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19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寻访三国古迹黄巾起义想象画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一、曹操统一北方3、官渡之战2、曹操势力的壮大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四世三公,占据黄河以北治世能臣,占据黄河以南皇室后裔,依附他人少年英豪,占据长江下游以东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如何?七哀诗
王粲 (魏晋)
???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大量死亡生产破坏严重饥荒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2、曹操势力的壮大1、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2、什么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
方的基础? 《求贤令》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三国志》曹操画像屯田图“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象画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经济上: 实行屯田(xié)声东击西,斩颜良诱敌深入,杀文丑夜袭乌巢,遇转机歼敌八万,胜袁绍官渡之战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战争目的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控制权二、赤壁之战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2、赤壁之战※占据荆州、益州为根据地。
※改革政治,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积聚力量。
※结好孙权,孤立曹操,形成鼎足之势。
※抓住时机,北伐灭曹,最后统一。隆中对刘备像诸葛亮像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巩固江东根据地,发展壮大势力。
※夺取荆州、益州,把江南的半壁江山控制在自己手里 。
※北伐曹操,实现统一全国大业。江东对鲁肃像孙权像曹刘孙孙、刘联军
5万军队刘刘刘刘赤壁208年
之战曹军20万大军赤壁之战示意图特点:以少胜多结果:孙刘联军胜赤 壁 之 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时间交战双方战役特点 结果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目的曹操准备吞并南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共同探究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教训呢?1、客观:曹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 习水战。
2、主观:曹操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3、孙刘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充分利用气候、地理条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教训:骄兵必败,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三、三分天下2、曹魏屯田3、诸葛亮治蜀4、东吴开发江南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220年221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成都建业(南京)政权名称建国年代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pī) 翻车模型曹魏屯田图 首先,从对农业生产和北方经济恢复的作用上看,屯田制为当时提供了进行安全农垦的环境,兴修了水利工程,生产和铸造了一批农具;其次,从对曹魏政权的作用上看,屯田制保障了部分军粮,安置了大批流民,增强了魏国的实力,为司马氏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最后,从对后世的影响看,屯田制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后来历代的专制统治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仿效。——杜甫1、诗中的“老臣”指谁?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两位皇帝?3、诗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材料解析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有什么意义?学 史 今 用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图示小结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 (统一北方)刘备孙权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魏蜀吴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B2.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战役是 。官渡之战D.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A.官渡之战选择与填空:识 图 题:A的建立者是B的国号是C的都城是曹丕汉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