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3 21:11:25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六课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级意识,热爱劳动人民。1.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对主题的领会。教学重难点第六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
同学们,在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佣,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具影响的人物。鲁迅在很多作品里提到过她。《山海经》是一部记叙民间中的地理知识和神话故事的书,也是鲁迅非常喜欢的一部书。本文讲叙“阿长”这个人与这本书的故事。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等。
名言佳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自主预习 【字词梳理】
1.给下列带线的字注音。
骇然( )  孤孀( )  掳去( )
震悚( ) 惶急( ) 疮疤( )
霹雳( ) 诘问( ) 渴慕(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粗zhuō( )     shū( )懒
渴mù( ) 惧dàn( )
烦suǒ( ) 深不可cè( )自主预习hàishuānglǔsǒnghuángchuāng bāpī lìjiémù拙疏慕惮琐测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因恐惧而颤动。(震悚)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情有可原)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面如土色)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深不可测)
前所未有。(空前)
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疏懒)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交流点拨】一共写了七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自主预习(2)课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一(1~2):介绍阿长称呼的由来。二(3~18):写“我”讨厌阿长的事例。三(19~31):写阿长为我寻购《山海经》,表达对阿长尊敬、感激、思念之情。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交流点拨】
①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长妈妈地位低下
②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③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长妈妈喜欢绕舌多事。
④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橘——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⑤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
⑥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交流点拨】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3.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合作探究 4.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交流点拨】真诚和善良。尝试完成
《随堂1+1》
“当堂强化”“课后练案”作业。反馈训练 这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处理了字词,掌握了课文大概内容,阿长这个人物的性格还是挺逗人喜爱的。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六课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课我们共同分析课文。激情导入1.文本探究
(1)我对阿长非常讨厌,可是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无知、淳朴。
(2)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合作探究 (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样的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理?
【交流点拨】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4)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合作探究 (5)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交流点拨】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为“我”操心,况且阿长不识字,却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合作探究2.语言品味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地母”就是地神。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我”祈祷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交流点拨】前半句表现“我”看到阿长手中书时的惊喜之情,后半句写出了在惊喜的心情下发出的连续的动作,“我”欣喜若狂的情态跃然纸上。合作探究3.写作借鉴
(1)文章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请拟出来。
【交流点拨】不太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合作探究(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交流点拨】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或缺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合作探究(3)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交流点拨】课文刻画人物时运用了白描手法。所谓白描是一种客观的不加任何烘托的描写,即用质朴简洁的语言,抓住描写对象最传神的一个或几个侧面作出勾勒,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本文的白描多用语言和动作来进行勾勒。合作探究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代长妈妈说些话。
示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上,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迁移拓展 本文诙谐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阿长吃福橘时的紧张,“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可买回《山海经》后对阿长深表敬意。课堂小结
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