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八下第七章活动课
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
南北方地区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旧知回顾 结冰,越往北冰期越长无结冰期越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小麦、玉米水稻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三熟棉花、花生、甜菜、苹果、枣油菜、甘蔗、柑橘、茶叶方法介绍 熟悉“区域比较法”的学习基本流程:
1、对象要求:相邻或相似的地理区域。
2、内容要求:一般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探究。
3、项目要求:按照地理要素分项进行。 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探究活动(一)
学习方法的运用步骤一:确定内容
比较内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步骤二:设计表格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确立比较项目,并设计表格。样表自主探究结合自己设计的表格内容,展开探究活动。并填写表格。步骤三:填写表格1、地理位置差异探究。
方案一:可借助课本p65页,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说出地理位置差异。
方案二:可借助课本p6页和p38页内容说出南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友情提示:(1)纬度位置:
北方:大致在34°N~53°N之间,属于北温带。
南方:大致在4°N~34°N之间,属于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
北方: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南方: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南海、
东海、黄海。
北方: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南方: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2)利用周边特殊地理地名信息定位法,记忆相关地形区。
①东北地区:三山包围一平原。太东华北,太西黄土
①巫山东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西面是四川盆地;
雪峰山的东面是东南丘陵,西面是云贵高原 2、地形差异:
(1)在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上,找出南、北方地区的主要的地形、地形区,并思考南北方地形的差异。北方南方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巫山太行山脉雪峰山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小兴安岭3、气候差异:
方案一:
读图7-5-2广州、北京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
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城市气温、降水的差异,从而总结南北方地区气候差异。
方案二: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方: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水文差异:
在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上,找出南、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河流、湖泊,说说南北方河流水文特点,分析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北方:湖泊少,水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水资源短缺,常发生旱灾。
南方:湖泊多,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资源丰富,常发生涝灾。
北方:东北平原——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
东南丘陵——红壤
四川盆地——紫色土5、土壤差异:黑土分布地区,粮食生产稳定,是我国著名的粮仓,盛产大豆、高粱。 这是摄于陕北绥德的黄绵土剖面,它是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的土壤,是熟化与水土流失共同作用的产物。除耕作层外,剖面发育分化很不明显。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以西,贺兰山、日月山以东,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以陕北最为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是急需进行整治的土壤。 这是摄于江西泰和县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剖面,上部呈鲜艳的棕红色,底土为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有的还有褐色坚硬的铁磐,土质粘重,胶体硅铝率 2.0~2.5 之间,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并含水云母。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江南各省,大体位于北纬 25 度 ~31 度之间,适宜油茶、柑桔等多种亚热带经济果木生长。6、植被差异:
结合课本p66图片和植被差异图说出南北方植被差异。
步骤五:修改完善南北方地区人文地理的差异 开放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列表比较法的一般步骤,分析对比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探究活动(二)
学习方法的迁移1、农业生产方面差异探究友情提示: 南方地区主要物种分布1、农业生产方面差异探究。
参照课本p67页第一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
样表一2、日常生活方面差异探究。
参照课本p67页第二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
(衣、食、住、行等方面),并设计表格
友情提示:
服饰差异
北方:衣服多厚重、
多宽大。
南方:衣服多轻薄、
多紧缩。北方南方南北方饮食差异
南方地区民居差异南米北面北方民居南方民居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矿坑 山西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传统交通运输差异文化艺术方面差异。
参照课本p68页第三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并制定表格
样表三端午节汨罗江上赛龙舟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傣族欢度泼水节滑冰冬泳冰灯游园会苗族水手们在龙船节赛船前喝酒壮行趣味成语 说说你的理解
“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涝北旱、南甜北咸、南腔北调、南敞北封” 观看视频《南北差异》课堂小结1、(目标1)(2011安徽巢湖)秦岭一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水量丰富 B.含沙量更小 C.汛期更长 D.有结冰期
2、(目标1)(2011湖南株洲)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C.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平坦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3、(目标1)(2011山东泰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C.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D.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4、(目标2)(2011福建泉州)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DB【当堂检查】CD5、(目标2)张明说他们家每天早餐吃馒头、稀饭等,中餐和晚餐以面食为主,他们可能住在 ( )
A. 台湾省 B. 广东省 C. 湖北省 D. 黑龙江省
6、(目标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
①赛龙舟②竹楼③四合院④冰灯⑤江南水乡⑥窑洞⑦泼水节
A.②⑤⑥ B.④⑥⑦ C.③④⑥ D.①②⑦
