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期末考试原创模拟测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期末考试原创模拟测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27 09:49:29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模拟卷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D
C
C
D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D
B
C
B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B
C
C
A
D
C
C
31.(9分,每空1分)
(1)探究不同浓度的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镉
100
(3)河蚬只数、河蚬生理状况、加入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
(4)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
(5)使酶从软体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不能
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
(6)如图
32.(8分,每空1分)
(1)K+ 
(2)B(或主动转运) 
(3)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
0.3
mol/L的甘油溶液
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
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的时间
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
两支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相同
33.(9分,每空1分)
(1)NADPH
RuBP
卡尔文循环
叶绿素a
淀粉
蔗糖
(2)光照强度和温度
叶片的气孔逐渐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线粒体和细胞外
34.(14分,每空1分)
(l)g→n
细胞板
核仁
染色体
纺锤丝(体)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12
12
0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模拟卷
高一生物·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D
C
C
D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D
B
C
B
B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B
B
C
C
A
D
C
C
1.B
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不含P,A错误;核苷酸是小分子,且其组成元素是C、H、O、N、P,故该物质可能是核苷酸,B正确;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但它是大分子,因此不可能是核酸,C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P,D错误。故选B。
2.C
大豆用来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矿质元素是N,因此大豆用来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无机盐是NO3-。故选C。
6.C
显微镜的使用规则为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
7.C
核酸不具有免疫和运输功能。
8.D
碘—碘化钾溶液与淀粉反应呈蓝色。
9.C
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将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分解,如高等植物细胞壁,但不能分解细菌等原核细胞的细胞壁,A正确;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为低等植物细胞,B正确;需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而厌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叶绿体和线粒体为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D正确。
10.C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片层,所以也含有光合膜,A正确;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壁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在DNA分子中,D正确。
11.A
不同生物的细胞壁组成成分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则分别由不同的物质组成,A错误;质膜中膜蛋白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决定其功能不同,B正确;质膜中由于夹杂着有“刚性”的胆固醇,因而使其比较坚实,C正确;质膜的两侧都是亲水的磷酸基团,使细胞能够生活在水环境中,D正确。
16.B
由题图可知②含有b(核),含有DNA,能控制细胞的遗传,所以能再生成喇叭虫。
17.C
由细胞核被膜的有无可确定细胞I是原核细胞,但细胞I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可能是硝化细菌,A错误;细胞II有核被膜是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能是植物细胞,如根细胞,B错误;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质而原核细胞中不含染色质,但含有DNA,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同,D错误。
18.B
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由此可知每个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故选B。
19.B
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厌氧呼吸也能产生ATP,A错误;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溶胶都能产生ATP,B正确;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ATP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TP不依赖氧,C错误;细胞溶胶中消耗的ATP来源于需氧呼吸或厌氧呼吸合成的ATP,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只用于碳反应,D错误。
20.B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A错误;据图分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易化扩散,B正确;主动转运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胞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D错误。故选B。
21.D
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易化扩散,进入其他细胞一般是主动转运,A错误;氧气运输是自由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B错误;甘油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消耗能量,吸收离子的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D正确。
22.C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种类极多,而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说明酶具有多样性。
23.B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错误;需氧呼吸能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大量能量,而厌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只释放少量能量,B正确;需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C错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都需要酶参加,D错误。故选B。
26.C
图中A点表示细胞呼吸速率,此时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A正确;CD段,随着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光合净产量不变,则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和温度等,B正确;缺O2时CO2的释放量减少,A点上移,当植株缺Mg时,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因此B点会右移,C错误;B点时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C点(E点)时的光照强度为光的饱和点,即E点为净光合产量达到最大值(m)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D正确。
27.A
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也有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组数也不变,B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C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消失,D错误。故选A。
28.D
动物细胞的纺锤体来自中心体,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来自细胞两极,A错误;动物细胞质由细胞膜分开,植物细胞质由细胞壁分开,B错误;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是不加倍的,C错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中DNA复制后都平均分配,D正确。
29.C
由于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间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在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C错误。
30.C
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粘连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A错误;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B错误;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蜥蜴断尾再生都是细胞分化的实例,C正确;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连续分裂的恶性肿瘤细胞,D错误。
31.(9分,每空1分)
(1)探究不同浓度的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镉
100
(3)河蚬只数、河蚬生理状况、加入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
(4)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
(5)使酶从软体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不能
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
(6)如图
32.(8分,每空1分)
(1)K+ 
(2)B(或主动转运) 
(3)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
0.3
mol/L的甘油溶液
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
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的时间
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
两支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相同
33.(9分,每空1分)
(1)NADPH
RuBP
卡尔文循环
叶绿素a
淀粉
蔗糖
(2)光照强度和温度
叶片的气孔逐渐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线粒体和细胞外
【解析】(1)据图分析,图1中的③是NADPH,⑥是RuBP。
“⑥→⑤→⑥”的循环叫卡尔文循环。光照下叶绿体脱色后用碘处理呈蓝色原因是三碳糖可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产物要转移至其他细胞则需将三碳糖转化为蔗糖。(2)据图2分析,限制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e点到f点气温过高,叶片的气孔逐渐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导致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图1中“物质⑦”表示氧气,其去向是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外界、大气)。
34.(14分,每空1分)
(l)g→n
细胞板
核仁
染色体
纺锤丝(体)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12
12
0
【解析】(1)图甲为曲线图,g→n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为各时期的图像,其中①是细胞板,②是核仁,③是染色体,④是纺锤丝(体)。(2)细胞分裂的顺序是C→E→D→A→B→F,C表示间期,此时染色体进行复制,出现染色姐妹单体,A为分裂后期图像,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姐妹单体消失。(3)结合甲、乙两图,2N=6。(4)A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因为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此时有12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0条染色单体。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原创模拟卷
高一生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范围:必修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分析某种可溶于水的有机小分子样品,得知其含有C、H、O、N、P等元素,该物质可能是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酸
D.脂肪
2.作为原料,大豆用来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无机盐是:
A.Ca2+
B.PO43-
C.NO3-
D.K+
3.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缓和温度变化
②参与物质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贮存能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碳酸型饮料
C.蛋白质型饮料
D.纯净水
5.下列哪项不是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
A.构成各种膜结构
B.保护植物细胞
C.储存能量
D.携带遗传信息
6.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油脂检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一般需徒手切片
B.所用检测试剂为苏丹III染液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使视野清晰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
D.本实验中可用50%的乙醇溶液洗去多余染料
7.下列不属于核酸的重要作用的是
A.它是细胞中控制其生命活动的大分子
B.贮存遗传信息
C.具有一定的免疫和运输功能
D.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8.下列有关物质鉴定的显色反应中,不正确的是
A.用本尼迪特试剂处理葡萄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B.用双缩脲试剂处理蛋白质显紫色
C.用苏丹III染液处理油脂,显橘黄色
D.用碘—碘化钾溶液处理淀粉呈紫色
9.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分解掉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
C.线粒体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唯一场所
D.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0.下列关于蓝细菌和黑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具有光合膜
B.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C.都具有质膜和核膜
D.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
11.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生物的细胞壁的结构组成与功能都是相同的
B.质膜中膜蛋白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
C.质膜中夹杂着有“刚性”的胆固醇,使得细胞膜比较坚实
D.质膜的两侧都是亲水的磷酸基团,从而保证了细胞能够生活在水环境中
12.人体淋巴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和多糖
B.磷脂和蛋白质
C.磷脂和核酸
D.多糖和脂质
13.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A.叶绿体和细胞质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质
14.如图列出了部分细胞器,其中洋葱根尖细胞不含有的细胞器是
A.a、b
B.b、c
C.d、e
D.a、d
15.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能进行,且依赖的结构相同
16.如图表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它切成三截(图中a:纤毛;b:核;c:根)。能再生成喇叭虫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17.现有两种细胞的特征如下表:
特征
细胞I
细胞II
细胞壁


