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三国鼎立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三国鼎立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3 15: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7课 三国鼎立
1教学目标
1.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关史实,说出两次战役的影响。
2.知道三国鼎立形成过程的史实,学会用简单的图示法表达历史事件。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课历史,学生较熟悉,应采取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或阅读课文或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
辩证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正确认识三国鼎立的历史的进步。www.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播放视频《三国演义》主题曲。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在这部电视剧说中塑造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相信同学们已对其中的许多人物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介绍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并说明理由。
生答:(略)
师:以上几位同学描述了对电视剧中几位人物的形象,但以上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历史的真实面目完全吻合吗 生答:(略)。师:要了解历史的真面目,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英雄纷争的历史——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2【讲授】内容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2.三国各自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影响。
本课基础史实的运用。
史实的运用。
小结
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活动】师生活动
二、新授:(一)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1.200年,曹操打败了袁绍,取得了-------的胜利。
2.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
3.填表:
国名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
学生阅读课文P101—105,自主完成以上的习题,并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教师巡视。
(2)
学生展示,并自主识记。教师抽查。
(3)
教师点拨。
(二)体验探究,感悟历史。
1.火烧赤壁,三分天下。
读一读,讲一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雄心不已。
——曹操
三顾频煩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
问题思考:(1)曹操的“雄心”是什么 杜甫诗
句中的“老臣”指的又是谁 “三顾”又指什
么 请讲一讲这个故事。
(2)联系你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完成下列表格
的填写。
战役名称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双方力量
结果
特点
影响
(3)
请动手绘制简易的“三足鼎立示意图”。
(4)
东汉名士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认为,你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三分天下,倒退还是进步
材料一: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蜀国丞相诸葛亮,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也很发达。著名的蜀锦行销魏、吴,成为蜀国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孙权父子也很重视农耕,孙权曾带头把自己驾车的牛改作耕牛。在北方南来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
以上均摘自历史教材
材料二: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问题思考:(1)由材料一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2)材料二这句活正确吗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说说你的理由。
A.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展示。
B.
教师讲解点拨、小结。
(三)师生共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四)课堂检测:
选择题:
1.
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杜甫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里的老臣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3.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他所品读的“三国”指(
)
A.夏商周
B.宋元明
C.元明清
D.魏蜀吴
4.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三国时期这一地区政权属于(
)
A.魏
B.蜀
C.吴
D.西晋2·1·c·n·j·y
活动4【作业】作业
作业:完成《伴你学》上本课检测反馈问答题。
1.
学生讨论不大到位,展示不太积极。
2.
基础知识学生识记较好,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足。
3.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