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4张PPT。导入新课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过程与方法:理解、运用文中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运用文中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引入话题中那些文中出现的成语,并能准确运用。?
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小儿辩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知之为知之,不之为不知文题解读整体感知???? 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诚实以对,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要知错就改,不能文过饰非。再次,在治理国家上更要讲“诚信”,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长治久安。总之,孔子把“诚信”贯穿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探究研讨几则语录的思想内容。 ??? 文本解读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 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启示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
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
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 不思进取、无计可施启示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 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 拓展话题:实事求是 比喻论证:世界文化遗产如汪洋的大海一样博大,每个人所学到的就像沧海一粟那样渺小,所以人要有一颗敬畏和谦虚的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屈原
拓展(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重点翻译: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而:表转折,却 是:这
翻译: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
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启示(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重点翻译:①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③食通“蚀”;④之3:代词,他。⑤更:改正(变)翻译: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对领导者、公众人物而言尤其是这样;
二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反而会赢的人们的尊重。? 启示高晓松 知错就改是条汉子负荆请罪 温家宝总理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一国总理专程为讲话文章中的疏漏而郑重地发出更正信,这是绝无仅有的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对学术的一丝不苟态度。其实,这种可贵的认真态度和“纠错”精神,不单一名为民服务的官员应该具备,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像总理那样身体力行。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小时候,沈从文特别喜欢看木偶戏,常常因为看戏入迷而耽误了读书。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看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这时,同学都已放学回家了。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气得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第二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批评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的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话题:知错能改引用论证: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巴金老先生在《小狗包弟》勇于反省自己在文革期间对小狗包弟犯过的错。
二战后,德国敢于承认发动大战的错误,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原谅,而日本则相反。
拓展(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重点翻译:小人:人格卑下的人之:主谓间,取独。
过:犯错误。文:掩饰
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
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
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 启示(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重点翻译:弘:扩大、光大。 使‥‥显扬。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启示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三国时期的一代大儒王肃如此解释这句话:“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王肃的解释比较符合字面的意思,在这里,道似乎是指人的境界,才大者境界自然大,才小者境界自然低,甚至不能理解大境界、高境界,所以,大境界、高境界(即道)自然不能扩大人。所以,境界是自己修炼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指挥创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挥人,这是赞扬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令到道发扬光大,不可以借道去抬高自己。”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重点翻译:①厚,薄:多,少;②而:连词,表转折,不译;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翻译: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 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 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严,那些要求别人苛刻,而要求自己却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尤,要改变这种情况,需从自己身上下工夫。(除了对自己满意外对谁都不满意。)?联系现实: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
拓展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 斯《谏逐客书》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雨果
与人相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8、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重点翻译:为:担任,作为。宰:城邑的长官。问:请教。 无:通“毋”,不要。达:达到(目的)。
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
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
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 启示任何成功都不可急于求成 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 揠苗助长在沈阳、哈尔滨、大连的一些幼儿园及幼儿辅导学校看到,开设英语、心算、古诗、数学等课程在这些学校中已相当普遍,有些课程的深度甚至达到或超过小学范畴。面对这些超前化发展的幼儿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对孩子智力的提前开发,将为孩子上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打下良好基础,但也有家长和部分专家担忧,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 急于求成"误伤"孩子 急于求成可能事与愿违 急于求成者往往"欲速则不达". 文理分科是"急功近利"? 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搞虚假政绩 政绩的好与坏是由百姓来评价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处事 --------欲速则不达(积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拓展 1、知之为知之,_____,是知也。
2、_____,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____。
4、 _________,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
知识检测不知为不知 过而不改 非道弘人 躬子厚而薄责于人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 二、合作探究。 ——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
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
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
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二、合作探究。 3、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
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
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其:副词,怎么;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軏[yuè]古代车上置于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
翻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 启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 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 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为人治国---------诚信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拓展【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释】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
【翻译】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
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 讲诚信就能安邦强国,不讲诚信就要亡国亡民 诚信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与制度因素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周孝正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随着近年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诚信状况不但越来越差,而且有些方面甚至极其糟糕,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毫不夸张地说,再这样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较大地损害国家主权信用。
????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政府诚信出了大问题。周孝正认为,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民无言不立”,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才能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否则,诚信的缺失在中西方社会中形成的强烈对比就显得苍白无力,就拿资本市场来说,在美国,百年时间才发展出3000家上市公司,而在中国,30年时间里就涌现出了3000多家上市公司,甚至连生产扑克的企业也上市了,比起国外知名品牌、百年老店,中国的企业明显缺乏一种文化的沉淀,一些上市企业为了尽快上市圈钱,不惜伪造假账,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上市公司的一些诚信缺失的黑幕报道。?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 金。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竖立起了威信,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的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全国。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燃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就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就愤然离去。褒姒见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会在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
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启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鲁迅先生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 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 启示 (7)、①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 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
启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骨气: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青松?作者:陈毅 元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课堂练习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给予我们后人深刻的启示: 1、?求知-----实事求是
2、 错误-------知错能改?
3、 处世-------责己严,待人宽
4、 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
5、 治国-----“民(人)无信而不立”
6、为人----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 奋干三、课堂小结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 人要讲信用 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补充材料:?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可以这样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注释】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一、 自主学习: 1 、为下列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 輗______ 軏_______ 彫_______
jǔ fǔníyuèdiāo2 、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知也:_________智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教导事物的道理这改变掩饰扩大、光大自身、自己远离河停止补充部分重点字词
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掩饰,(文过饰非)。??
弘:扩大、发扬。 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岁:时令。??舍:停止。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通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通________。
(3)无欲速 _______通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__通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其何以行之哉?
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
(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
女汝食蚀无毋彫凋判断句判断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表判断,是动词,担任表转折,却表转折,却6、名句默写 (1)、知之为知之,_____,是知也。
(2)、_____,是谓过矣。
(3)、人能弘道,____。
(4)、 _________,则远怨矣!
(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_________。
? (7)、? 岁寒,___________。
??(8)、 逝者如斯夫,______!
不知为不知 过而不改 非道弘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无而信 不知其可也 其可以行之哉?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