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1教学目标
知道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通过师生合作对文献和传说中有关夏王朝的记载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推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情况。通过读大禹治水的从“堵”到“疏”的变化,感悟中华先民在与自然抗争中萌发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并体悟先民求生存、谋发展的艰辛。
1、通过学习,了解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国家等基本概念和夏
朝建立的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3、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2学情分析
本课第一目“夏的建立”主要依据文献和传说,详细叙述了尧舜时期,大禹治水的事迹以及禹的儿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第二目“国家的产生”主要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推测和分析夏代国家的基本面貌。
3重点难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4教学过程
知道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通过师生合作对文献和传说中有关夏王朝的记载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推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情况。通过读大禹治水的从“堵”到“疏”的变化,感悟中华先民在与自然抗争中萌发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并体悟先民求生存、谋发展的艰辛。
1、通过学习,了解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国家等基本概念和夏
朝建立的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3、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4.1.2学时重点
夏代国家的形态。
4.1.3学时难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导入新课: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禅让制”为什么会演变为“王位世袭制”?这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活动2【讲授】大禹治水与夏朝的建立
任务一: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相信你会很棒的!1、大禹治水
(1)从大禹治水这件历史事件,你能看出大禹身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品质?
(2)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讲述大禹治水的经过,突出禹的治水方案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及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治水成功则是以身作侧和团结民众的基础上获得的。用大禹治水的事迹教育学:实践出真知。
2、夏朝的建立:夏朝是怎么建立的?
活动3【活动】“堵”与“疏”
组织学生讨论“堵“”与“疏”两种不同的治水方案的利与弊,指导学生联系现实说明“堵”与“疏”的不同功能,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4【讲授】国家的产生
1、帮助学生认识夏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王位世袭制建立的王朝,启是第一个由“家天下”而诞生的君主。
2、国家的产生
(1)“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会代替“公天下”(禅让制)的原因?
(2)“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禹死后,禹的儿子击败,夺取权位,建立夏朝。
3、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比较“公天下”与“家天下”:首领产生的方式权势的分配方式财产的分配阶级、人与人的关系等。
活动5【活动】为什么“禅让制”会演变为“王位世袭制”?
引导学生讨论:这一转变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势不断加强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向国家社会形态发展的过渡,由此出现的“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活动6【活动】阅读理解课本23页材料
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情况?
2、“天下为家”的情况何时开始的?”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知道夏朝的建立和国家的产生。通过师生合作对文献和传说中有关夏王朝的记载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推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情况。通过读大禹治水的从“堵”到“疏”的变化,感悟中华先民在与自然抗争中萌发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智慧,并体悟先民求生存、谋发展的艰辛。
1、通过学习,了解大禹治水、“公天下”、“家天下”、国家等基本概念和夏
朝建立的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分析从“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原因。3、比较治洪“堵”与“疏”两种不同方法的作用和结果,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及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的观念。
4.2.2学时重点
夏代国家的形态。
4.2.3学时难点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原始的部落联盟组织和原始民主推举制度的实施;国家的产生是社会进步。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国家是怎么产生的?“禅让制”为什么会演变为“王位世袭制”?这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活动2【导入】大禹治水与夏朝的建立
(1)大禹身上的品质
(2)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3)夏朝是怎么建立的?
活动3【导入】“堵”与“疏”
(1)“堵”与“疏”的不同作用
(2)“堵”与“疏”的艺术
活动4【导入】国家的产生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原因
(3)“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标志
(4)比较“家天下”与“公天下”
活动5【活动】为什么“禅让制”会演变为“王位世袭制”
历史发展的必然
活动6【活动】阅读理解课本23页的材料
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情况?
2、“天下为家”的局面何时开始的?
