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掩应
噩梦
沼泽
婆娑起舞
B.废墟
惨状
颠倒
毛骨悚然
C.明媚
纳粹
易帜
引人瞩目
D.凋谢
嘻笑
惊惧
昭然若揭
解析:选B。A项,“掩应”应为“掩映”,C项,“引人瞩目”应为“引人注目”,D项,“嘻笑”应为“嬉笑”。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________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情是这里________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________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
竟然
注视
B.消逝
竟然
凝视
C.消逝
居然
凝视
D.消失
居然
注视
解析:选D。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不复存在。消逝:消失。竟然:副词,竟。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注视:注意地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走过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旁,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参观者毛骨悚然。
B.参观完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痛定思痛,深感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重要。维护和平,珍惜生命,人人有责。
C.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正确的审美观,加上对新闻特点的正确把握,学习新闻时就会驾轻就熟,能够比较容易地领会文章的内涵。
D.事实上,被我们诗意地美化为“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春运潮,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实乃有不由自主的被迫感。
解析:选C。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比喻承担熟习、轻松的事务。用在此处不正确。
4.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所言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不满
解析:选B。A项,有歧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项,“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失败,收看不到”之意。D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
5.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________”
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是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解析:选B。A项,肯定句,语气过于强硬;C项,反问句,有嘲讽意味;D项,语气过于随便,有点冲,不够尊重客人。
二、课内精研
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6~16段,完成6~8题。
6.选文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7.“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以对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的描写,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8.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继续运用反衬,与开头照应,深化主题,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现在,珍爱和平。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
[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
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韦尼。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
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方向——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晴。
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飞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手对此表示欢迎。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我不觉说道。
·“是啊。”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事先计划好的。机群将于9点10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
波克机长告诉我飞机马上要拉升到投弹高度了。这时我们已经飞临日本领海上空。
9点12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
000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点56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有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15枚高射炮弹。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11点33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一百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点01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
从“艺术大师”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掉了下去。
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发出大量白烟,接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道巨大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到大约1万英尺的高度。待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升到了与飞机同样的高度。这时距爆炸发生才过了45秒钟。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
正当这东西似乎已凝固起来时,从它顶端突然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朵庞大的蘑菇云,第一团蘑菇云升向蓝天的时候,变成一朵花的形状。它巨大的花瓣边缘向下弯曲,外面是奶油色,里面是玫瑰色。后来,当我们从200英里以外最后一次眺望时,它仍保持着这个形状。在这个距离,还能看见处于痛苦之中的柱体,五颜六色,翻滚蒸腾,如同无数杂色彩虹组成的大山。在这些彩虹中融入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有删改)
【注】 1945年8月9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本文获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报道以“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开头,引出了下文内容,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三段强调飞行途中会遇到恶劣的天气,但目的地却会“天将放晴”,这说明,我们执行任务虽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最终轰炸一定会取得成功。
C.“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原子弹最终投在何处,飞行员事先并不知晓,这要由上帝来决定,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
D.“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原子弹爆炸后紫色火柱的形状特点。
E.本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渲染了原子弹投放之前紧张的氛围,现场感强。
解析:选AE。B项,作者写飞行途中及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本土的天气情况,只是客观陈述,选项曲解文意;C项,“这要由上帝来决定,历史有时就是这样阴差阳错”有误,选中哪座城市投弹,从文中看,这与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D项,从文中看,“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正是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嘲讽。
10.文中第8~12段(加“·”的段落)记录了作者与吉里中士的对话。怎样理解这几段对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从几段对话中体察人们的心理,然后作出归纳。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理期待——尽快结束战争。
答案:从作者与中士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体会到人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的迫切心情。
1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的语言十分独特,答题时,从它的表达效果方面作答。
答案:画线部分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原子弹投放后的景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镜头感非常强烈,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2.有人说:“一场对于科学最令人激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富有成效和最伟大的探索,最后却导致了毁灭人类的、最可怕的武器的发明!成了科学家悔不该打开的潘朵拉盒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科学发展与人类生命之间的关系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科学是把双刃剑。通过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可以探索世界、认识自然,进而改善生活;通过科学,人们也可以摧毁物质世界、破坏生态,甚至危及生命。1945年8月,原子弹的投放加速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灭亡,但同时原子弹给日本人民造成的危害——人员大量死亡、新生婴儿残疾、土地常年无法种植、各种辐射也是令人恐惧的。经过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所发现的原子能,它的奥秘被揭示后,人类便在战争的阴霾下成长。人类一定要理性地利用科学为自己造福,而不要毁灭在自己手中。
四、语言表达
13.“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这不仅是作者罗森塔尔在《奥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要求: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要有修辞描写。不少于2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要求描述这个姑娘的心理活动,应把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抓住“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个特殊的地点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案:(示例)我就要死了吧。在这个黑暗的不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日的地狱里,我即将结束我的生命了吧。可是我不害怕。死有什么可怕的?纵使我死了,我的灵魂依然在,它会在天堂默默地佑护着惨遭迫害的人们。反倒是那些罪行累累的纳粹,地狱之门永远为他们打开着。万能的神的光芒普照大地,他不会允许穷凶极恶的人有好下场!等着吧,这一天不会远,它即将来临!面对压迫和折磨,人民一定会使尽全力将它击垮。众叛亲离的纳粹,你们还在“高枕无忧”地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呵,真是可笑。赶紧抓紧时间做梦吧,你们的好日子不长了!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14.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们很容易忽视历史,认为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已过去,没有多大用处。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连续性。历史是现实的由来,在现实生活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是十分看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爱国主义有一个前提,就是全国人民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今天的共同利益和未来的共同命运。其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灵魂深处是十分重要的,积淀得越多,这种感情就越深。所以某些人搞“台独”,修改教科书,实行“去中国化”,让台湾同胞忘记自己的祖宗。这也警示我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①空可参照原文中“认为历史早已过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多大用处”来填写;第②空可参照“这种认同感,来自过去的共同回忆”来作答;第③空可参照整个文段来确定。
答案:①仍处处起着作用 ②有共同的回忆 ③要重视历史教育
五、微写作
16.运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场景,要求表达真挚情感,120个字左右。
案:(示例)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播放的好像是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里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