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课件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4 16:3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掌握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理解修辞手法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1.狭义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格。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偏重于语句变化和特色的,包括    、    、    、    、    等;另一类是偏重于形式变化和特色的,包括    、    、    、    、    、    、    等。?
答案:比喻 借代 比拟 夸张 双关 对偶 排比 反复 回环 顶真 粘连 镶嵌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2.比喻分为    、    、    三种类型。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但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性。?
答案:明喻 暗喻 借喻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233.借代就是    。借代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    、    。?
答案: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 以部分代整体 以特征代本体 以专称代通称 以具体代抽象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繁为简,做到文义通顺。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地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引子“‘母鸡’与‘鸡蛋’”说明了什么?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话要说得准确、明白、晓畅,还要说得鲜明、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离不开修辞手法。汉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例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等,又称为修辞格。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在“广告修辞大擂台”的课堂活动中,你学到哪些知识?本节的广告是怎样达到宣传效果的?
提示: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广告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汉语的一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1)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2)说出判断修辞手法的理由;(3)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广告语。
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得这些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不忘。这些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双关、顶真、押韵、回环、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主要包括哪几种?
提示:主要包括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等。
(1)比喻。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说话和写文章都经常要用比喻,有些比喻用得多了甚至凝固成了词语的比喻引申义;比喻构成的熟语也非常多。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可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较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具体。
(2)借代。借代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做代表”。借代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整体,二是以特征代本体,三是专称代通称。借代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简洁形象,生动风趣。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比拟。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比拟中把物当成人来描绘说明的叫拟人,把人或物当成另一事物来描绘说明的叫拟物。比拟的作用主要是使情感表现多样化,使事物描绘形象化。
(4)夸张。夸张也就是故意“说过头话”。夸张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常跟比喻结合起来使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夸张不是有意说假话,而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起到源于真实、超出真实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既然夸张是言过其实,所以不一定只是“夸大”,也包括“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夸张的妙处就在于说的虽不是事实,却能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和联想。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5)双关。双关字面上就是有两个意思,不过这两个意思是言在此意在彼,没有明说的意思反倒是主要的。双关主要是利用了汉语中多义词多、同音词多的特点。利用多义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义双关”,利用同音词造成的双关叫作“语音(谐音)双关”。适当地运用双关,可以收到寓意深沉、耐人寻味的效果。巧妙地运用双关,也能使表达更具特色。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4.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主要包括哪几种?
提示:主要包括对偶、排比、反复、回环、顶真、粘连、镶嵌等。
(1)对偶。对偶是将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也就是“对仗”。对偶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2)排比。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排比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连续反复就是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间隔反复就是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反复的作用主要是强调突出,增加语势;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4)回环。回环就是前后句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只不过颠倒了位置。这种修辞方式通过回环反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相互依存或者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以加深读者、听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5)顶真。顶真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巧妙利用顶真可以给人一种繁弦急管之感。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6)粘连。粘连也叫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运用粘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7)镶嵌。镶嵌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其他的词语。又分两类:有时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者郑重些,故意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重要的字,以加虚词和数字为最常见;另一类是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嵌进诗文中去。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2015·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比拟是将人比作物,或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A项,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东风人格化,仿佛会手持刀尺裁叶花;C项,芍药含泪、蔷薇卧枝都是拟人的手法;D项,写南风既会开门又会翻书,也是拟人的手法。B项,则是直接写人的活动。
答案:B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解析:题干中明确要求改写为“排比句”,在改写、重组语句时,首先参照第一句的句式“焦裕禄是……优秀代表”;其次,根据排比句式整齐的特点,把后两句改写为“焦裕禄是……光辉典范”“焦裕禄是……精神符号”。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2015·安徽高考)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解析:标语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性的口号,它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从内容上要有宣传鼓动作用,形式上要简短,朗朗上口。如该题可以抓住“拥抱自然、亲近自然、丈量青春、释放青春、增强团队凝聚力”等内容来写,修辞可以采用对偶、拟人、比喻等手法。
答案示例:(1)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2)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1.我们每天都在亲近汉字,使用汉字,感受着汉字的无穷魅力。很多汉字都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请围绕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以“山”“明”“旦”为例,写一段文字。
要求:①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②不少于60字。
解析:解答时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体现汉字形与意的完美结合,围绕汉字的表意性特点,完成本题可用增加意蕴法。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不同句式及大量使用富有色彩的形容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中国的汉字,既有动人的音韵,又有优美的形体,还有丰富的内涵。“山”字中间那突出的一笔不正是孤耸的峰峦吗?“明”字不正是天上那带给我们光辉的日月吗?“旦”字不正表明早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吗?汉字就像一个个灵动跳跃的音符,谱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华美乐章。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确定需要改变的和不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对需要改变的地方进行替换。句式要一致:……是……,……着……,只要你肯……。修辞要符合要求:使用比喻。话题要一致。
参考答案:梦想是花朵,等待着绽放,只要你用心;梦想是糖果,等待着品尝,只要你努力;梦想是土地,等待着结果,只要你辛勤。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要求。如本题中的“词语作开头”和三项具体要求,组织答案时都不能忽略。试题所给的这几个意象,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对学生来说很熟悉。“康桥”可联系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边城”可联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雨巷”可联系戴望舒的诗歌《雨巷》,“蜀道”可联系李白的诗歌《蜀道难》。然后根据对教材中这些意象特征的理解,来组织词句,拟定答案。
答案示例: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问题导学典例剖析迁移应用知识架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