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认真书写,自己工整。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巨擘(bò)
札记(zhá
)
夹生饭(jiá)
解甲归田(jiě)
B.宫闱(wéi)
晕血(yùn)
闹口角(jué)
高屋建瓴(líng)
C.鲫鱼(jí)
鹰隼(shǔn)
冠心病(guān)
恬不知耻(tián)
D.熟稔(rěn)
翩跹(qiān)
潜台词(qián)
命途多舛(chuǎ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在奥斯卡风向标——美国广播影评人协会的“评论家选择奖”中,《云图》更是连获最佳化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服装设计三项题名。
B.连日来,上万只丝光椋鸟出现在台州市民广场周边。它们在头鸟的引领下,如行云流水般不停地变化着队形:时而像水母在飘浮,时而像龙卷风上下翻腾。
C.当杂音一片、无法辨明真假与方向的时候,我们期盼正义的声音可以一棰定音,以正视听,期盼正派的人越来越受到认可,溜须拍马、邪门歪道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D.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嚣中,你偶尔丢开一切,悠然暇想,你的心中便蓦然地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安倍当局这一次的挑衅十分明显,中国作为大国,采取适当的甚至稍有些过量的反制,将在国际舆论中获得理解。
B.“也许不出百年,中医不需要被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样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偏偏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后继无人的要害。
C.今天,市政府召开关于建设文明城市的座谈会,与会人员各执已见,就相关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其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韩两国关系稳步发展,但仍面临一些突发事件的突然发生,如中国渔民与韩国海警的冲突。中韩两国应切实解决渔业纠纷,避免影响两国关系。
B.近年来,湖州市南浔区紧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特色小镇创建等有利时机,通过加强非遗保护、创新非遗展示、着力非遗活化等举措,大力发展地域特色文化。
C.“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D.中国的时尚品牌不愿在自己的品牌店里大幅打折促销,因为这种方式会令广大消费者对其商品的内在价值产生怀疑。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
。
,
,
。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①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③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
④
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
⑤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⑥
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A.④②③⑥⑤①
B.
④③⑤⑥②①
C.
①④③⑥②⑤
D.
①④②③⑤⑥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瘙痒(sào)
豇豆(ɡānɡ)
捋虎须(luō)
出头露面(lòu)
B.怪癖(pǐ)
田塍(chéng)
好莱坞(wù)
戏谑之言(xuè)
C.札记(zhá)
蹩脚(bié)
缜密(shèn)
剑拔弩张(nǔ)
D.皴裂(cūn)
槟郎(bīn)
喝倒彩(hè)
里应外合(yìnɡ)
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典著作具有不朽的性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唯有经典著作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故居和陵墓都会颓败消失,政绩和证章也会在风云变幻中失去光彩,而经典著作则与世长存,历久弥新。
B.世界经济正处在衰退期,主要经济体能把国计民生安抚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谁还有闲情逸志来办奥运?里约获得申办权时信心满满,到现在诸病缠身,巴西没有改弦易辙就已经够意思了。
C.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卓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D.有的人在一个行当里稍稍弄出了点名气,就有人送上大师的名号,送者不必花昂贵的帽子制作费,受者嘴上谦虚哪里哪里,心里却颇为受用,以为在别人心中自己真的有了至高无尚的地位。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写乡村小说的时候,像婴幼儿模仿大人说话似的模拟乡人说话的口吻,我感觉到了乡人语言的魅力,也体味到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思维习惯等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B.这次校园文化节的重头戏是那场大型文艺汇演,这完全是由我们学生自己负责节目编排、主持人组合和舞台布置等事项的一次活动,整台节目进行了将近三个多小时。
C.教育部一位官员不久前说,现在一些大学生,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宁可付一笔快递费,把积压多日的脏衣服打包寄回家,让家长洗好了再寄回来。
D.客人们开始还互相抱拳致敬的,酒过三巡便个个傲慢起来,虽然都是一些科长处长的,可他们共同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我感觉良好,都觉得天下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
9.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3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
10.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分)
据WAF官方消息,11月4—6日,被誉为建筑界奥斯卡的世界建筑节(WAF)在新加坡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奖项之一,今年的WAF收到了来自47个国家的700多份作品。前两天针对所有的入围作品评选单个类别奖项,最后一天则由“超级评审团”评选出年度最佳景观奖、最佳未来建筑奖和最佳已建成建筑奖三大重量级奖项。中国土人设计(Turenscape)的城市海绵新作——金华燕尾洲公园夺得年度最佳景观奖(Landscape
of
the
Year)。