7、(目标1、2)关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南方地区的传统运动项目是游泳和赛龙舟,北方地区的是溜冰和滑雪
B. 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高大宽敞,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墙体较厚,门窗较小
C. 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比较缺乏
D. 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CDC8、(目标l)读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河流冬季有
结冰现象的是___和___,河流径流量
较大的是_____和_____。
(3)将图中A、B、E、F地形区与其
对应的土壤用直线连接起来。
A 黄土地
B 水稻土
E 黑土地
F 红壤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①②④③结 束【 课 题 】八下第七章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2.举例说出南、北方农业生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通过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地理。
【教学模式】地图与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分组与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PPT、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旧知回顾:
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导入语:
通过比较,使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知识一目了然、化繁为简,更有系统性,便于掌握记忆。
旧知回顾:
说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比较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封冻状况
主要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制度
主要经济作物
新课导入:今天我们采用区域比较法来探究南、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对旧知识进行诊断,并为区域比较法的运用做好铺垫
方法介绍
展示学习方法的基本流程
区域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常用方法,下面就让我们运用“区域比较法来”探究南、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熟悉“区域比较法来”式学习基本流程:
1、对象要求:相邻或相似的地理区域。
2、内容要求:一般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探究。
3、项目要求:按照地理要素分项进行。
掌握学习方法
衔接过渡
通过对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域差异,今天我们采用区域比较法,来认识这两个地区的整体差异。
活动探究一
区域比较法的运用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
理差异
【教师引导】
引领学生对区域比较法的运用。
让学生以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为例,熟悉区域比较法的方法、步骤。
出示南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巡视指导】
利用周边特殊地理地名信息定位法,帮助学生记忆南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
引导学生对气候差异对比探究。
【教师帮助】
教师适时引导,可以从水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教师出示我国植被类型示意图帮助学生完成植被差异的探究。教师并给予总结。
北方: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南方:常绿阔叶林为主。
【教师点评】
点评,并及时纠错、完善、提出拓展思路。
【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列表比较法的一般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区域比较法展开探究活动。
【方法运用】
步骤一:确定内容
运用区域比较法探究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步骤二:设计表格
引领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确立比较项目,并设计表格。
环节三:对比差异
以小组为单位,从确立的比较项目展开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的探究。填写表格。
【友情提示】
1、地理位置差异探究。
方案一:可借助课本p65页,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说出地理位置差异。
方案二:可借助课本p6页和p38页内容说出南北方地理位置的差异。
(1)纬度位置:
北方:大致在34°N~53°N之间,属于北温带。
南方:大致在4°N~34°N之间,属于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
北方: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南方: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濒临南海、东海、黄海。
2、地形差异:
(1)在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上,找出南、北方地区的主要的地形、地形区,并思考南北方地形的差异。
北方: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南方: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2)利用周边特殊地理地名信息定位法,记忆相关地形区。
3、气候差异:
方案一:读图7-5-2广州、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城市气温、降水的差异,从而总结南北方地区气候差异。
方案二: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
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南方: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4、水文差异:
在图7-5-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位置与地形图上,找出南、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河流、湖泊,说说南北方河流水文特点,分析南、北方水资源的差异。
北方:湖泊少,水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水资源短缺,常发生旱灾。
南方:湖泊多,水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资源丰富,常发生涝灾。
5、土壤差异:
利用所学的地理整理对比。
北方:东北平原——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
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
东南丘陵——红壤
四川盆地——紫色土
6、植被差异:
结合课本p66图片和植被差异图说出南北方植被差异。
步骤四:成果共享
各小组间交流对比差异内容,并补充完善。
步骤五:修改完善
比较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纬度位置
大致在4°N~34°N间
致在34°N~53°N间
地形
山地、丘陵广布,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平原、高原面积广大
气候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文
水量较大,无结冰期
水量较小,结冰期长
土壤
水稻土、红壤、紫色土
黑土地、黄土地
植被
常绿阔叶林为主
以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感受体验】
谈谈“区域比较法”的运用过程。
通过学生对南、北方地区的比较,突出区域特征,明确各区域内要素的联系,从而学会用比较法学习掌握区域差异。
两种探究方案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
