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学课件6.2.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学课件6.2.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4 19: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欣赏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怀,理解作者豁达的胸襟。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入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诗中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又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具有英风豪气,又追求单纯高洁的心境,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两大类型: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运动的美,在壮美的意境中抒发豪情壮思;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纤尘不染的天真情怀。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这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是流传甚广的名篇。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推断为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道光)汝州全志》记载:“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写的应是在汝州宴游之事。也有桃花园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下的说法。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写给从弟幼成、令问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序文中所说的从弟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李白的叔伯兄弟。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1.字音识记。 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辨字组词。 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一词多义。 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古今异义。 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词类活用。 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7.特殊句式。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判断句)
(2)大块假我以文章(介词结构后置)
(3)开琼筵以坐花(介词结构后置)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试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提示:开篇到“良有以也”写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是“浮生若梦”。“况阳春”到“序天伦之乐事”写良辰美景、天伦会乐。最后写坐花醉月、应有佳咏。
2.文章集中叙述了这次桃园夜宴之乐,“乐”的缘由有哪些?
提示:从兄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主客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一。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适意地高谈阔论,进而转成了辨名析理的清谈,这是“乐事”之二。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这是“乐事”之三。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四。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剖析:“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这两句给人以文采斐然、赏心悦目的感受。另外,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剖析:这两句集中写“春夜宴从弟桃花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辉映,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李白从“羽”字着想,用了个“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饮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有人说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伤感的思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提示:面对天地之大,作者虽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慨,但文章主体部分描写的和兄弟们欢聚桃园的情形:在朗月当空、景色宜人的春夜,在桃李芬芳的名园,作者和他的兄弟们欢聚一起,围坐在树下,饮酒当歌,抚琴赋诗,畅叙天伦之乐。这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美好,能够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全文传达给读者的是珍视现时幸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断进取的积极健康的情绪。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本文极富诗情画意,试简要赏析。
提示:读完全文,作者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会深深感染我们。本文从题目看,是一篇记事散文,作者首先从议论入手,写光阴易逝,岁月难再,情趣相投的人们既然相聚,就须尽情欢乐。即而写兴致之高,要秉烛夜游,更何况是美妙的春夜,几笔点出了游宴的时间和季节。作者还以其独特的笔触,把“阳春”“天地”拟人化,把它们写得情真意切,言外之意,“我”怎能辜负这番深情厚意呢?应不失良机,秉烛夜游。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语言简洁凝练,句式灵活多变。
文章始终扣住春季、夜晚、桃花园的宴会,毫不偏离。如先介绍夜宴参加者的情况,再依次记叙宴席上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以及作诗、罚酒的全部活动过程,总共才用了五十多个字,可见其语言之简洁凝练。文中句式多变,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使这篇散文兼具诗赋的特色。
2.情景交融,景美情浓。
这篇序描写了李白与诸弟欢宴桃花园的情景。春夜已令人沉醉,何况又是在桃花园中与诸弟相聚,加上琼筵、明月、饮酒、赋诗,更透露出温馨、优雅的生活情趣。作者把深厚的兄弟之情,倾注在春夜宴饮的场景之中,从而充实了文章的内涵。3.巧用典故,增加内涵。
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直取其词,有的借用其语句,还有的用古人、古事,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宴作比较,以示宴饮之畅快。这样做显然能增加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4.结构紧凑,层次清晰。
从结构上看,本文从浮生若梦引出秉烛夜游,归结到芳园宴饮。同时,由阳春烟景点出桃花园,又由叙天伦之乐讲到诸弟才情,最后归结为饮酒赋诗的豪情逸兴,短短一百二十个字,紧扣题目,写得很有层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