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3.培养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4.培养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化诗的产生,诗随着酒而流淌,诗酒相伴而流芳千古。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而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而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1.字音识记。 1234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辨字组词。 1234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词语释义。 1234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名句默写。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诗人的感情分为几个层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提示: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提示:这首诗笔墨酣畅,情极悲愤而又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但深入诗人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诗人不是真正消极颓废,而是胸怀伟大的抱负却不能施展,便借酒发泄,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句段剖析合作交流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剖析:这两组排比句如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诗人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短促,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于是,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句段剖析合作交流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剖析:诗人用乐观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来”,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这是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句段剖析合作交流1.“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否宣扬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提示: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表象而已。尽管诗人在政治上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做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句段剖析合作交流2.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嗜酒的行为呢?
提示:李白嗜酒,是他人生不得志的体现。他曾经两次进入京师,与达官贵人相伴,但是不久就因为他傲岸的个性、出众的才华而触怒权贵,遭到谗毁排挤。借饮酒来反抗黑暗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处世的常用方法。魏晋人喜欢饮酒,认为酒能引人入胜,陶渊明则更独特地领悟到了酒能使人达到“忘天”的境界。酣饮时,俗念没了,思虑没了,天就是人,人就是天,物我两忘,尽情尽兴,然后于醉意中写诗自娱,排遣愁闷。李白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郁闷。嗜酒其实是诗人的一种无奈的排遣内心苦闷的方式。1.笔墨酣畅,情极奔放。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与诗中使用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夸张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2.语言形式多变,节奏雄快奔放。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有气势。3.起兴不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暮成雪。”诗歌开头借助比兴,写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东流入海,又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浪漫色彩更浓。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