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5 20: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一
政治成长历程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文明史的主线。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国际社会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从中国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古代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由专制制度国家向民主国家过渡。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条主线:17世纪开始,在继承了古希腊罗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西方各国逐渐建立起以议会为主权核心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现代议会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奠定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传统理念;1265年孟福尔议会被称为英国议会的雏形,从此英国人限制王权的斗争有了合法、长期的机构作为依托;1640—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逐步确立了主权在议会,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确立了邦联制的政体,中央政府无权无力应付内外困境,在此背景下召开的1787年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了《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政体,这为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在庞大国土上建立共和制的经验。法国的政体在大革命期间几经反复,共和制与帝制不断较量,最终在1875年确定了共和制。德国在统一过程中,普鲁士依靠王权力量取得了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帝国宪法的颁布宣告德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是皇帝拥有实权,德国确立了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民主政体。
一个核心:尽管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文明历程呈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多样化特征,但是其民主化的实质是统一的。在各自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以议会为国家主权核心的代议制民主政治,民选的议会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分权与制衡使民主机制更加完善。近代西方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大多属于代议制资产阶级民主,这既是对古希腊罗马早期民主政治的继承,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两个重点:本专题通过介绍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道路来展示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建立过程。代议制民主的核心是主权在议会,但是根据各国国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国、德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法国建立起共和制政体。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代议制民主政体,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民主政治形式为各国所借鉴。
从文明史学范式的角度来说,有三点需明确:
第一,民主制度取代了专制制度,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这一时期所建立的代议制民主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第二,在民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国情与传统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即民主内核的统一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第三,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尤其是民主进程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是一个根据不同国情不断探索的、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君主专制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
国家权力的来源
君权神授
主权在民
治国原则
人治,君权至上
法治
人权的本质
统治者恩赐
天赋人权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臣民只能尽义务
权利与义务统一
统治制度的模式
君主专制
代议制
统治者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
权力结构框架
专制集权
分权而治
代表的阶级利益
封建地主、贵族和特权等级
资产阶级
【比较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异同】
古希腊民主政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
阶级性质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实现方式
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
、统治者的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颁布法律文献
民主形式
直接民主
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民主范围
局限于城邦公民
民主范围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参政方式
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民主选举代表参与国家政治;选举和议会立法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导入新课】在古代世界,君主制曾是先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文明的代名词,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制早已成为过去式。但当今世界依然有少量国家保留了君主制的某些传统。而此时的君主制早已不同于先前的制度,这是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他首创于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英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英国,看看他们是如何在传统中创新的?
【考试大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
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了议会高于王权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保持了政局和社会稳定,为社会变革方式提供了一种参考。
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5、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打下了政治、经济基础。
一、《权利法案》
1、背景:
①政治:英国自古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如《大宪章》(有限王权、法律至上);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②经济: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展和资本积累逐步发展壮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③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科学技术的发展。
2、颁布:1689年,新英王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
3、内容特点:限制君权,议会主权,确立君主立宪制。
4、地位:确立了议会主权地位,国王受到限制(还掌握行政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内阁制初步形成:1688年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开创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特点是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内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
