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年级 历史 学科 上 (上/下)册导学案
课 题
第3课 神话与历史
上课时间
教师复备栏(知识链接或方法指导)/学生笔记栏
班级
学生
【学习目标】
1、黄帝和炎帝为什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神话传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3、什么是禅让制?
重点: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概念,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预习先学】(注意:阅读书本,识记重点知识并在文中做标注!)
(一)炎黄的传说
1.相传距今5000年前,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 和
最为强大。
2.炎黄部落联盟和以蚩尤为首的东方部落大战于 ,蚩尤被擒杀。
3.相传黄帝生了25个儿子,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 的主干。
和 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二)神话中的远古历史
1.相传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 、 、 。
2.我国远古时代,以 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 ”。
【合作探究】
神话传说与历史能等同吗?神话传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课堂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当堂检测】得分:
(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材料题共30分)
1.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2.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战役是( )
A.巨鹿 B.涿鹿 C.阪泉 D.半坡
3.2005年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携访问团到大陆访问,你认为黄帝陵成为宋楚瑜大陆访问团拜谒的地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黄帝陵风景优美??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因为毛泽东曾安排人祭拜过?? D.因为他建立了最早的国家
4.炎黄部落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后来的( )
A.华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壮族
5.传说中的养蚕缫丝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炎帝 C.嫘祖 D.仓颉
6.“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其方式是( )
A.父传子 B.兄传弟 C.母传子 D.民主推荐
7.下列是某班四名同学关于“神话传说”讨论的结论,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神话传说是人们虚构的,没什么价值
B.神话传说是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
C.神话传说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是真实的
D.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的生活状况
8.阅读下列材料:30%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始祖”指的是谁?(10分)
(2)这个人后来被尊奉为什么?(10分)
(3)传说中他发明了什么?(10分)
教后反思
先学后教,把握学习主动权
第3课 神话与历史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黄帝和炎帝的传说。
(2)、了解神话传说中的历史信息,认识神话传说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
(1)收集阅读远古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懂得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的某些情况但又与史实有所区别。
(2)阅读理解史料内容,从史料中了解历史,验证历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中华民族以炎帝和黄帝为共同祖先,表现了文化上的高度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2)、讲述远古先民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客观上具有贪玩、好动、好奇的特点,主观上又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他们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就要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人文初祖黄帝、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教学难点:
部落、部落联盟的概念,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中国早期的人类,他们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学会了种植庄稼、建造房子,形成了原始聚落,原始聚落不断发展,人们又懂得了通婚,懂得按血缘关系生活在一起,于是又形成了早期的社会组织——部落和部落联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黄河流域两个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炎帝和黄帝)那么炎帝和黄帝到底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史实呢?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3课神话与历史
设计意图:由熟悉知识入手,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部落、部落联盟的概念,突破第一个难点。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师:1、解读学习目标
2、要求学生根据导学目标,在教材中对应的地方做标识,并独立完成预习先学知识体系。
3、督促学生动脑、动笔,指导学生自学。
生:根据导学案,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的自学任务(自学),小组互助订正,互相抽查,然后把预习先学中的重点知识掌握下来。(对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3【活动】学生展示
师:设计题目,采取评价机制,即时为小组打分。
生: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学成果,其他组同学修改、补充。(群学)
设计意图:1、促进学生及时掌握基础,提高自学的实效性。
2、及时发现学生自学时的失误,如:偏离的观点,错别字等。
3、利用小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活动4【讲授】一、炎黄的传说
教材过渡:每年清明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祭拜黄帝陵,来表达对黄帝的敬仰之情,黄帝为何受人尊敬?请学生说说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生:1、学生讲故事
2、思考:炎帝和黄帝为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归纳总结
师:1、播放视频《黄帝和炎帝的传说》
2、点拨涿鹿之战和黄帝的贡献,反馈学生的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1、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扬个性,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突破重点。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师:幻灯片展示蚩尤传说,要求学生探究问题: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帮助、合作的意识,又使知识得到应用提升。突破重点。
活动6【讲授】二、神话中的远古历史
教材过渡:传说炎帝和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现了三个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禹,那么我不禁要问:部落联盟首领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看一段部落联盟的会议。
生:1、学生表演课本剧《禅让》
2、归纳禅让的含义、实质等。
3、阅读文献资料并翻译。
师:点拨禅让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1、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禅让”的理解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阅读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传说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突破第二个难点——掌握以传说应正历史的基本方法。
活动7【活动】课堂小结
生:根据主干枝叶图口头归纳小结
师:黄帝和炎帝作为英雄人物保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在历史上发挥了凝聚中华民族,整合中华文化的巨大作业。从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反映出华夏族形成过程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还原出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史前社会图景。
设计意图:使学生巩固知识,系统掌握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活动8【活动】当堂检测
生:1、独立完成检测
2、学生抢答,组与组之间互换批改。
师:反馈当堂检测练习,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激励。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巩固学习成果。
课件21张PPT。群居原始聚落部落或部落联盟(元谋人 § 北京人)(半坡人 § 河姆渡人)第 3 课神话与历史学习目标1、黄帝和炎帝为什么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传说和历史有何区别?
3、什么是禅让制?
清明公祭轩辕黄帝一、炎黄的传说炎帝黄帝谁能说说有关
炎帝和黄帝的故事?黄帝和炎帝为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涿鹿之战征战蚩尤地点:
时间:
结果:
影响:距今约四五千年涿鹿蚩尤战败炎黄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照上图说说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黄帝为何被称为“人文初祖”?归纳总结1、黄帝指挥了一系列战争,统一了中原部落,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黄帝时发明舟车、建造宫室、制作衣裳、造字等,对中华民族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称他为“人文初祖”。读图学史 传说蚩尤有兄弟81人,都是半人半兽,铜头铁额,有8条胳臂,9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相传蚩尤与黄帝作战时,用法术制造迷雾。黄帝则令人制造“指南车”,拨开迷雾,最后获得大胜。
传说 = = 历史史实?合作探究传说与史实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传说是靠口耳相传流传下来,带有夸张的成分。而史实是经过考古证实。联系:传说包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复原那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二、神话中的远古历史尧舜禹尧、舜、禹“禅让”含义:
遵循原则:
实行时间:
实质:“禅让”是通过原始的民主方式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惯例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阅读卡片 古代文献是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禅让制“禅让”华夏族形成舜尧禹炎帝黄帝人文初祖传说≠历史课堂一练:1、我们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人
文始祖是 和 。炎帝黄帝2、炎帝和黄帝是 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黄河3、故事传说中,勇尝百草、教民农耕的英雄人物是谁?( )A、黄帝 B、大禹 C、炎帝 D、盘古C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