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5分)
1. ,千里暮云平。 (《观猎》)
2.惶恐滩头说惶恐, 。 (《过零丁洋》)
3.终日不成章, 。 (《迢迢牵牛星》)
4.不见去年人, 。 (《生查子·元夕》)
5.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答案】1.回看射雕处2.零丁洋里叹零丁3.泣涕零如雨4.泪湿春衫袖5.野芳发而幽香
【解析】
试题分析: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 (2分)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渴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已经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
【答案】
6.(2分)恢复中原之事。
7.(2分)C
【解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的诗歌赏析能力,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分析,作者为南宋此人,当时的爱国志士文人,都为收复中原大地而操劳,可联系“王师北定中原日”进行回答。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试题分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作者想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故C项错误。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8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姓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答案】
8.(2分,各1分)苏轼 《黠鼠赋》(或《饮湖上初晴后雨》,或《江城子·密州出猎》)
9.(3分)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10.(3分)C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二人的“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而苏轼的乐是苦中作乐。所以C项错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李士衡】北宋人,当时为官。 【高丽】古国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李士衡使高丽( ) (2)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13.文中表明李士衡对高丽人“赠遗之物”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4.短文讽刺了“副使者” (3分)
【答案】
11.(4分,各2分)(1)出使 (2)用、把、拿(任选一个即可)
12.(3分) 一会儿,副使清点他投到海里的物品,扔的都是他自己的东西。
13.(2分)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14.(3分,答对一点得2分) 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既而、点、检、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文意,然后用原文回答。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副使”的行为,做出评价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1)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2)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3)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4)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5)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说明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说明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6)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传感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7)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内存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黑匣子能排除磁场干扰,能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能承受海平面以下6069米的海水压力,能够在汽油、机油、油精、电池、酸液、海水中浸泡几个月。总之,它能在许多恶劣的条件下依旧安然无恙。所以,一般飞机失事后,黑匣子还是能完好无损,成为最关键的“证人”。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资料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5.请根据第(1)—(4)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4分)
16.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17.文章第(5)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18.分析“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一句中“任何”的作用。(2分)
1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7)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资料的手段。
【答案】
15.(4分)黑匣子就是安装在飞机尾部,在飞机失事时便于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16.(6分,答对一点得2分)
①外部有反射条带,颜色明亮显眼;
②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触水,就开始发射每秒一次并能持续30天的脉冲信号;
③外部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17.(4分,答对一点得2分)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黑匣子发明的原因;同时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18.(2分) “任何”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在“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它无一例外都是必备品,不可缺少。“任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4分)C
【解析】
15.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所说明的对象特征,从第一段中找出相关内容。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信息筛选方法的掌握,方法:此题相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课文多读,把握关键语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对课文多读,A.航声录音器不能记录飞行数据。B飞行记录仪在5年之后才能引起广泛关注。D文中无此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三、 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11分)
“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近期学校将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0.宣传读书活动(4分)
下列哪一副对联适合作本次活动的座右铭?请简述理由。
A.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D.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选择: 理由:
21.调查读书现状(4分)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每天每人可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2.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7.8%
15.6%
31.2%
3.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阅读方式
40.6%
30.6%
20.6%
下列对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随着年级增长,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增长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电子阅读随年级的增长呈10%的比例逐层递减。
D.随着年级增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22.探讨读书话题(3分)
请你任选一位学生的发言,提一条读书建议。(字数不超过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不想去读。
乙同学:现在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丙同学:我读过很多书,但是读过就忘,找不到好方法读。
选 同学。建议:
【答案】
20.(4分)C
21.(4分)D
22.(3分)示例:
甲: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感兴趣的事吗?你可以从自己有些兴趣书籍开始读,慢慢地你就会尝到读书的甜头了。
乙:其实长时间做习题,头脑昏昏沉沉的。读一些课外书,正好调节紧张的神经,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丙:读过就忘也很正常的。多读几遍,做摘录,写一点笔记是说明记忆的好方法。况且,好书不厌百回读啊。
【解析】
20.试题分析:分析主题和对联含义。这一副对联勉励我们要珍惜年少时光,勤奋读书。与读书活动的宣传主题最为契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试题分析:分析表中的比例,选出错误的项即可。D项表述不准确。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2015江苏镇江)作文(50分)
请以“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补
有一天,妹妹拿着一件后背上有很大一个口子的衬衫,惋惜地说:“一百多块钱买了件衬衫,才穿了几天就不能穿了。”母亲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帮你补补看。”三天后,再看那衬衫时,我惊呆了:那不规则的口子全被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的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母亲特意在树枝下用花棉布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本来被毁得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这么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但还可以让它呈现出另一种美。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缺憾已经存在了,再伤心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开出别样的花朵。
台湾知名画家谢坤山从小贫寒,很早就辍学了。12岁时就到工地打工,用那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家。命运没有垂青这个懂事的孩子,且总把灾难降到他头上。16岁那年,他因误触高压电,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23岁时,一场意外事故,又使他失去了一只眼睛。随后,心爱的女友悄然离他而去……
面对命运接连不断的打击,谢坤山没有因此沉沦。为了不拖累父母,他毅然选择了流浪。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生命一个美丽的补丁。
在流浪的日子里,谢坤山渐渐迷上了绘画,经常去艺术学校旁听,学习绘画技巧。没有手,他就用嘴作画,先用牙齿咬住画笔,再用舌头搅动,嘴角常常渗出鲜血。少条腿,他就“金鸡独立”作画,通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他尤爱在风雨中作画,捕捉乌云密布,冷风吹袭的感觉……在他人生困顿时,一个漂亮的女孩被他的执著与坚强感动,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走进了他的生活。
有了一个支点,从此谢坤山更加勤奋作画,多次参加绘画比赛并获奖。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画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他的生命中,一幅幅获奖的画,美丽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女儿,是他人生最美丽的补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可能总是完美的,生命中有伤害、病痛、残疾等。伤口已经存在,就不能指望通过展览伤口来博得同情,那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用补丁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像谢坤山那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一个完美的补丁。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
1.本题是动词型题目,写作时要明确“补”什么,对什么进行“补”,即“什么”角度,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
2.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深入说理。如修补缺失的道德,意义何在?
3.要想写得深刻,最好要去挖掘怎么样 “补”,即“怎么样”角度。作文不能只表明态度(需要修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补鱼网与补漏洞。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