2、政党制成熟:19世纪中议会选举变为两大政党的竞争,由获胜的多数党组阁。
3、议会普选权完善(一般了解):1688年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操纵议会选举;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国家权力重心不断下移,民主日趋完善。
4、1832年议会改革(民主:权力下移。)
(1)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2)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
(3)影响: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确保政体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议会主权,法律至上,议会是权力中心,掌管立法权和监督权。
2、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提出建议的权力、干预立法);内阁从议会中产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全体内阁成员对国家事物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政党政治,竞争选举。
5、两院制,包括上院(贵族院,议员国王任命)和下院(平民院,掌握实权)。
6、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产物。
7、权力制衡原则、司法独立。
8、基础是代议制,核心是责任内阁制。
四、君主立宪制小结
1、积极影响:率先完成政治制度的近代化,标志着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有利于英国长期稳定发展。
2、历史启示:制度创新;渐进有利于政治稳定;法治是历史进步;成功典范。
3、代议制特点:选举和议会立法、间接民主、权力制约与平衡、政党政治。
4、特点:渐进性、连续性、创新性(君主立宪制、现代议会制、政党制、内阁制)、和平性。
5、原则:权力由谁产生对谁负责。
【历史概念】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指在宪政体制下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两院制是一种以两个独立运作的议院组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会,作为立法机构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对的议会制度称为单院制或一院制,即是只有单一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两院议员通常都由选举产生并定期改选,两院都具有立法和监督行政的权力,但名称各有不同,如英国叫上议院和下议院,美国、日本叫参议院和众议院,法国叫参议院和国民议会。
两党制: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并非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英联邦是一个以英国为主导的国家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由53个主权国家(含属地)所组成,成员大多为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或附属国。该组织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同时身兼英联邦王国内的16国的国家元首。
【知识拓展】
明朝
英国
性质
封建性质
资本主义性质
权限
顾问
行政权
组成
独裁
选举
影响
消极
积极
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两种趋势: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①《权利法案》使立法权由国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会;②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③议会改革:政治权由贵族民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大资产阶级、新贵族→工业资产阶级→民众(选举权扩大)。
权力下移的过程就是民主的发展过程。
【启示】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来看,你认为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历史传统。②经济性质与经济发展水平。③国内外形势。④具体的历史发展进程。⑤历史人物的活动等。
诺曼底王朝(1066-1154年)、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雀花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策动宫廷政变废黜秘裁,演出了一幕"煮豆燃豆萁"的惨剧。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兰开斯特公爵之子,王朝因此而得名。这个王朝历亨利四、五、六三世,被约克公爵的后裔推翻。这两个家族本是同根,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徽号,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标志。两家争夺王位的战争就叫作"玫瑰之战"。约克王朝(1461-1485年)都铎王朝(1485-1603年):新教取代天主教;海上扩张。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责任内阁制、两次工业革命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1
( http: / / www.21cnjy.com )776年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建国初的开国元勋们是怎样从政治体制上为美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的?美国建立的这种政治体制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后来又有哪些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块学习《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考试大纲】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梳理】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联邦共和政体的建立
1.背景:
①必要性:美国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制存在局限(经济、外交);而在一个大国确保共和制也是美国面临的新问题。
②可能性: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欧洲启蒙思想(孟德斯鸠、卢梭)传播;政治领袖的共识。
2.标志:1787年在费城制宪会议颁布宪法,核心人物是“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3、宪法原则及内容:
①中央集权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联邦财政权归议会;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第一,三权相互制约表现: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并任命联邦法官;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和国会制定的法律违法宪法。第二,特点:任何一项权利都可以制约另外两项权利,同时又受另外两项权利的制约。第三,后来形成的两党制也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权制衡原则的表现:中央与地方分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参议院与众议院相互制约;两党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对选民负责。
4、宪法意义:
①是美国政治体制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依此建立起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制的国家制度。
②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和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对世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局限: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种族歧视明显;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
二、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巩固和完善:
1、巩固——南北战争
原因:南北经济差异;废奴运动;州权主义。
结果:(军事斗争)1861年南方蓄奴州叛乱,内战爆发,最终北方获得胜利。
作用: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巩固了联邦制;(法律斗争)内战后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局限: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2、发展——两党制
