。
播放:月食视频
出示不用地点,不同时间的月食照片
(2)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体会月食对于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重要意义。
5、活动三:环球航行
过渡:正是因为人们从大自然中找到了种种现象,说明大地是球形的,所以很多人深信不疑,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就是其中一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件出示:路线图)教师介绍环球航行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人类对于追求真理的所付出艰辛的努力。
6、活动四:用竹片接触不同大小球的表面
过渡:既然大地是球形的,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他是平的呢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研究。
(1)教师介绍活动方法
(2)学生活动,记录。
(3)展示不同弯度的竹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地球的表面是平的呢 (学生汇报交流,认识到球越大,其表面的弧度就会越平)21教育网
7、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继进步与发展,人们渐渐掌握了能够亲眼看看地球的技术了。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从太空看地球
提问:看到这些画面,你心里面有什么感觉
活动3【活动】总结与拓展
1、说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生共同总结)
2、出示月球、金星的图片
拓展总结:我们对天体的探究历程,不仅仅停留在地球,还有其他的天体,例如:月球、金星等。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一直有个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不断质疑。正是有了这种不断质疑的精神,才促使我们不断地去获取证据,使我们更加去接近事实的真相。21·cn·jy·com
活动4【作业】课堂延伸
阅读课本中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完成作业: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