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汗涔涔(cén)
伺候(cì)
虐待(nüè)
B.怜悯(mǐn)
弥补(mí)
江堤(tī)
C.沉吟(yín)
惊愕(è)
固执(zhí)
D.仆人(pú)
烦躁(zào)
雪茄(jiā)
2.选出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郁热
昧心财
甜言密语
B.签字
委屈略
见一斑
C.谛听
执教歪
风斜气
D.贤慧
混帐按
部就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遗嘱)。
B.你告诉她在我那顶(量词,用于某些有顶或有盖的东西)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C.你们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我们一直罢工到底,我们知道你们不到两个月整个(全部)地就要关门的。
D.我看你的性情(习惯)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4.对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
你——你贵姓?(表示思考间隔)
B.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
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话题转换)
5.《雷雨》最本质的矛盾冲突是(
)
A.以鲁侍萍、鲁大海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同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虚伪、凶残、自私的周朴园与善良、正直、坚强的鲁侍萍之间的矛盾。
C.虚伪、凶残、自私的周朴园与正直、坚强、无私的鲁大海之间的矛盾。
D.虚伪、软弱、卑鄙的周萍同正直、坚强、英勇的鲁大海之间的矛盾。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b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c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d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6.(1)a句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感情?(2)b、c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3)d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应如何分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7.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应如何理解?
8.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曹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周朴园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把遭受他凌辱、迫害并给他生了两个孩子的丫头鲁侍萍,在除夕晚上,硬是从家里赶了出去。大儿子他留下来了,这就是周府大少爷周萍;二儿子才生下两天,病得奄奄一息,就让侍萍抱走了。可以想像得到,那情景是多么凄惨。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侍萍急得没法,只好跳河。跳河而又没死,连孩子也被救起,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周萍和鲁大海,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由于社会、阶级地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再也没法相处在一起了。鲁大海对周朴园,怀着极端强烈的仇恨。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家仇家恨,而是阶级的仇恨。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鼓捣出了这么一大堆东西来。可能是因为常看报纸的关系。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他和这个丫头胡搞、后来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间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自愧自疚。
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和阔家小姐,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和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9.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用比喻义的一项是(
)
A.可以想像得到,那情景是多么凄惨。
B.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
C.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
D.他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了。
10.“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11.这段文字的结构是(
)
A.并列
B.总——分
C.分——总
D.总——分——总
12.请归纳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运用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
(1)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更通俗些,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B项,“堤”应读“dī”。
答案:B
2解析:A项,“密”应为“蜜”;C项,“斜”应为“邪”;D项,“帐”应为“账”。
答案:B
3解析:A项,“绝命书”意为“遗书”;B项,“顶”意为“最”;D项,“性情”意为“性格”。
答案:C
4解析:A项中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答案:A
5解析:人物矛盾冲突由阶级关系所定。
答案:A
6解析:此题考查对戏剧中台词和潜台词的理解以及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态度。结合剧情不难作出回答。
参考答案:(1)惶恐。(2)冷酷阴险。(3)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7解析:这句话既有鲁侍萍生活的辛酸,又有对命运不公的愤慨。三十年是一个轮回,自己的悲惨遭遇又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这能用什么来解释呢?只有“命”!
参考答案: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8解析: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其中既有因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不如意而产生的对往事的追忆与美化,也有很大成分在掩盖自己的罪恶。
参考答案: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9解析:D项中的“咀嚼”原指用牙齿磨碎食物,在此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答案:D
10解析:注意“可能”一词。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抛开身份、地位等因素,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有真的成分,但当他考虑到他的身份、地位的时候,这种感情就只有可能性,甚至因为这些因素而使那一点真情荡然无存。
11解析:注意文章首句的作用。
答案:B
12解析:文章第一句话总起全文。
参考答案:周朴园坏极了。(或者:周朴园坏到家了。)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表达意思的理解,对词语推敲的能力。
参考答案:(1)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
(2)看看孩子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