华盛顿之后,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形成民主党、共和党对垒的局面。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统选举、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州长选举、市长选举等政治选举都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被称为驴象大战。其中驴代表民主党,象代表共和党。
党派
民主党
共和党
基础
内战前
南方种植园主
北方工商业集团、西部农场主
内战后
妇女、少数民族、低收入阶层、老年人
男人、白人、高收入阶层、年轻人
实质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意义:相互制约,一定程度避免执政党权力滥用;平衡各阶层利益;缓和矛盾。
【历史概念】
邦联制(Confederat
( http: / / www.21cnjy.com )ion)是一个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国家联盟。一般说来,邦联本身不具备构成一个国家所必需的全部要素,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形成的一种国家联合,如现代的欧盟、东盟等实际上就是邦联。
联邦: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如现今的美国、德国、印度等。现在世界上最大的邦联是欧盟。
执政党(ruling
party)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制度性选举或暴力革命而执掌一国政权的政党,在资本主义国家又称在朝党。在各个不同政体的国家,执政党实现的方式各有不同,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议会竞选中获得多数议席;实行总统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指在总统竞选中取得总统职位的政党;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如果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这几个政党就都是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是执政党。
在野党(party
out
of
power),即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中没有执掌或没有参与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政党。执政党的对称。
参政党是指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派,是个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知识拓展】注意比较雅典的民主政治
新体制:民主共和制(总统共和制)、联邦制。
一部宪法:1787年宪法。
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轮番而治)。
三个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古代雅典
美国
民主特点相同
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两党(民主党、共和党)轮番而治
权力分立
三权分立
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差额选举制
国会、总统和议员有任期、众议员产生、两名总统候选人选举出总统
民主性质不同
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资产阶级的民主
民主范围不同
成年男性公民
全体选民
民主方式不同
直接民主
代议制、间接民主
本册书中涉及到的“直接民主”:古代雅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主;美国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德意志帝国帝国国会由直接选举产生;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的代表由直选产生;中国基层民主选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评价
(1)优越性:①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互相制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法机构能够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构的干预。②在总统制下,总统权力受到一定制约,可以有效地避免专制独裁的出现,保持政局的稳定。③美国代议制的确立,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世界的潮流,为世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局限性:①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互独立,各自有独立的选举基础,当总统和国会多数发生分歧时,没有一个民主原则可以决定谁更代表民意。②容易造成总统事实上的专权,总统的固定任期也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政策的不连续性。③总统选举时,容易造成竞选双方互相攻击,政局不稳等。
2.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比较。
(1)同: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2)异:①设置目的不同:唐朝的三省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制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和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和民主的实行。②分权内容不同:三省六部制是决策、审议、执行;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分立,互相制衡。③分权部门不同:三省六部制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权分立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④实质不同: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导入新课】法德是欧盟最重要的成员,这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欧洲大陆上的主要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一直活跃在世界大国的舞台上?今天让我们回溯历史,从近代政体变革的角度一探究竟。
【考试大纲】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知识梳理】
一、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里程
(一)走向共和的艰难里程——1875年宪法颁布的背景
1、革命历程曲折——政权的七次更迭:
大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君主立宪(179
( http: / / www.21cnjy.com )1—1792);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第一共和国(1792—1804);拿破仑建立的第一帝国(1804—1814);封建波旁王朝的复辟(1815—1830);大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1830—1848);路易.波拿巴的第二帝国(1852—1870);资产阶级第三共和国(1870—1940)。
3、特点:君主制与共和制尖锐斗争,反复较量,社会长期动荡。
4、原因:
第一,政治上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联合反扑,君主观念顽固;第二,经济上资本主义力量弱小;第三,思想上启蒙思想宣传动员作用。
(二)共和制度的确立——1875年宪法
1、制定:1875年第三和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宪法,被称为“一票共和”。
2、内容:
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立法权和行政权;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与美国总统的差异在于:总统由议会选出,向议会负责;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向议会负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意义:①政治: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最终确立;②经济:促进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的体制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1、原因: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方式: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3、意义:①结束了500多年的封建割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面,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②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统一后的德国改变了欧洲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4、局限: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2、宪法内容:
