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3 21:16:16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4.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教学重难点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第1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故宫”原来是封建皇帝的宫殿,是封建时代的禁地;“博物院”说明了该建筑物现在的性质和用途,那就是供广大人民参观学习,是欣赏古代文化艺术的场所。课文以“故宫博物院”为题,直接交代了说明对象,简洁明了。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黄传惕,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当代散文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代表作品 《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等。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字词梳理】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湛蓝(zhàn)   鎏金(liú)    额枋(fāng)
蟠龙(pán) 藻井(zǎo) 金銮殿(luán)
琉璃(liúlí) 迥然不同(jiǒng) 檀香(tán)
攒在(cuán) 挥霍(huò) 矫健(jiǎo)自主预习2.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ù(矗)立    áo(鳌)头
击qìnɡ(磬) yù(御)花园
后fēi(妃) 中zhóu(轴)线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强壮有力。(矫健)
形容差别很大。(迥然不同)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掩映)
整齐,有秩序。(井然有序)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视频跟读,说说观后总体印象
【交流点拨】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2)朗读全文,课文的结构思路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朗读第1段思考: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的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交流点拨】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合作探究(3)为什么叫紫禁城?
【交流点拨】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一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地位、历史。合作探究2.齐读第2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又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交流点拨】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征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合作探究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①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交流点拨】打比方  建筑精美
②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交流点拨】列数字  宏大壮丽
③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交流点拨】列数字  宏大壮丽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 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十四课 故宫博物院第2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
1.旅游路线图,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括说明结构。(总分总)
3.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激情导入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交流点拨】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交流点拨】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3.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交流点拨】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合作探究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
(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交流点拨】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合作探究 4.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交流点拨】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合作探究 (2)说说作者此时参观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
【交流点拨】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
(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交流点拨】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交流点拨】举例子、摹状貌。 合作探究 5.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交流点拨】①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②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6.浏览9、10段,欣赏图片,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交流点拨】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合作探究 7.前朝建筑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大家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
【交流点拨】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御花园  打比方。合作探究 8.写作借鉴
(1)由外而内、层次清晰。作者在介绍太和殿时,先从高度、面积、外观、结构、装饰几方面细致勾画出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外部特点,然后介绍殿内的朱漆方台……和室内装饰。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偌大的一个宫殿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对于这么大的建筑群作者采用了有详有略,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合作探究 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请你当一个名副其实的导游。迁移拓展 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宫各部分主要的建筑方位、特征、用途。认识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课堂小结 尝试完成“课后练案”作业。反馈训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