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5地表的变迁
教案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5、
地表的变迁
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一、从喜马拉雅山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二、研讨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欣赏千姿百态的地表风光。三、教材以由小到大排列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风化作用。四、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认识侵蚀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2.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知道什么叫风化。4.知道什么叫侵蚀。5.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产生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教学准备
课件45幅:实验器材:酒精灯25个
镊子25个
小石块25个
水槽25个
火柴25盒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课件,引导学生观赏。2.师质疑: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能找到鱼龙、蚌壳的化石呢?3.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的猜测?4.喜马拉雅山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地表现象,还有很多地表形态,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形成的呢?二、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迁。5.引导学生观赏课件:(石林、火山口湖、风蚀石、海边礁石)等,并质疑学生它们的形成可能性?三、了解家乡地表的变迁。6.我们家乡(河套地区)的地貌呢?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建议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解释。四、探究自然界的风化和侵蚀作用。7.大自然真有这么巨大的力量吗?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8.组织交流,指导学生实验:日张冷缩影响岩石。9.汇报实验收获。10.当岩石因为日张冷缩而变成沙粒和泥土后会怎样呢?指导实验:水流对沙石泥土的搬运。五.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11.引导:其实我们人类也在促使大自然发生变迁,你知道人类有哪些行为使得大自然在变迁吗?
1.生观赏,阅读书中资料。2.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这里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3.化石是以前生物留下来的痕迹,是我们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4.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火山、地震、风吹日晒雨淋等等自然界的力量。5.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石林是因为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形成,风蚀石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6.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形成共识。7.小组交流如何来验证日晒雨淋的力量。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提醒注意安全。9.学生进行实验,小结:越细小的沙石越容易被搬运。10.小组讨论并形成共识:砍伐森林、拦河筑坝、围海造田、开采煤矿组织汇报,后教师补充“三峡大坝带来的影响”、“砍伐森林带来的影响”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