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檐头(yán) 粗糙(cāo) 隽永(juàn) 青苔(tái)
B.溘死(kè) 渗入(shèn) 火钵(bō) 踟蹰(zhí)
C.漫溯(sù) 媛女(yuán) 咒语(zhòu) 颤动(zhàn)
D.忸怩(ní) 模样(mó) 叱骂(chì) 长篙(hāo)
解析:选A。B项,“踟”应读chí;C项,“颤”应读chàn;D项,“模”应读mú,“篙”应读gāo。
2.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2)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艾青,曾________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3)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________的。
A.庄严 肃穆 激动 刻骨铭心
B.寒冷 萧条 激动 刻骨铭心
C.寒冷 萧条 感激 耿耿于怀
D.庄严 肃穆 感激 耿耿于怀
解析:选A。“庄严、肃穆”能与作者的“深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悼念”之情吻合,用在句中很恰当;“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用在此处不合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
B.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陈述之中。
C.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反复的吟咏中,更使诗人的感情凝重隽永,意犹未尽。
D.大堰河多么渴望能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解析:选C。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意思还没有全部表达出来。句中说“诗人的感情”不合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生活口语和朴实的描述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解析:选D。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解析:选D。做这类题,首先要弄清文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如何发现机会;然后根据话题一致、感情语调统一等原则,联系上下句,不难得出答案。①②句都与前句形成对比关系,但“只”比“则”表示的程度更深,所以选②句;③句“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与前句保持了话题的一致,所以选③句;根据文段的核心话题可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是“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的条件,所以选⑥句。
二、课内精研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1~3节,完成6~7题。
6.1~3节中诗人3处反复强调“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其作用是( )
A.①说明其卑微。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②突出对她的热爱。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解析:选B。此项说得最全面,也最准确。
7.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第1、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我”与大堰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大堰河是个卑微得连名字都没有的农妇,“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这一点暗示了她与村庄、土地的联系。“我”与她虽然有着不同的出身,但因为她“养育我”的缘故,“我”便与她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她的儿子。由此“我”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农民(土地)的儿子。对“我”而言,后一种身份较前一种身份有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反复地咏叹“大堰河……”,则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①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②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③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9.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首诗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来抒发感情,形象生动。“这被暴风雨……这永远汹涌着……这无止息地……”构成排比,很有气势地写出了诗人对祖国苦难的关注和由此引发的激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风 筝
王安忆
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要问我“1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1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只能跳脚了。
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难熬,千方百计的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我闲来无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部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
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一贯的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倒也简练得可以。
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总夸:“你爸爸妈妈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每周上3次英语课。只能敷衍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做着搏斗,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写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中心意旨]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对“我”“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不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既爱操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又很有个性、有主见、对孩子要求严格;既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又多才多艺、懂得教育、该放手时能放手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与感激之情。作者由此告诉我们:父母对儿女的影响、关爱会永远伴随着儿女,儿女要懂得珍惜这份情感;父母也要负好责任,给儿女以良好的影响。
[结构图示]
风筝都是他们的作品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母亲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需要照顾,作者由此赞美天下的母亲,揭示她们最爱操心、最疼爱子女的共性。
B.母亲就像牵着风筝一样,将子女牢牢地牵在手中。作者和姐姐远到农村插队,仍觉得没有离开母亲温暖的视线。
C.作者走上创作之路源于“我”身无所长,无所事事,而母亲的耳濡目染促成了一篇散文,开始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D.父母对“我”的教育和管理,促使“我”转向了创作,作者由此生发出“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的感悟,再次扣题。
E.文章选取了一系列普通的生活素材,写得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鲜明地表现了父母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解析:选BD。A.“最爱操心”不当。C.“源于‘我’身无所长,无所事事”不合文意。E.“一波三折”不当。
11.结合本文,概括作者成为作家的缘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成为作家”的限制。解答时要着重从母亲对“我”写作的引导和帮助方面入手。
答案:源于母亲的正确引导:①“我”在生活中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一座大理山,山上有许多大理石,母亲就引导“我”思考写一篇散文,逐渐引起“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②当“我”从事创作后母亲总是先翻看“我”的每一篇东西,然后提出修正意见,而那些意见都提得极其具体、细微,这对“我”创作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潜在的影响。
12.作者为自己的文章取名“风筝”,结合全文,说说“风筝”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风筝”在文中多次出现,很明显是线索,这是表面作用;从深层看,“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是对母爱的肯定及赞美。
答案:①“风筝”是文章的线索,起着联系材料,穿针引线的作用。②风筝不仅是一种事物,它更是母爱的象征,突出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13.王安忆是知名的当代文学作家,这篇文章发自真情,感人至深。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探究时要结合文本。文章把母爱比作风筝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母爱的特点之一;母亲对“我”写作的影响,是母爱的特点之二;“爸爸妈妈教养得好”则是母爱的特点之三;“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母爱的特点之四。只要不脱离文本的具体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①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总是默默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不求回报,甘愿为子女付出一切。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母亲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我们。②母爱是伟大的,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是我们成长中最强的后盾,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港湾;她为我们无怨无悔地遮风挡雨,同时她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四、语言表达
14.品味下列有关“泪”的名言,然后写一句对“泪”的感悟,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琦君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鲍吉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其次注意所写的句子要有思想深度。
答案:(示例)当我们已是尝过酸甜苦辣的垂垂暮年,泪花仍能绽放如剔透的珍珠,我想,那大概就是饱含着的对世界的爱。
五、微写作
16.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要求写出神韵,不少于150个字。
答案:(示例)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