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建立: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特点: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2.夏商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地方方国首领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出征。
(3)特点:统治者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2)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3)诸侯国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周天子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4)诸侯国权力:权力较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和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③使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汕头被称为“海滨邹鲁”,“邹”“鲁”分别指孟子和孔子的家乡,其名称源自(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提示:B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内容
(1)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真实写照?
提示:是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真实写照。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各诸侯对周天子承担军事义务,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至而无寇”说明当时并无战事,只是周天子“烽火戏诸侯”,故A、D两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先代贵族 B.功臣
C.王族 D.少数民族首领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即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答案:C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与特点。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减少了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问题上的纷争,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2)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周王以嫡长子世袭,并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以下继续分封。这样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总之,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宗法制则以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它们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说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解析:商王的祖先被认为是“天神之子”,由此可以看出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由材料信息“占卜予以决定”可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立嫡”“宗法”“封建子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相结合,故选A项。
答案:A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古代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系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中的各方面,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史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研读:史料中的“屏蔽周室”反映出分封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史料二大宗与小宗示意图
研读: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划分大宗、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