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7 白居易诗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7 白居易诗四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5 21: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他一生留下近三千篇诗作,可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的诗作大多揭露社会矛盾,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同情劳动人民的艰辛困苦。他的诗不仅有强烈的现实性、思想性,艺术上也极为成功。他的诗主题集中,富于情节,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平易流畅。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
《轻肥》
《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花非花》
白居易的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作于何时、为何而作,均无从定论。
《杜陵叟》
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
《问刘十九》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州司马。刘十九,名字不详。走进作品基础练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解词义
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
樽:盛酒器具。
罗:摆。例:水陆罗八珍。
擘:用手掰开。
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京畿:京城周边地区。
敕牒:皇帝的诏书。
蠲免:免除。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积名句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3)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自主探究句段点评《问刘十九》一诗是如何将诗中的景和情结合在一起的?
提示: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人真诚,来的人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自主探究句段点评1.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点评:这几句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前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这不能不令人惊异,从而引出“是内臣”的回答。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居然都穿着朱绂和紫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而宦官不是一个两个,“满”“照”“皆”“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他们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自主探究句段点评2.花非花,雾非雾。
点评:白居易的诗不仅以语言浅近著称,其意境亦多显露。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确乎是一个特例。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苏东坡似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水龙吟》)的名句。苏词所咏为杨花柳絮,而白诗所咏何物未尝显言。但是,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自主探究句段点评3.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点评:这几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课”,还是“十家租税九家毕”,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心恻隐”实属虚伪,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