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5 19: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
政治成长历程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文明史的主线。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国际社会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从中国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古代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由专制制度国家向民主国家过渡。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地主阶级抵抗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主阶级洋务派)→政治制度:英日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美法式(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制)→俄国式(无产阶级学习苏维埃)→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民主科学,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导入新课】党的指导思想
【考试大纲】《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
【课程标准】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Ⅱ第9课,必修Ⅲ第17、23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条件:19世纪初工业革命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2)空想含义: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寄希望于国王或富人。
(3)空想原因:社会条件不成熟和无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4)理论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二、《共产党宣言》
1、原因:①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分化、社会不公正、经济危机等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②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渴望改造社会、建立更加理想的美好社会。
2、条件:①阶级基础: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大工人运动不仅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而且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②理论基础: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社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参加革命实践;④组织基础: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恩起草同盟纲领。
3、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4、主要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①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②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③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5、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②为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三、巴黎公社
1、特殊背景:
①民族矛盾尖锐: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失败,普军包围首都。
②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普签约,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武装,结果被赶出巴黎,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成立。
③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具有偶然性,突发性。
④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新型工人政权,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具有自发性。
2、革命措施:
①政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产阶级专政:军队代以国民自卫军,以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②经济:公职人员最高薪金不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③文化: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提倡义务教育等。
3、失败:5月28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了巴黎公社。
4、经验:①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大的经验)。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③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为世界无产阶级树立了光辉典范。
5、教训:①公社的失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然的: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实力,都远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资本主义还在上升时期;②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乘胜追歼残敌。③
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
【历史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自身解放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指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英语:In
( http: / / www.21cnjy.com )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实际上的领袖。由于会名太长,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反压迫、剥削的斗争实践使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敌人,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6)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组织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解散,其后伯尔尼国际成立并作为实体运作。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今日世界最大的政党组织"社会党国际"实际上为其延续,在二战后的1951年成立,成员均为原第二国际成员。
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是一个共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4日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并于5月25日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声言这是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便于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问题。5月26日,中共中央发表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
【知识拓展】
1、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系?
巴黎公社革命从实践上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并及时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但不能理解为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巴黎公社只是一个城市内由于特殊条件而使阶级矛盾一时激化的产物,是偶发性事件。
2、理解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1)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19世纪70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的法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巴黎公社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即是马克思所说的“特殊条件”,而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即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公社对于自己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并不清楚,对自己已经拥有和应尽快攫取的权力也不清楚、不自信。从它用资产阶级的法令申明自己的合法性,用《马赛曲》作为自己的战歌,可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尚未真正自觉。所以,当时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其失败是必然的。
(3)意义的深刻性。巴黎公社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产阶级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同时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的教训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最后失败;另外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但是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将一再表现出来。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导入新课】电影《列宁的葬礼》
【考试大纲】十月革命
【考试大纲】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Ⅱ第14课,选修Ⅰ第12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革命的原因
1、从根本上俄国为什么要革命?
沙皇统治落后(政治搞沙皇专制,经济有农奴制残余)、反动(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残暴(阶级压迫剥削),阻碍了俄国的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2、二月革命为什么能推翻沙皇统治?(力量对比分析)
有利的客观条件:①沙皇的统治基础薄弱,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后,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②一战的惨重损失,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统治力量;③当时政府的军队都集中在前线,首都及大城市防御空虚;④人民灾难深重,政府却依然疯狂地坚持帝国主义战争,无法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的愿望,导致政治孤立。
强大的主观条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无产阶级不仅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并且都集中在大城市,与反动政府的力量形成对比。
3、为什么要进行十月革命?