“海绵城市”是俞孔坚及其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和土人设计团队18年来的核心成果之一,也通过其不断的实践推广,在世界上获得广泛认可。近一年来,经过中央和国务院及多个部委的大力倡导,目前“海绵城市”已成为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大战略,形成了全国争创“海绵城市”的热潮,也成为未来城镇建设的主要投资方向。这次获奖的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市区的三江口,设计提出了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砸掉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水泥高堤,设计了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和恢复了河漫滩的湿地,同时建立起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桥,将两岸城市连为一体。建成以来,公园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目前已成为金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优秀案例。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5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的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臵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臵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1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和约束,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需要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向外进行追求,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别人的监督下,控制自己的私欲。
13.请根据文意所述,为“慎独”下定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20分)
麦
地
袁有江
老人披一件脏兮兮、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着他。老人脚边放着一个瘪下去的尿素袋子。稍远处有个小化粪池。
临近家门时,他发现走错了路,在离前面村庄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齐崭崭地断了。没腿肚子的麦苗,隔断了归途。
他沿着麦地间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老人走去。
大叔你好,在忙着给麦子撒肥料吧
乖乖,我看你那车怕是过不来了。这边路没修通。
这块小麦是你家的吧 长得真好。大叔是好把式啊。
听口音,你就是我们这的人吧 刚从外地回来
后天清明了。很久没回来,我不知道这路不通。
你是哪庄上的
袁家湾的。
哦,那就在我们庄后头。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问,清明回来上坟
是啊。大叔,我记得以前这庄上有条跑客车的石子路,还在吗 他朝庄上望去。一条灰白的路梢,隐没在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后面。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车轧坏了,烂得不像样。
应该也还能过车吧 他目测着路的宽度。大叔,我急着要赶回家吃饭。想从你家麦地借过行不 轧掉的麦子,我补你钱。
车开不过来吧 麦子深,地又潮,会陷在里面。老人看看麦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大叔,我的是越野车,底盘能升高的。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负责。
要是陷在里面,这块地就祸害了。
弄坏的麦子我全赔。好不好
老人看看麦子,又看看他,一脸的为难。
你不能倒回去从那边路走吗
路窄,也怕遇到车。估计倒回去就下午了。就算您老帮个忙,钱我先给你。反正你种麦子也是为了卖钱嘛。
老人目测着车到他跟前的距离,走到麦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着。你看,土都是湿的。车会陷在里面的。
稀薄的雾纱渐渐散去,阳光普照下来。娘该在家等急了,本来说好回家赶午饭的。兄弟姐妹们今天都来家里,专等着和他一起吃午饭。他正想着,娘的电话就打来了。娘说一桌人都在等他开饭。他跟娘说,我马上就到。
接完电话,他看着老人说,大叔,损坏你多少麦子我赔多少。他掏出钱包,数了一千元钱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他将钱硬塞进老人的口袋。
大叔你穿校服啊
小孙女的。老人尴尬地笑笑,丢了可惜,挡挡寒。
大叔,你的孩子们清明没回来
呵呵,等我死了,他们就回来给我上坟喽。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着呢。他捏着车钥匙,开始心急火燎起来。
大叔,您就行个好吧。我娘打电话催我了。
唉,你去开吧。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钱,想着孙女一学期的生活费够了。他又看看那些水绿葱嫩的麦苗说,你尽量走直点,不要轧掉多了。
他启动车子,升高底盘。眼前的麦地,让他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自打买了这辆越野车,他还从来没越过野地。他打到四驱模式,一档,将轰鸣着的路虎开进了麦地。厚重宽大的轮胎。摧枯拉朽地压倒麦苗。车后现出两条轨道般的辙。
他穿越麦地时,老人赤着脚也下了麦地,跟在他车旁边,不停地冲他喊,慢一点,轻一点。那手足无措的样子,好像在呵斥一头闯进麦地的野猪。
总算过来了。他停下车,拿出一包烟,想送给老人。
老人出神地看他刚刚压过的车辙,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轧掉太多了。
老人快步走进麦地,蹲在车辙前。他颤抖着青筋暴突的手,从泥土里扶起一根压扁的麦苗。接着又扶起另一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在扶起一个个刚被车撞到的娃娃。
大叔,我们不是事先说好的吗 他递过烟。
老人没接他的烟,自顾自地咕隆着,不兴这样祸害庄稼的,你赔我麦子……老人干瘪的眼窝里,慢慢蓄满了泪水。他扶着几根压扁的麦苗,半晌不语。
要不然,我再多给你点钱。反正你种麦子是要卖钱的。
老人终于哆嗦着站起来说,我伺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糟蹋了。真心疼啊。老人抹了一把鼻涕,干笑着说,是我答应的。不怪你。你回家吧。都怪我自己。我真混。
清明节的下午。细雨迷蒙。一位披着雨衣的老人,循着车辙,找到了他家门口。他出门一看,正是前天轧过他麦地的老人。老人是来还他钱的。老人说,那些麦子,我一棵棵扶过。一大半都能在这场雨里活过来。小孙女的生活费儿子寄来了。这钱我不能收你的。老人说完。将一沓包在塑料纸里的钱,小心翼翼地递到他的手心,转身走了出去。
14.简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6.小说在刻画“他”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4分)
17.小说中“他”驱车从麦地通过,老人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18.小说以老人还钱作为结局,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0.“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填空(6分)
23、(1)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
(4)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
,而在萧墙之内也。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乐清市芙蓉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B【解析】A夹(jiā)C鲫(jì)隼(sǔn)
D跹(xiān)
2.
