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1 王维诗四首哲思品悟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你不习惯黑夜,但黑夜每天适时而来,你忍耐着,天就亮了;你不习惯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忍耐着,那春天还会远吗?
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句咀华1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赏读: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波浪退让给后起的波浪。用来比喻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趋势。2 .丹青不知老将近,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赏读: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之中而不知老之将至,情操高尚,不慕荣利,把功名富贵看得如天上浮云一般淡薄。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赏读: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赏读: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 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会思不下去,疑而不定。一、作者视窗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清新恬淡,精美雅致,于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二、写作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辋川,啸咏山林,笃志奉佛。该诗就写于这一时期。
《辛夷坞》:王维隐居辋川期间,寄情山水,吟咏自然,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后编为田园组诗《辋川集》。该诗就是组诗《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组诗中,作者不仅以细腻的笔墨描绘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写出了景物的精神气质。 《送沈子福归江东》: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王维知南选,到襄阳。这期间,他的行踪处于江汉一带,该诗就是诗人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时所写。
《观猎》:四十岁以前的王维,思想奋发向上,积极仕进,支持张九龄的开明政治,诗歌创作积极乐观,写下了不少具有强烈批判性的政治诗和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边塞诗。《观猎》就是他前期的边塞诗。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蒸藜炊黍( ) (2)啭黄鹂( )
(3)芙蓉( ) (4)红萼( )
(5)风劲( ) (6)罟师( )shǔ zhuàn róng èjìnggǔ2.词语释义
(1)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罟师荡桨向临圻: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背诵
(1)_________________,阴阴夏木啭黄鹂。
(2)___________,纷纷开且落。
(3)________________,江南江北送君归。
(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渔人,这里指船夫。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漠漠水田飞白鹭涧户寂无人惟有相思似春色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文本感知
1.《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诗通过描写恬静的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2.《辛夷坞》
这首诗通过对山林中花开花落这一自然景象的描写,衬托了山林的清幽安静,寄寓了诗人自然淡泊的情怀。 3.《送沈子福归江东》
这首送别诗,通过对送行之地的景色描写,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抒发了友人走后诗人的思念之情。
4.《观猎》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将军的狩猎活动,渲染了激烈、紧张的狩猎气氛,描写了狩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猎后风定云平、满载而归、悠然自得的心情,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结构图示《积雨辋川庄作》抒情 抒写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 写景 山上静观首联写田家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颈联尾联渲染气氛悠然自乐对比一、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显著特色。请以《积雨辋川庄作》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
提示 以前两联为例。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往田头,农夫们田头野餐。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美感。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静观所得: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飞,意态安详,黄鹂唱和,歌声甜美。加以它们各自背景的描绘,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师生探究二、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提示 诗歌写杨柳渡头送客,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是写现成之景,而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送别地的凄清,反映送别人依依不舍之情。三、四句借春色寄寓思念的无穷无尽,将心灵中的感情比作自然界的春色,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三、《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
提示 对照手法。
《观猎》诗前半部分写出猎,发端突兀,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展现了风起云涌的射猎场面;同时写出了猎鹰的迅捷敏锐,骏马潇洒地扬蹄,充分体现了将军高超的猎技和射猎动作的迅疾。
