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单元+单元能力检测(四)(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习题:第4单元+单元能力检测(四)(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4 18: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能力检测(四)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太空经济”方兴未艾
“神七”顺利升空,中国人漫步太空,举世瞩目,举国欢庆。欣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航天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其实,航天技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许多便利,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且不说因为有了气象卫星,每天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方便了百姓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单是减轻了灾害性天气危害这一项,每年不知挽回多少经济损失!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道路交通和通讯中断。危急时刻,是卫星在第一时间传回灾区图片,对了解灾情、科学制定救灾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自从我国有了资源卫星,国外卖给我们的遥感图片的价格就一降再降,让国内无数用户直接受益。
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没有航天技术的贡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寒服等因为用上了航天技术而变得更轻薄,保暖效果更好。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因为有了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而更有营养,同时因为少使用了化肥和农药而更健康,更安全。采用航天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防水抗震性能更好,更节能。有了卫星导航仪,人们的出行可以避免堵车、少走弯路而变得更快捷,更方便,更高效。
1961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2年结束时,“阿波罗”花掉了美国人240亿美元。但谁都没有想到,240亿美元随后就孵化成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阿波罗”带来了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
当年“阿波罗”飞船登月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开发了4
000项专利。现在都转为了民用,包括人们穿的旅游鞋、生产网球拍的材料以及冬天御寒穿的羽绒服等。此后,精明的美国人将航天科技运用得出神入化,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开始形成。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的专门试验装置,成功地研制出了半导体、光学玻璃、各种合金、陶瓷和超纯蛋白等新产品新材料。
美国1984年在航天飞机上生产了一种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电子显微镜、微过滤器的聚苯乙烯乳胶小球,几年后这种小球就形成了年产3
000万美元的产业。1982年以后,苏联太空人在天上成功地生产了流感疫苗。美国太空人4次生产出预防突发性心梗的药品。
航天科技作为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高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术,对其他高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示范效应,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产生无法估算的经济效益。
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甚至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谓“太空经济”是指包括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太空活动,如今已不仅是拓宽人类视野、彰显国力的伟大事业,更是一条具有广阔潜力的经济发展之路。据报道,去年全球太空经济收入总额再创新高,达到2
510亿美元。太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事实已经证明,谁抓住了“太空经济”的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1.下列关于“太空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空经济”需要技术创新,有了技术创新,“太空经济”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B.发射卫星、载人飞船等太空活动,既能拓宽人类视野、彰显国力,又是一条具有广阔潜力的经济发展之路。
C.现在太空经济势不可当,它已完全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
D.“太空经济”是指各种太空活动所创造的产品、服务和市场。
解析:选C。此项说法与文意不符,原文是“正成为全球经济实现‘健康’增长的助推剂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不是“已完全成为”。
2.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航天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也离不开航天技术。
B.“阿波罗”虽然花掉了美国人的巨额资金,但不久就得到了高额回报。
C.航天科技如果一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产生无法估算的经济效益。
D.美国生产的聚苯乙烯乳胶小球和苏联人生产的流感疫苗,都依靠了航天技术。
解析:选A。此项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是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没有航天技术的贡献?”没有说“哪一样也离不开航天技术”。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如今谁能抓住“太空经济”的机遇,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B.中国的“神七”飞天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C.以后我们可利用航天技术来预测天气,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危害。
D.中国“神七”飞天让世界惊恐不已,他们担心中国将“神七”技术应用于军事。
解析:选D。此项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主观臆断。
二、(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6分)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①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②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报道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盛事。
5.本文报道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按照时间顺序报道,记录了7时45分、子夜时分和0时40分等三个主要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6.在画线句①中,时间的表述为什么要具体到“零4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确地记下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一方面写出了我们百年的屈辱史,一方面又突出了中国人为香港回归作出的不懈努力。
7.画线句②的深刻含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作者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平淡朴实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20分)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8.作者认为在中国的东洋厂能够飞跃地庞大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第二,吸收廉价劳动力。
9.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这些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通过东洋厂三十年前后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对比,向我们揭示了东洋厂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壮大,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从而向读者揭示出工厂的规模越大压榨就越惨烈的可怕现实。
10.作者在描写包身工的生活时采用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群体的描写,又有像“芦柴棒”这样的个体刻画,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读者对包身工的了解全面、具体而深入;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震撼读者的内心。
11.从抄身婆和带工老板的对话中,我们能看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身工的身体健康差到极点,极其缺乏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可知平时的饭食质量之差;带工老板心狠手辣,极其残忍,对包身工没有丝毫的同情,不榨到最后一分钱绝不会放手。
三、(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
美]丹·卢泽德
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家园沉入水里。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一切都很平静。
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他们今夜睡在坑坑洼洼的陌生的小屋里,房间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板上铺着亚麻油毡。在教堂中心,当焦虑不安终于为疲倦所压倒,人们开始沉入睡眠,怀着感谢和平静。还有上百张或者更多的床铺放在搭得形形色色的房子里,以防备还有大雨的预言实现。
此时此刻,据说有3
000人已被迫从他们的家里撤出来。大多数人是附近的老住户,位于这座城市的三条河的两岸。
主要是在城市的这个地区,吸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水而救出难民。疲倦的海军陆战队士兵、消防队员和志愿者们赶来照顾难民,帮助麻烦的、不情愿离开的人到小救生筏子上,一次又一次把这些人运到高地上,其他的交通工具在那儿等着。
现在是午夜,城市中心人已撤离的部分沉入一片黑暗。断电、停气,正常的一切都不再存在。
那些及时站出来的人——用沙袋和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垒起来的土堤同洪水搏斗——仅仅是在等着河水涨到顶点。他们的家得以幸免。现在,他们的自信又恢复了。他们今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但是他们也担心,城市还能承受多少水?雨在夜空中潜伏着。
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逼近。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谁知道呢?她说。谁知道呢?
