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2.2 同音字和同音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2.2 同音字和同音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4 15: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3.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歧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1.汉语中的同音现象,首先是指一音对多字的情况,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    汉字。?
答案:多个现代汉语的有效音节只有1 200多个,而汉语的词数以万计,且不断在扩充,这就必然使不同的字或词采用同一个语音形式。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虽然比较经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像现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就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2.所谓同音词就是指构成词语的字同音,同音词分两种:一种是“同音同形”,另一种是“同音异形”。同音词形成的原因有:    、    、    。?
答案:语音偶合 历史音变 词义分化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就在于:(1)是不是同一个词。同音词多指一组不同的词,词典中要分立为不同的词目。多义词是一个词,词典中只立一个词目。(2)意义之间有无联系。互为同音词的,意义间在现实中可能不会有什么联系。而一个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在现实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改:①变更,更换;②改正;③修改,改动。”这三个意义之间都有“改变”这样的意义要素联系着。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你知道哪些春节习俗与吉祥话?它们的含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提示: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新年伊始,人们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节日里多说吉利话,讨个好彩头。文中列举了“布置房间”“准备年夜饭、茶点”“拜年问候语”“处理意外事件”“忌讳话”五个方面作为例子,说明“讨口彩”与汉语的同音字有着“特殊”的关系,这些彩头都利用了汉字的“同音”现象,用同音字来表达美好的愿望。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什么是同音字?
提示:所谓同音字,指的是一音对多字的情况,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多个汉字。
(1)同音字的分化。
汉语中同音字比较多,但就多数情况来说,同音字的存在是不会影响交际的。因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词,而不是字。同音字中有一些同时也是词(特别是实词),可以单用;而有的不是词,就很少能单用。不能单用的同音字出现的条件也不相同,可以结合具体的构词环境加以区分。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同音字的妙用。
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①在熟语、对联等语言形式中巧用同音字,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②除了“讨口彩”等吉祥话以外,汉语独有的歇后语也多是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形成的。③在古诗中有时也会使用同音字形成工整的对仗。
3.什么是同音词?同音词的类型有哪些?
提示:如果同音的字同时也是词,或者双音节词的两个字都同音,即词语中每个音节(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和声调)都一样称为同音词。
汉语同音词有两种。一种是同音同形,还有一种是同音异形(包括部分异形和全部异形两种情况)。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4.同音词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汉语的同音词很多,特别是单音节的同音词较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1)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 200多个,难免有同音的字和词。此外汉语原有的词和音译的外来词,也会碰巧成为同音词。
(2)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
(3)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5.怎样理解同音双关和同音歧义?
提示:同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比如婚庆,新人床上要放上枣儿、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寓意“百年好合”;登门送礼可以送筷子(筷子古称“箸”),寓意送快乐、送祝福。再比如天津泥人张有一款泥人特别受欢迎,那是一个财神爷骑马的形象,寓意“马上发财”。还有学生升学考试前家人要给他做发糕,但不能做得十分熟,那孩子一吃,就会说“生的”,“生、升”同音,寓意“顺利升学”。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同音歧义主要是在口头表述时容易造成歧义。由于同音现象造成的歧义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比如,姓氏当中有“张”和“章”,如果把“张某”误认为是“章某”,就会在签合同、订机票等场合产生麻烦。再如口头通知“今天yóu lún不准进港”,就可能搞不清楚到底是“油轮”“邮轮”“游轮”。类似的例子还有“机场——鸡场”“为什么——喂什么”“一对对男女——一队队男女”“五香豆腐干——五箱豆腐干”等同音词语,在某些交际场合,都可能造成误解。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2015·湖南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此题考查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火闪灼”的“灼”读“zhuó ”;“曲”有两个读音, “曲折”的“曲”读“qū”,“歌曲”“乐曲”中的“曲”读“qǔ”; “山坳”的“坳”读“ào”; “石磴”的“磴”读“dènɡ”。
答案:D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2013·北京高考)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成的。?
(2)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3)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解析:“原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用于“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应用“原型”。“处置”指处理,发落、惩治;“处治”指处分、惩治。用于交通事故,应用“处置”。“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用于“保险丝”,应用“熔化”。
答案:C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A项,分别读作kàng,háng,kàng,hàng;B项,分别读作láng,láng,làng,láng;C项,分别读作hái,hài,hái,gāi;D项都读“kuì”。
答案:D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解析:A项,“胜地”应为“圣地”;B项,“故有”应为“固有”;D项,“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答案:C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