而诗的后半部分写猎归,收笔意远,以写景作结,非营地景色,而是回看行猎处景,已是“千里暮云平”,这样就做到了首尾彼此呼应,形成对比:当初是风起云涌,是出猎的紧张;此时是风定云平,是猎归后的从容。李白的《越中览古》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手法。原诗如下: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前三句)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四、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的词的意思,并指出它对全诗意境的构成起了什么作用。提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喧:竹林里传出的洗衣少女们的歌声笑语。动:顺流而下的渔舟,将亭亭玉立的荷叶披向两旁。这“竹喧”“莲动”更加写出了环境的宁静,也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无忧。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飞:白鹭在广漠空濛的平畴上,翩翩起飞,意态娴静潇洒。啭:指快活的黄鹂在甜美地互相唱和。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更加写出环境的恬静优美,增添了意境的诗情画意。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开、落:指辛夷花纷纷扬扬飘落。是一种对美好春光的怜惜,而且落向空寂幽静的涧谷,写出了极其幽静沉寂的意境。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意即受惊吓。写出鸟儿因明月升起、银辉洒照而产生的反应,对月出感到新鲜惊奇。“鸣”即鸟鸣。受到惊吓的鸟儿,在林间偶尔发出几声啼鸣,更加映衬了春山之夜的和平宁静,带来一种静中有动的美感。名句品评(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品评 诗句中用“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使得此联成为名句。这两个叠词,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积雨后水田的景色。“漠漠”状积雨后的水田上空朦胧寥廓极为真切,“阴阴”状夏天树木在积雨后的阴浓湿润也很贴切。总之,由于用词贴切鲜明,使得诗中景色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鲜明地表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品评 诗人巧设比喻,化虚为实。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可观的春色,且境界寥廓,这是以景寓情,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形象感人,作品深厚蕴藉。(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品评 因草枯,猎鹰很快发现猎物;因雪尽,主人追踪而至便觉格外轻快。“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互相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4)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品评 这两句写打猎归来正当日暮时分,野旷云低,景象如画。在结构上,此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结句用兴,常在诗情抒写到将尽未尽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或画面兼有画外音。(5)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品评 辛夷花这一形象给人带来的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面对的却是寂寞无人的环境。这一环境的插入,使前后情况迥异,由秀丽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虽未直言,却能从形象中得到暗示。(6)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品评 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考点链接】诗词鉴赏之意境
一、意境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二、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四、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五、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一、延伸阅读
聆听的微风
有风的日子我聆听风的絮语,有雨的时节我聆听雨
的张扬,阳光撒满大地的时候我感受阳光的味道和温暖。
独处的时候,我喜欢静静地聆听,聆听寒来暑往,聆听
斗转星移,聆听阳光的微笑,聆听花开的音符,那是一
种妙不可言的盈润,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欣慰。
希望的种子在朝气蓬勃中聆听,聆听生命的呐喊;微绽的莲花在星光灿烂下聆听,聆听天籁之音的梵唱;皎洁的月光在飘香的大地上聆听,聆听收获的喜悦;琼林玉树在混沌世界里聆听,聆听强者的忍耐。 飘飞柳絮在江南的岸边聆听,聆听烟花三月的朦胧;千年胡杨在滚滚沙洲中聆听,聆听大漠孤烟的惆怅;孜孜学子在流芳百世的圣贤书中聆听,聆听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智慧;万里长城在宇宙洪荒里聆听,聆听炎黄子孙团结拼搏后的繁荣富强。
在美妙的聆听中,心情开始慢慢淡定,心灵开始渐渐纯净,放飞聆听的翅膀,让它翱翔到云端,你会发现聆听是一种轻盈的快乐,聆听是一份淡泊的宁静,聆听是以一颗睿智从容的心去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
喜欢聆听,宛如风喜欢在雨中舞蹈,犹如雨喜欢在风中吟诵,我要站在日月之巅聆听浩然正气,我要躺在滚滚浪尖聆听潮汐起伏,我要躲在母亲怀抱聆听她无微不至的叮咛,微风徐徐,遐想绵绵,我在思绪的海洋里感受着聆听的妙处,沐浴着天地人三者之间和谐的春风。二、写法迁移
【角度】 走近王维
题目:请以“走近王维”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150字左右。
【示例】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的那棵茱萸草,一直鲜活着,一直被家乡的亲人用思念喂养着,有血有肉着。
思念从夜幕闭上眼睛,到清晨睁开眼睛,无论是透着寒意的满江,烟雨移入吴地,还是春梦缠绵,共顶一轮明月,处处鸟啼的山水相接间。 任千愁万绪搜索情怀。
任思念冰一般晶莹纯洁的心。
思念涨了潮。
思念在淋湿你的,我的心迹后,人们围拢来,联通着四面八方发达的神经末梢。
打电话后。发信息后。刹那间,思念裂断所有新科技的不锈钢的细胞。
压抑不住的激动,从视线内,从视线外起伏。
凸现着做凡人的无奈。
凸现着王维的那棵茱萸草,那绿绿的梦,袅袅着春红绿柳的霓虹灯下的悲欢离合,穿越千年风雨。
父母情,兄弟姐妹情,师生情,朋友情。
无不让我泪流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