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现在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感到安全。
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
00
( http: / / www.21cnjy.com )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湿和干,高地和低地。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两种运气,好运气和坏运气。
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今夜仍有不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李予阳译)
【新闻背景】
在截稿时间的巨大压力下对重要事件的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和未来发展作出展望,这是对新闻记者的一大挑战。如果这种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么做难度就更大了。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新闻哨兵报》的专栏作家丹·卢泽德却做到了这一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解析:选BD。A项,文章的主题是“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而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C项,“体现了作者的乐观推想”错,描写市民休息的内容主要表现了对市民的同情,且作者并没有推测明天洪水是否会退下去。E项,文章没有使用渲染的手法,都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表现灾区的情况的。
(2)新闻中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两段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这篇新闻中,作者别出心裁地写了一对老年夫妇,对于这种写法,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①表现家园的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水到来之前那对夫妇春天般的庭院体现出一派安详的气氛,衬托出没有洪水时家园的美好,并以此对比,表现洪灾带来的损失。②凸显紧张气氛。中间插入洪水离他们只有一个街区并缓慢逼近的描写,营造出紧张的氛围。③表现了灾民对洪水即将到来的担心和无能为力。
(3)简要说明文中画线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具体含意。(6分)
①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句中“像耗子一样”用的是比喻,②句中“低吟”用的是拟人,表达效果要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
答案: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洪灾中的人们对防洪堤的重视以及对防洪堤出现缺口的惧怕心理。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的凶猛和浩大,并暗示灾难可能再次到来。
(4)本文的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你认为两个题目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哪一种都可以,但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新闻特点和文本内容。同时要注意分条概括,说理透彻,合情合理。
答案:(示例1)“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夜”好。①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主要描述了人们遭遇洪灾以及晚上入睡的情况,题目中“梦境”指灾民以及救灾人员在夜晚已经进入梦乡,而“沉入洪水”表明入睡的具体背景。②表现了灾民的精神状态。“暂安一夜”指灾民逃脱洪水后的暂时安定,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最坏的事情已经过去了。③表现了对事件发展的预测。这是一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因为天气的变幻无常,很难确定未来的情况,而题目中的“暂”表现了对现实情况的推测,今晚是安定的,但明天如何不得而知,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④表现了对灾民的同情。洪灾之后,作者希望灾民们能够暂时休息,并希望河水到达顶点后能退下去,大家都能安定地生活。
(示例2)“洪水毁家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民夜难眠”好。①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篇新闻报道了该地区灾民受灾的情况和灾民被安顿下来后的情况,这个题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②形象地表现了灾民灾后的精神状态。洪水使灾民们失去了一切,他们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毕竟情况不容乐观,仍担心明天河水到达顶点后是否能退下去等问题,所以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安的睡眠。③表达了对灾民的强烈关心。新闻不仅报道洪灾的相关情况,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对灾民的关心。报道中灾民晚上休息的特定场景就体现出了这一点。④整齐,有文采。这个题目十分整齐,且“园”“眠”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________、________和装修。
(2)当然,最为________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3)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________难忘。
A.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生
B.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生
C.扩建
改建
令人瞩目
终身
D.改建
扩建
世人瞩目
终身
 解析:选A。改建:在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以适应需要(多指建筑物、厂矿等)。扩建:扩大建筑;增建。令人瞩目:使人注视在一个事物、国家、人身上。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终生:一生,多指事业而言。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
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
B.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慢了下来。
C.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解析:选B。“慢了下来”缺少主语,可在“不由得”前加“他们的步履”作主语。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________。
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
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
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
解析:选D。语段中有“除了亲情,爱情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情更是不可缺的”一句,分析此句,即可推知横线处“亲情”“爱情”“友情”的排列顺序,且能把握住在语意上作者要突出的“友情”这一基本倾向。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①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②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
答案:①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发布者 ②发布的信息往往无法证实 ③而不需要理性的讨论说服人
五、(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鸟。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疲倦地飞行着,心神涣散时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那群乌鸦朝着鱼落下的地方继续追逐。
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忧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意见或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故事性的材料,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人物”入手,抓“人物”行为体现的“品格”“思想”等,然后就此立意。这则故事的主角是“茑鸟”,内容上可分为两层:第一层,茑鸟因为叼着一条鱼,而被一群乌鸦紧追,它无处可逃,疲惫不堪;第二层,叼在嘴里的那条鱼掉下之后,乌鸦不再追它,它也感受到了轻松与平静。这两层意思之间,构成明显的对比、映衬关系,意在启示人们——当我们得到“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因此而身心疲劳,甚至痛苦不堪;当我们丢弃“物质”方面利益的时候,可能获得心灵的轻松平静,甚至是快乐。据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得与失”的辩证法;②懂得舍弃,方可收获;③放弃物质利益,拥有内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