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载人(zài)
下载(zǎi)
中枢(shū)
怦怦(pēnɡ)
B.曲线(qǔ)
斑斓(lán)
蔚蓝(wèi)
转椅(zhuàn)
C.目眩(xuàn)
椭圆(tuǒ)
卓越(zhuó)
遨游(áo)
D.稍顷(qīnɡ)
呕吐(ǒu)
负荷(hè)
烧灼(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磐石
模拟
飞翔
定格
B.骄健
阵容
版图
沧穹
C.参数
承载
大漠
眼眶
D.屏幕
噪音
煎熬
圆筒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稍顷,大厅里就传来航天员的报告声,“帆板已经展开!”
B.记者从大屏幕显示的画面上看到——火箭正常起飞后,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塔和船箭正常分离。
C.“空间运动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D.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小说并无定格,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个性确定自己的思路。
B.在这位老人的收藏室里,各式各样的商标,不同年代的硬币、邮票,色彩斑斓的玛瑙等等物品,使在场的人大开眼界。
C.到过黄山吗?大家都很熟悉那里的迎客松,但未必知道那里的山石的别致,陡峭兀立,坚如磐石。
D.迎着朝阳,老李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走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神舟”六号飞天成功,不仅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国家的凝聚力,更唤醒了中国人沉睡了一千多年的科学精神。
B.考试两忌:一忌不要盲目作答,二忌不要作答之后再生疑。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激励了无数青年走向抗日救亡甚而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道路。
D.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原文“英雄潇洒走苍穹”部分,完成6—8题。
6.杨利伟回忆驾“神五”飞行时说“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杨利伟驾“神五”飞行时,因身体产生严重不适,意志开始动摇。
B.说明杨利伟一回忆当时的驾船情形就心有余悸。
C.这一处是特写的败笔,有损杨利伟形象。
D.杨利伟的坦言反而更能突出航天员的意志坚强,其言可信,其功可嘉。
7.怎样理解杨利伟在进行离心机训练时,从来没有按过用于求救的警灯?
8.杨利伟的成功使你得到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旅行者2号”自1977年发射升空后,12年来创造了许多奇迹。1981年它与土星相遇,1986年与天王星交会,1989年8月又成功地“做客”海王星、海王星最神秘的卫星“海卫一”以及另外7颗较小的卫星。
当“旅行者2号”抵达海王星时,它那台经历了长途跋涉的摄像机,勉强拍摄了这颗亮度只有地球1‰的行星的照片,探测器内的无线电发射机只能依靠20瓦灯泡那样微弱的能源发回信息,而当微弱的信号经过4小时、45亿公里传到地球后,它的能量已减弱了许多。然而,经过地球上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居然把“旅行者2号”飞掠海王星所获得的照片复原得如同直接拍摄的一样清晰,从而地球上的人能第一次目睹海王星的尊容。
从大量送回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海王星的一些重要特征。首先海王星被一层层厚厚的云团包裹着,有些地方还出现地球大小的“大黑斑”。由于木星上的“大红斑”是由巨大的风暴形成的,因而科学家推测,海王星保持着行星形成时留下的热量,这些热量扰乱了遮盖海王星的寒冷气体,使其动荡,产生时速高达1
100公里的飓风,于是形成了“大黑斑”。其次是海王星的磁极偏离其地理磁极50度(而地球只偏差10度)。经研究认为:海王星的大气下层有一层像火一样具有传导性的流体,海王星的磁性可能就是由这些流体产生的,因而,当行星内部的热量或其他动力,使这种流体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流动时,只要流体的流向不与地理磁场垂直,则它所产生的磁极就会偏离地理磁极。海王星的另一特点是它和天王星一样,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几乎相同,它们均比中纬度地区高。对于天王星而言,造成这种奇异现象的原因是,它的旋转轴每年的某个时期是向着太阳的。但海王星的旋转轴并不向着太阳,因此,天文学家认为海王星肯定存在某些特殊结构,才使它出现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
海王星虽然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但却有火山活动,而火山坑星罗棋布。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海王星表面剧烈喷发着高达8公里的气体,分析认为,这种由氮和其他气体组成的令人惊奇的喷泉是由海卫一内部喷发出来的。此外,海卫一也是继土卫六后第二个具有极光的卫星,由于极光是带电粒子通过大气时将大气分子电离所产生的,由此可知,海卫一也存在大气层。