课件17张PPT。1、炎黄部落生活的地区是 —————— ,
炎黄部落与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进行的战争是 —————— 。
此后,中原的部落就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黄河流域涿鹿之战2、传说黄帝发明了 ———— ,他的史官 ———— 创造了文字,
他的妻子 ———— 发明了———— ————,黄帝时期还发明了
—————————————————————————————等 —————和————
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3、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通过—————的方式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
的部落联盟首领: —— ———— ,这种推荐的制度被称为 ——————。船和车第3课 神话与历史仓颉嫘祖养蚕缫丝弓箭、衣服、宫室、历法、音律、医药炎帝黄帝禅让尧、舜、禹禅让制1、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是因为他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图片反映了黄帝的贡献的是( )
(1)建房 (2)造船 (3)制衣 (4)造车
A ⑴ B ⑴ ⑵ C ⑴ ⑵ ⑶ D ⑴ ⑵ ⑶ ⑷
《学习指导》第8页第7题D2、下列是某班四名同学关于“神话和传说”讨论的结论,其中
错误的观点是( )
A 神话传说是人们虚构的,没有什么价值
B 神话传说是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
C 神话传说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是真实的
D 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的生活状况
《学习指导》第8页第8题
A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4课 夏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历史朝代
框架(一)大禹治水 2、思考 :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1)总结了前人的经验;
(2)亲身实践(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实践出真知);
(3)因势利导,采用了“疏” 的科学方法;
(4)以身作则,团结民众(三过家门而不入)。夏的建立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鲧(gun)采用—————的方法治水失败 ,他的儿子—————
总结了治水失败的教训,四处调查,察看地势,最后决定采用
—————的方法 ,终于治好了水患,治水的功绩提升了禹的威望
后人尊称他为 ————— 。
“堵”禹“疏”大禹1、背景、经过、结果 传说上古九洲洪水泛滥,舜派鳏治水,鳏只是用堵的方法,结果每堵一分,水便高一分,力量也增一分,堵的越高越牢,水积蓄的力量也越大,洪水最终不可收拾,再次决堤泛滥。禹吸取父亲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明白只能堵水于一时,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问题,只有通过疏,把洪水导入它的最终归宿——大海,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良策,从而取得了成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两个具体事例。同学们说一说:“堵”和“疏”各有其不同的功能?(一)大禹治水 3.“堵”与“疏”的艺术一、夏的建立“堵”在短期内能达到目的
“疏”才能根本解决问题(1)?不能单一的“堵”,也不可单一的“疏”;
(2)?“堵”后必须“疏”,“疏”前必须“堵”;
(3)“堵”为有条件的堵,“疏”为有讲究的疏。“堵”就是堵塞、制止、禁止。 “堵”在短期内能达到目的。
“疏”就是引导、疏导。“疏”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1)?不能单一的“堵”,也不可单一的“疏”;
(2)?“堵”后必须“疏”,“疏”前必须“堵”;
(3)“堵”为有条件的堵,“疏”为有讲究的疏。
例如管理一个班级,首先要禁止学生某些不文明举止、不良习惯、不法行为。禁令要合法、合情、合理。但不能只有禁令没有引导,要尊重、理解、帮助学生。比方说现在中学生热衷于西方一些节日。教师首先要禁止同学们过分热衷“过洋节”,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同时改革开放多年,学生不是生活在
“真空”中,自然会受到一些熏陶和影响,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可以借这些西方节日到来之际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利用“母亲节”孩子向母亲表达爱,利用“圣诞节”稍作娱乐,互相祝福,为之后的期末复习打气鼓劲等。3.“堵”与“疏”的艺术(一)大禹治水 夏的建立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夏的建立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禹的儿子—————击败伯夷 ,
建立————— 朝,————————制
代替了 —————— 制,“家天下”
代替了“公天下”。
(二)夏朝启夏王位世袭禅让夏朝已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有监狱,
还有各种职守的官员。这些都标志着国家的产生朝代起止
时间立国
王国
之君经济政治国都夏朝阳城约前21
世纪至
约前16
世纪启
桀王位世袭制农牧渔猎(青铜爵)(良渚文化
玉)夏的建立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