①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拥有行政、立法、军事大权: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②首相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但立法权不独立,既不能产生政府,也无权监督政府。
④帝国是联邦制国家。
3、局限:帝国实际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军队在帝国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4、意义: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把德国拖入一战的深渊。
附:德国政体的演变
1、君主立宪政体(1871—1919):德意志帝国。
2.共和政体(1919—1933):魏玛共和国,被称为“没有共和的共和国”。
3.法西斯专制政体(1933—1945):与战争、集权、罪恶相连。
4.民主共和政体(二战后):铲除法西斯,彻底的民主改革。
【历史概念】
普选(Universal
( http: / / www.21cnjy.com )suffrage,普及选举权),是指一个社会上的成年公民都拥有选举的权力,不因为他/她的性别、社会状况或者信仰而丧失了这种权力。普选权仅仅是选举的权力,而并不涉及选举的方式。
直选(Direct
election,直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举)是一种选举的方式,指政府机关的首长由民众直接通过选举产生。其相对概念是间选(Indirect
election,间接选举),间选指先选出一些代表,再由代表选出政府首长。
二元制: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和政府处于并立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掌政权的政治制度。政府由国家元首直接控制,不对议会负责。国家元首是君主的,为二元制君主国;国家元首是总统的,为二元制共和国。其中德国是既保留了君主,又加入一些西方现代民主的成分,称之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由皇帝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委任宰相组成政府管理国家,但实际上宰相遵循的仍是国王的意志。
【知识拓展】中外四大宪法异同比较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
1875年
1912年3月
1954年
制定机构
制宪会议
国民议会
参议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特点或原则
分权制衡
议会至上
主权在民、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
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评价或地位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单元知能整合】
【知识框架】
【时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①法律至上,人民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②选举、议会行使立法权;③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各国程度不同);④实行政党政治;⑤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2.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
(1)统一性
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即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
两个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三项原则:民主化原则;法律化原则;制度化原则。
多样性: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
(3)作用:政治上:从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实践了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了民主思想。
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版要点)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其作用有:
①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政体上从人治走向法治,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成果。
②早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尚不成熟,但渐进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
3、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比较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政体名称确立方式标志
君主立宪制⑴通过资产阶级革命;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⑶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确立。
君主立宪制⑴通过普鲁士王朝统一战争方式;⑵1871年第一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⑴通过民族独立政治方式;⑵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和联邦制;⑶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
议会共和制⑴通过资产阶级大革命方式;⑵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元首名称、产生、任期、权力
⑴国王是元首;⑵世袭产生,终身制;⑶国王无实权,统而不治,礼仪角色;
⑴皇帝是国家元首;⑵皇帝世袭,终身制;⑶皇帝有实权:可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集散议会、签布法律、统帅军队等,不受议会制约。
⑴总统是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统帅;⑵总统全国选举,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⑶权力受议会和最高法院制约,但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⑴总统是国家元首;⑵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⑶总统掌管行政权任命内阁部长,是军队最高统帅,可与参众两院共创法律。
政府产生负责对象、权力
⑴由议会选举产生,多数党组阁,与首相共进退;⑵对议会负责;⑶行使最高行政权,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
⑴由皇帝任命产生;⑵对皇帝负责;⑶首相主持帝国政府;⑷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⑴由总统任命产生,与总统共进退;
⑵对总统负责;
⑶内阁与总统行使行政权,总统是行政最高首脑;
⑴由总统任命产生,总统是行政最高首脑;⑵内阁与总统共同对议会负责;⑶内阁与总统共同行使行政权。
议会权力构成、方式、代表
⑴议会主权,议会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⑵政党制度与竞选;⑶选举权逐步扩大:
⑴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⑵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组成;⑶形式上实行政党政治,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⑴有立法权、监督政府权;⑵有参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院组成;⑶政党制度,两党竞选;⑷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不受行政干预;⑸参议院议员名额按州,众议院议员名额按人口。
⑴有立法权,同时总统也有创议权;⑵政党政治;⑶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普选产生,但当时妇女和军人无投票权。
历史启示
⑴政体形式多样,均是国情使然;⑵本质特征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民主代议制;⑶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⑷都是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民主权利,矛盾缓和,国家稳定和发展;⑸都有一定局限,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分权也影响行政效率等。(6)与雅典民主的不同:民主范围、民主方式、性质不同。1912年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五权分立、责任内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