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1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墨子、孟子、韩非。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学说和思想、都江堰。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及思想的理解。
3教学过程
活动1【作业】第9课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导入: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课本选择了两个历史事件来说明,一个是都江堰,一个是百家争鸣。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件,他们有什么代表性呢?,都江堰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百家争鸣是思想的变革。
一、都江堰
①讲清战国时期四川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情况,突出都江堰开凿的必要性。
②根据课文插图,分析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功能,强调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巨大作用。
③讨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同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
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动荡,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二、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平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孔子
介绍孔子生平与著作。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突出时代背景是奴隶制社会)
引导学生分析“仁”字的内涵。(这里的“仁”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情操。)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三)、百家争鸣
当时的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争霸,如何恢复中国的统一,结束社会的动乱就成为时代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各个学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博爱、和平)(止楚攻宋)。
2、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解释书上所引的两句话)。
3、道家:庄子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4、法家: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韩非的故事)讨论:在我国西部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址,应如何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同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
学派
代表人物
所处时期
著作
儒家
1、
2、
道家
1、
2、
法家
1、
墨家
1、
兵家
1、
课堂练习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说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你认为哪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列举)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如有时间让各组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观点。课后作业《学习指导第9课》
课件27张PPT。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展】第9课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一、都江堰
时间:
地点:
主持修筑者:
功能:
意义:战国时期四川成都秦国蜀郡守 李冰防洪蓄水灌溉使成都平原约300多万亩土地变成良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分水堰分洪灌溉内江岷江外江这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展】历史智慧现在有人在打都江堰的主意,认为都江堰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要在都江堰附近修建水电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存在2000多年的都江堰是不是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论一论:【用】二、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的演进时期,一批有识之士从不同立场,角度对社会的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此产生了儒、道、法、墨、兵等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各学派间热烈争论,著书立说,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学】阅读课本 44--48页,完成表格【学】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孟子【展】孔子及儒家思想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到鲁国,成了鲁人。孔子幼年丧父,曾做过小官吏。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寇等职。去职后,他周游列国。晚年又回到鲁国。孔子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孔子的言论,由其门人整理成为《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像(唐吴道子画)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曲埠人,儒家的创始人。道之以德:仁(有爱心和同情心)
齐之以礼:礼(体现西周社会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
义:能体现仁和礼的要求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学】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曲埠人,儒家的创始人。1、有弟子三千,还有很多关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格言。2、整理和传播文化典籍,把《诗》《书》《礼》《易》《春秋》 《乐》作为教材。
3、孔子的言论被编成《论语》一书。【学】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的态度自己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2)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合作探究孟子名言体会①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体现了孟子思想“仁政”中的什么观点?
②“孟子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道德的精神状态,你能找出体现孟子最高道德境界的代言词吗?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思想: “仁政” ;
主张:“民贵君轻”;
重视人的作用;
提倡做人要有骨气孟子主要思想及主张孟子,名轲,战国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孟子探讨与思考如何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能否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应如何提倡这种浩然之气?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学】老子的主要思想及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学】庄子的主要思想及主张逃避现实,
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韩非子以及法家学派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创始人【学】韩非子的主要思想及主张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子的主要思想及主张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非攻”
“兼爱”
“亲贤”
“节俭”【学】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人。
兵家战略战术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展】 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
请你谈谈:你准备用墨、儒、道、法、兵家中的哪一家的思想来管理你的班集体,请说明理由。分组讨论?【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移,贫贱不能屈。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下列的名言名句是谁说的?——孔子 ——孟子——孟子——老子——孙武——孔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