①直接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仍然继续一战,人民渴望和平与土地,“七月流血事件”镇压人民,导致阶级矛盾激化;②根本原因: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解决和平与土地问题,探索新的俄国现代化建设道路。
4、为什么十月革命能够成功?(力量对比分析)
①客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力量较弱,立足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稳,首都空虚;②主观:布尔什维克党政治成熟,能打破理论束缚,从俄国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领导革命;③主观:列宁《四月提纲》指明革命方向,要解决和平与土地问题,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赢得农民支持,工农结成联盟;④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着武装,并进行了严密的军事部署。
二、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因扫除封建残余,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政权,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3、巩固胜利
(1)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拥有立法权;革命从城市推向农村,在全国取得胜利。
(2)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颁布《土地法令》分配土地,赢得民心。
(3)苦战三年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1918年颁布宪法,简称苏俄(1918-1922年)。1922年成立苏联(1922-1991年)。
事件
时间
性质
领导和主力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工人、士兵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无产阶级革命
布…党/工人、士兵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特点:①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张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③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和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社会第一次胜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对俄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对世界:给世界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新的解放之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
认识: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于不断完善。
【历史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
( http: / / www.21cnjy.com )r
I或First
World
War)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知识拓展】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①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普法战争和一战。
②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③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指导
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没有取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广泛的群众支持
没有立即向凡尔赛的资产阶级反革命巢穴发动进攻,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坚决镇压反革命叛乱,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毫不手软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思考: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
总结:(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革命)
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十月革命的特点(经验):①理论:列宁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道路:城市中心道路。③阶段: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④方式:由和平夺取政权到武装夺权。⑤领导: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文明史学范式
政治制度创新:苏维埃体制在苏俄确立
现代化史学范式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
全球史学范式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社会史学范式
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革命史学范式
摆脱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导入新课】七月一日
【考试大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Ⅲ第23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思想基础:191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②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③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④干部基础:各地出现的共产党早期骨干,陈独秀、毛泽东。⑤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⑥国际因素: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①1921年7月23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内容: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选举产生的中央局。
意义:①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志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新民主革命四大阶段基本问题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
①本阶段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本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③打倒列强除军阀是革命的主要任务;④革命的领导组织是革命统一战线;⑤革命的主力是国共两党代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⑥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革命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发生分裂,大革命失败。⑦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一大(1924年)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开始兴起!
【国民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
相同点: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质相同: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后果相同:都获得巨大功绩,前者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后者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最终都失败了。③失败原因相同:被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镇压。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③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统治。④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⑤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⑥革命武装方面: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⑦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⑧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①本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本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共产党代表的工人和农民阶级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③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④革命主力是工农大众;⑤革命的结果是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和军队,开创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⑥最终的结局是左倾失误导致长征北上后,国共两党从内战逐步走向民族抗战。
四个转移:工作重心有城市到农村;最高决策从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1927-1936)到共同抗日。
南昌起义(1927年)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七会议(1927年)结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倾的错误领导,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但又出现左倾情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标志着土地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开始,共产党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可结合必修三“毛泽东思想”)
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这是摆脱共产国际束缚、独立解决领导权、并确保了党的团结,是共产党从幼稚转向成熟的标志(独立自主处理问题),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从此革命转危为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6年)
(1)背景:日本侵华,民族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方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逼将抗日,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①本时期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③革命的领导组织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④革命主力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国内各阶层、各政党、各团体、各民族和海外华人;⑤革命的结果是与世界诶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战国以弱胜强,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民族抗战的胜利。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的初期和中期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略,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战”阶段,配合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军,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抗日初期、中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后期,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
过程:1935年《八一宣言》—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9月《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讲话—1945年抗战胜利。
两条路线:依据军队和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依据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1937.7—1938.10)、相持阶段(1938.10—1945.8)、反攻阶段(1945.8—1945.9)
胜利原因:①根本原因:国共抗日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②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④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⑤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打败日军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战场配合了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③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战后中国收回了台湾,取消了部分不平等条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密切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①本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蒋反动派的矛盾;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③革命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④革命主力是解放区和国统区一切反对内战和独裁的革命力量和民主力量;⑤革命的结果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新民主革命胜利。
两种命运:民主、和平、联合政府;专制、内战、一党专政。
政治较量: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新政协1949年)。
人民解放战争:
爆发标志: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战略防御:粉碎全面进攻与粉碎重点重攻。
(3)战略反攻:三军(陈谢兵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中原。
(4)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5)走向胜利:①北平谈判:国民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和谈、真备战;②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南京解放:标志国民党统治(1927-1949)的覆灭
④追剿残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⑤新中国成立:“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1921年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
