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小测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财物无所取
D.沛公居山东时
3.与“沛公安在”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客何为者
C.籍何以至此
D.大王来何操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②/③⑤/⑥⑧/④⑦⑨
B.①⑨/②⑦/③⑥/④⑤⑧
C.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张良出,要项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沛公奉卮酒为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秋豪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籍吏民,封府库
D.秋豪不敢有所近
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子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0.下列对选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本为报恩夜访,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B.张良献策,刘邦接纳了张良的建议,先联络与项伯的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
C.“张良献策”是整个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才逐步从被动转为主动,由此可见,刘邦的成功完全都依赖于张良。
D.项伯是“鸿门宴”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因为他的“夜访”和“劝告”使得刘邦集团有了充足的应对准备,致使情节有了根本的转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方千里
方:方圆;纵横。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西进。
C.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称王。
12.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独以钟名,何哉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独臣有船。
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1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这句话的准确译文是
…(
)
A.项王的身上也被十几个敌人刺伤。
B.项王的身上也覆盖着十余处创伤。
C.项王也身受十余处创伤。
D.项王自身也受了十余处伤痕。
14.下列对项羽不肯过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无颜见江东父老。
B.他宁愿壮烈地死,而不愿苟活幸存。
C.他要为自己这个悲剧英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一个完整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D.他认为天要使自己灭亡,渡江后仍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没有必要渡江。
二、语言运用
15.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分别在这些句子后面写出相应的文字。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越和舒适,怎么会有《离骚》这样美丽的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C项中“谢”在古汉语中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应解释为“谢罪,道歉”。
答案:C
2解析:“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
答案:C
3解析: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
4解析:①⑦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军,驻军;目,使眼色。②⑤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善,与……交好(友善);近,接近,靠近。③⑧都是使动用法。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从,使……跟从,意即带领。④⑥⑨都是名词用作状语。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夜,连夜,在夜里;翼,像鸟用翅膀。
答案:C
5解析:A项中“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有误。《史记》应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答案:A
6解析:A项中“要”,通“邀”,邀请。B项中“倍”,通“背”,背叛。C项中“蚤”,通“早”。
答案:D
7解析:A项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今为省名;B项中“婚姻”指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多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项中“非常”文中的意思是意外的情况,今表示“十分”“很”;C项中“秋豪”指一丝一毫的财物。
答案:C
8解析:例句中的“兄”和B项中的“翼”都是名词作状语。兄,像对待兄长一样;翼,像鸟展开翅膀一样。A项中“故”是形容词作名词,交情。C项中“籍”是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D项中“近”是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接触。
答案:B
9解析:A、C、D三项都是省略句。A项应为“今事有急,故幸(项伯)来告良”。C项应为“旦日(你)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项应为“(项伯)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项为一般句式。
答案:B
10解析:C项中“刘邦的成功完全都依赖于张良”的说法有误。刘邦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张良的帮助,但刘邦的自身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大家结合具体语境揣摩词语意义的能力。D项,“王”是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称王”。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大家掌握文言虚词的情况。A项“独”意思是偏偏,副词。B项“独”意思是难道,副词。与例句同。C、D两项“独”意思都是仅,只,唯独,副词。
答案:B
13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题目中“身”当“自己,自身”讲;“被”当“蒙受,遭遇”讲;“创”这里解释为“创伤”。整个句子应翻译为“项王也身受十余处创伤”。
答案:C
14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项羽最后的所作所为的确为他这个悲剧英雄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并不是为了给人们留下一个完整的悲剧英雄的形象,这是后人对他的评价。
答案:C
15解析:注意句式的一致和内容的关联。
参考答案:失去了甘霖
你还有露珠的滋润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利益
哪里会孕育《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