展示比较结果,在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散思维,完善表格,同时在讨论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感受体验使学生对地理比较法有更完整、规范的认识。
为人文地理差异的开放性探究做好铺垫。
衔接过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人文地理也有很大差异。
活动探究二
区域比较法的迁移运用
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活动。
【巡视指导】
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矫正、补充讲述。
出示样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
教师运用材料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出示图片,让生有更多的比较项目,更强的开放性。
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农业的知识进行分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原因。
在学生分组探究中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矫正、补充讲述。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
【教师点评】
点评,并及时纠错、完善、提出拓展思路。
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对方法的迁移运用。
【开放探究】
运用区域比较法分析南北方地区人文地理差异。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列表比较法的一般步骤,分析对比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预设活动】
1、农业生产方面差异探究。
参照课本p67页第一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如: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
作物、水果、耕作制度、水土匹配、一月份平均气温等方面)
样表一
比较
项目
区域
耕地
类型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耕作
制度
北方地区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南方地区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一年两熟至三熟
比较
项目
区域
水果
水土匹配
一月份平均气温
北方地区
苹果
地多水少
0℃以上
南方地区
柑橘
地少水多
0℃以下
2、日常生活方面差异探究。
参照课本p67页第二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衣、食、住、行等方面),并设计表格
友情提示:
服饰差异
南方冬季服饰 北方冬季服饰
北方:衣服多厚重、多宽大。
南方:衣服多轻薄、多紧缩。
南北方饮食差异成因。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半润半
干旱地区,旱地,盛产小麦) 主食(面食)
南方地区 自然环境(湿润地区,水田,盛产稻谷) 主食(米饭)
南北方民居差异成因。
北方地区气温低 墙体厚、窗小、密闭程度高
防寒保暖
南方地区气温高 墙体薄、窗大 通风散热
北方地区降水少 屋顶坡度小
南方地区降水多 屋顶坡度大 及时排除
雨水
交通方式的差异
北方:陆运发达,多用汽车、火车、马车等交通工具。南方:除陆运外,水运较发达。
样表二
比较
项目
区域
衣
食
住
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成因
3、文化艺术方面差异。
参照课本p68页第三组材料,自主确立比较项目。并制
定表格。(传统体育、戏剧曲艺、风土民俗等方面)
样表三
比较
项目
区域
传统体育
戏剧曲艺
北方地区
溜冰、滑雪
戏:秦腔、京剧等,热闹喧天;
曲:苍凉、悲壮、激越、凝重、悠远。
南方地区
游泳、赛龙舟
戏:黄梅戏等,抑扬顿挫、一唱三叹;
曲:轻快、玲珑、婉转、亲切、凄侧。
教师补充:
南北方戏曲艺术差异。
南方:声腔婉转,昆曲中音乐为曲牌体,字少腔多,擅演传奇剧本,多文戏少武戏,内容及表演方式含蓄内敛
北方:声腔激情高亢,节奏快,多武戏少文戏,内容及表演方式热情奔放
【成果共享】
各小组间交流对比差异内容,并补充完善。
【修改完善】
根据成果展示,小组讨论完善表格。
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对方法的迁移运用。在经历了方法的具体运用的过程和对方法的提炼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用。
点拨与图片补充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学会用比较法来学习地理,并学会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习会比较。
利用已学过的的知识进行分析人文地理的差异的原因。
趣味成语
课件展示:
教师出示成语。
结合南、北方地区差异,谈谈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涝北旱、南甜北咸、南腔北调、南敞北封”
调动积极性。
拓展延伸
【播放视频】
《南北差异》
【教师点评】
针对学生回答予以点评,及时纠错、完善。
1、观看视频《南北差异》
2、请从你对比的差异中,选出某一方面,阐析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例如南、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3、你能结合自己家乡某一方面,说说其余自然环境的关系吗?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清楚得认识到人类生产、生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
【当堂检查】
1、(目标1)(2011安徽巢湖)秦岭一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水量丰富 B.含沙量更小 C.汛期更长 D.有结冰期
2、(目标1)(2011湖南株洲)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C.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平坦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3、(目标1)(2011山东泰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C.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D.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4、(目标2)(2011福建泉州)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5、(目标2)张明说他们家每天早餐吃馒头、稀饭等,中餐和晚餐以面食为主,他们可能住在 ( )
A. 台湾省 B. 广东省 C. 湖北省 D. 黑龙江省
6、(目标2)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
①赛龙舟②竹楼③四合院④冰灯⑤江南水乡⑥窑洞⑦泼水节
A.②⑤⑥ B.④⑥⑦ C.③④⑥ D.①②⑦
7、(目标1、2)关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南方地区的传统运动项目是游泳和赛龙舟,北方地区的是溜冰和滑雪
B. 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高大宽敞,北方地区的房屋一般墙体较厚,门窗较小
C. 南方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水能资源比较缺乏
D. 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8、(目标l)读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E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___和___,
河流径流量较大的是_____和_____。
(3)将图中A、B、E、F地形区与其对应的土壤用直线连接起来。
A 黄土地
B 水稻土
E 黑土地
F 红壤
【教学预设】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由于南、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运用“区域比较法”对南北地区地理知识的系统总结。教学环节活动一、目的是让学生对比较法有完整、规范的认识,熟悉学习方法的一般步骤;教学环节活动二、目的是在其基础上让学生对这一方法做到迁移与运用。
活动中有需要注意:一是教师及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使学生较好的完成探究。二是对学生的对比探究,教师及时予以点评,并纠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