( http: / / www.21cnjy.com )922年二大依据中国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敌人)的客观分析,制定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
2、1922年中共“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根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决定(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同盟军)。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3、1922—1923年掀起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运高潮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方式。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终于迎来国民大革命的高潮!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4、1927年国民大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败: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独立领导革命。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错误领导,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革命方针;三大起义(南昌、秋收、广州)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军队和革命的开始。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5、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局限,毛泽东把马列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道路,星火燎原,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6、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明等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胜利完成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初步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
(1)长征路线:瑞金—遵义—会宁会师。
(2)长征原因:
①王明左倾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②蒋介石“攘外必先内政策”,围剿红军;
③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占东北
;④目的: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
(3)长征意义:①粉碎了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党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③铸造了长征精神;④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为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条件;⑤宣传了革命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
(4)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7、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国共合作抗日。
四、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1、社会背景与任务:①社会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列强和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军阀);②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法西斯,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2、标志和统一战线: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名称是革命统一战线;②1937年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名称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中共准备:①1923年党的三大;②1935年“八一宣言”。
4、合作方式:①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②党外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共产党在在政治和军事上保持独立;两党地位:①国共两党都属于革命性政党;②国民党为执政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5、政治基础: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②民族抗战和共产党在政治上的让步: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和部队改编。
6、合作阶级:①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②范围扩大为整个中华民族,一切抗日的爱国力量。
7、促进因素:①共产国际促进和孙中山的转变与立场;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促进。
8、国民党破坏: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排斥和打击共产党;②国民党在相持阶段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断制造皖南事变等摩擦。
9、共产党态度:①共产党政治不成熟,右倾妥协退让,导致大规模失败;②共产党政治成熟,坚决打击,以斗争求团结,统一战线得以巩固,抗战胜利。
10、合作成果:①基本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失败;②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
五、新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两党关系
时间
1924-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关系
合作革命
对峙战争
合作抗日
分裂敌对
原因
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叛变革命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分期
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1945.8-1946.6国共第一次和谈1946.6-1949.4内战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9.4
国共第二次和谈
影响因素
两党阶级性质不同(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合作成就:①第一次合作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②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近代百年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对抗损失:①第一次对抗导致第二次内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革命),日本侵略者乘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②第二次对抗导致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的内战(解放战争)。认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期待第三次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综观中共近百年的历程,八个词语就成为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词:日出东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星火燎原(1927年至1930年,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力挽狂澜(1935年,遵义会议)、灯塔指引(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进京赶考(1949年3月,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艰辛探索(1956年9月,中共八大)、拨乱反正(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1982年至2007年,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结合史实说明。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年屈辱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和半殖半封从此结束;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最终完成);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
3、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4、坚持人民路线;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5、坚持武装斗争;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6、建立统一战线;要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7、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8、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乃是最基本的经验。
【历史概念】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1912年2月,袁世凯继孙中山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势力初秉政。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首任大总统后北洋政府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成以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为首的军阀势力,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直到北伐战争结束后才完成形式统一。
宁汉合流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革命根据地: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控制下的地区。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中共领导和控制的地区。
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控制的区域。区别于国民党控制的地区。
【知识拓展】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
背景:都与战争有关,阶级矛盾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方式:暴力革命
背景
普法战争(1870年)
一战(1914-1918年)
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略
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斗争对象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三座大山
革命道路
首都巴黎起义
彼得格勒起义(以城市为中心)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同盟军
无农民支持
《土地法令》调动农民积极性
土地革命,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地位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建立新中国和向社会主义过度奠基
国家机构(最高权力机关)
直接选举产生的带便组成公社委员会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建立政府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认识
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差异决定了各国革命道路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在二三十年代中共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试分析比较两次会议的异同。
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
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工作重心有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道路。
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正确决策。
革命中心由南方到北方:瑞金-长征-北方。
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合作抗日。
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两次转移
1、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1921年中共一大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以夺取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仍然走城市中心道路。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攻打大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转向敌人防备空虚的农村,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革命道路,标志着我党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
2、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新中国即将胜利,城市建立和新政权建立提上议程。在这种情况下,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从城市到农村:井冈山道路;从农村到城市:1945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道路;1978年对内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单元知能整合】
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抨击资本主义弊端;提出一些美妙设想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
1871年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政权等措施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四月提纲指明方向,七月事件,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
由于认识和斗争方式的局限而失败
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此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革命武装,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是首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之一,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趋势: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尝试失败到成功实践。
【知识框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时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