B【解析】(A题—提
C棰—锤
D暇—遐)
3.A【解析】A“反制”对敌对人物和势力的行为进行反击。B“偏偏”应为“恰恰”。“偏偏”表示故意和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也表示事实和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恰恰”表示刚好,正好。C“各执己见”指各自坚持自己的看法,应用“各抒己见”。D
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或两方实力不分上下,打成平局;此句是“剩下几家”)
4.
D【解析】(A语义重复,删除“的突然发生”;B“发展”和“文化”
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
5.
A
【解析】②句紧承④句举例;⑥句紧承③句的语意,且与④②句构成对比;⑤句从反面提出中国艺术家的追求;①句与下文语境形成呼应。
第二组
6.【答案】B
【解析】A豇jiāng;C潜qián;D槟bīng。
7.【答案】A
【解析】B闲情逸致;C真知灼见;D至高无上。
8.【答案】C
【解析】A结构混乱,可删掉“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B前后矛盾,“将近”与“多”矛盾;D
语序不当,可改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9.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人去;人在,懂他的心去…
日在,夜去;夜在,月去;月在,星去;星在,观望他的人去。
日在,云去;云在,风去;风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灯在,烛去,烛在,火去,火在,芯去,芯在,点灯的人去。
天在,云去;云在,鸟去;鸟在,声去;声在,听它的人去。
楼在,人去,人在,颜去,颜在,心去,心在,暖它的情去
茶在,味去;味在,香去;香在,韵去;韵在,品它的人去。
物在,人去;人在,思去;思在,我想的人去
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爱他的人已去。
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懂它的人去。
10、中国“城市海绵”——金华燕尾洲获2015世界最佳景观奖(获“建筑奥斯卡奖”)
答出“中国城市海绵”给1分;“金华燕尾洲公园”给1分,“世界景观奖”获“建筑奥斯卡奖”给1分
11.
B(“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
12.A(B选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因素”。C选项应该说“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以追求。”D选项应该是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控制私欲)
13.
慎独是指人在独处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严格控制自己的内心,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一种修身术。
14.
内容上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他的内心越来越焦急,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5.通过动作描写,细腻的写出了当时老人由于庄稼被损后的急切和内心的疼痛;同时通过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对庄稼的爱。
16.
答:①有故园之情。清明记得回家扫坟,还记得从前的路。②习惯按交易规则处理事情。给一千元钱要求老人让“他”的车通过麦地,把庄稼简单地视同商品。③漠视庄稼,不理解老人对庄稼的感情。把越野车开进麦地感到兴奋,碾过麦地不顾老人的感受。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
答:①不愿意。担心“他”的车陷在麦地祸害麦苗,表现了老人对麦地的爱惜。②犹豫不决。在收取赔偿与护住庄稼两者之间难以抉择,表现了老人对庄稼被损害的不舍情感。③同意。为了让“他”早点回家和凑足孙女的生活费答应了“他”的要求,表现了老人经不起别人的反复请求而成全别人的心理。④后悔自责。看到“他”的车子轧掉麦苗太多,老人难过,骂自己真混,表现了他对答应“他”要求的悔恨。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2
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8.
答:①出乎读者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还钱改变了事情的结局,能引发读者对老人迟迟不伸手接钱等细节的回忆,品味情节艺术的巧妙。②强化老人的宽厚淳朴的性格。老人在清明节下午就急切地冒雨把钱当面送还给“他”,并做解释。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还钱说明了老人让“他”的车开过麦地不是为了钱,深化了小说“在商品化的进程中,生活在农村的农人身上的传统优秀品质更显珍贵”的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9.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0.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的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21.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22.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她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