在大量的海卫一信息中,最令人兴奋的并不是海卫一本身,而是在于它所带来的信息,因为“旅行者2号”已不能再去访问冥王星了。但由于海卫一和冥王星大小和密度都相似,也许它们的表面和大气层也相似,因而通过海卫一可以间接了解冥王星。
海王星是“旅行者2号”的最后一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工作的结束。它的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还能持续工作25年,使它能到太阳系的真正边缘。1990年3—4月间,天文学家将要求“旅行者2号”的摄像机执行一个最后、也是最富戏剧性的任务:为太阳系拍张“全家照”。
9.下列不属于海王星重要特征的一项是(
)
A.海王星的磁极偏离其地理磁极50度。
B.海王星是“旅行者2号”的最后一站。
C.海王星的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几乎相同。
D.海王星被一层厚厚的云团包裹着,有些地方还出现地球大小的“大黑斑”。
10.文中第3段画线处“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是指(
)
A.海王星表面剧烈喷发着高达8公里的气体。
B.海王星的大气下层有一层像火一样具有传导性的流体。
C.天王星的旋转轴每年的某个时期是向着太阳的。
D.海王星的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几乎相同,而它的旋转轴并不向着太阳。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王星和天王星的磁极比中纬度地区高。
B.只要流体的流向不与地理磁场垂直,那它所产生的磁极就不会偏离地理磁极。
C.海卫一是继土卫六后第二个具有极光的卫星。
D.海王星上的“大红斑”是由木星上巨大的风暴形成的。
12.下列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旅行者2号”不能再去访问冥王星了。
B.极光是带电粒子通过大气时将大气分子电离所产生的。
C.海王星上的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还能持续工作25年,使它能到太阳系的真正边缘。
D.海卫一和冥王星大小和密度都相似。
二、语言运用
1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飞船的名称可简称为“神五”“神六”。)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却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建造过程中,飞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下载”中的“载”应读“zài”;B项,“曲”应读“qū”;D项,“顷”应读“qǐnɡ”。
答案:C
2解析:B项中的“骄健”应为“矫健”,“沧穹”应为“苍穹”。
答案:B
3解析:A项“报告声”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B项“看到”后的破折号应改为冒号,C项第二、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答案:D
4解析:C项说“山石”“坚如磐石”语意表达重复。
答案:C
5解析:B项,“忌”和“不要”重复。C项,语序不当,改为“个人的命运沉浮、时代的风云变幻”,“走向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而抗日救亡的道路”。D项,缺少句子成分。
答案:A
6解析:A项“意志开始动摇”不恰当。B项“就心有余悸”有些牵强。C项“有损杨利伟形象”是曲解原文。
答案:D
7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写杨利伟在平时的训练中从不使用求救的警灯,是为了说明杨利伟的素质过硬,能够担任首次航天的工作。结合这个意思理解即可。
参考答案:杨利伟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的航天员,但与其他航天员相比并不是处处有优势,他凭着超常的意志和比别人更加刻苦的训练,才使自己最终成为“神五”航天员的首选对象。“从来没有按过”求救警灯,一方面表明杨利伟忍受训练负荷的坚强意志,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杨利伟的身体素质是一流的。
8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但应切合杨利伟的事迹。
参考答案:(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但不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2)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4)只有平时不潇洒才能换取关键时刻的潇洒。
9解析:B项是从“旅行者2号”角度来看海王星的,显然不是海王星的特征。
答案:B
10解析:“令人费解的现象”是海王星的旋转轴不向着太阳。
答案:D
11解析:A项文中未提到;B项中多了一个“不”字,意思相反;D项海王星上只有“大黑斑”。
答案:C
12解析:C项,传感器和无线电发射机是“旅行者2号”上的,而不是海王星上的。
答案:C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新闻要点的概括。本段新闻的要点集中在杨利伟建议需要改进的两个细节上。紧扣这点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杨利伟乘坐“神五”的感受促进了“神六”两个技术细节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