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总第16课时,本单元第3课时。(日本明治维新)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学习目标:1.回忆对比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中期社会情况的异同点。
2.结合以前学习方式,找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3.总结日本明治维新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4.归纳明治政府在哪些地方做出了改革。
5.说说明治维新给国内和国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后发国家面对本国遇到的困难都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你能说说这一时期俄国、日本以及中国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吗?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经济政治政治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武士的由来 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从事朝廷或一般贵族的警卫工作。10—12世纪,许多影响较大的武士集团出现,逐渐控制中央政权。武士道精神,是武士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原因:内因 (根本原因)幕府的专制统治阻碍
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因:美国等国的入侵1868年明治维新 巩固明治政府统治,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 目的:明治天皇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各自作用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 业,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征收地税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教育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建立警察制度,维护治安三、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进步性、局限性)
1、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2、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是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3、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1868年明治维新性质 明治维新是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背景:影响:内容:日本明治维新幕府统治内忧外患外改革者:明治天皇(1868年)改革性质: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生活与教育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课堂小结646年,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进行了改革;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了改革。
(1)646年和1868年的改革分别称作什么?
(2)646年的改革,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1868年的改革,日本社会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通过对日本这两次改革的了解,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想法?答:646年大化改新;1868年明治维新。答: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答: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答: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要与外界互通有无;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相同点:
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
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
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不同点: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
况有何异同? 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
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比一比想一想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
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