核糖体


核被膜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I是原核细胞,可能是硝化细菌
B.细胞II是真核细胞,但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C.细胞II中含有染色质,但细胞I中没有
D.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18.腺苷三磷酸的结构简式及每个腺苷三磷酸分子所含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A.A﹣P~P~P和3个
B.A﹣P~P~P和2个
C.A﹣P﹣P~P和3个
D.A﹣P﹣P﹣P和2个
19.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溶胶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溶胶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20.如图中“●”表示出入细胞的物质,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A.渗透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胞吞
2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
B.在肺中交换气体时,氧气可以从低浓度扩散到高浓度
C.甘油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的数量
D.细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
22.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种类极多,而催化每种反应的是专一性的酶。因此,酶具有
A.统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不稳定性
23.与厌氧呼吸相比,需氧呼吸的特点是
A.分解有机物
B.释放大量能量
C.均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D.需要酶参加
24.一位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保温瓶中,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图所示。随着反应进行,指示剂的颜色开始改变(该指示剂遇酸变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保温瓶内的温度将一直慢慢升高
B.保温瓶中氧气的含量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类型有重要的影响
C.实验可用来测定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指示剂变色的情况与保温瓶中空气的量无关,与葡萄糖的量有关
25.下列物质不是光反应产物的是
A.O2
B.NADPH
C.三碳糖
D.ATP
26.如图表示小麦的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B.CD段,随着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光合净产量不变,则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和温度等
C.当缺O2时A点上移;当植株缺Mg时B点左移
D.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点为净光合产量达到最大值(m)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
2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28.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中DNA复制后平均分配
2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30.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粘连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多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蜥蜴断尾再生都是细胞分化的实例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9分)科学家研究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蚬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如表所示。
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空白对照组
a

镉+铜
质量浓度(μg L-1)
0
50
b
150
50
b
150
50
b
150
酶活性(U mg-1)
433
582
455
387
488
426
380
315
275
1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a是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3)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可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河蚬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研磨河蚬软体组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河蚬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画出大致趋势即可)。
32.(8分)如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E:\\WCFUpload\\Upload\\2013-12\\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高一\\高一生物\\1-10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10.试卷\\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高一\\高一生物\\1-105.TIF"
\
MERGEFORMATINET
(1)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2)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经研究发现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后,光线比较容易通过溶液,溶液会逐渐澄清,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的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材料用具: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0.3
mol/L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笔。
实验步骤:①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②分别量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10
mL,注入A、B两支试管。③分别量取1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33.(9分)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生理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甲表示结构。图2表示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③表示
;⑥表示

“⑥→⑤→⑥”的循环叫
。甲上呈蓝绿色的色素是
。光照下叶绿体脱色后用碘处理呈蓝色原因是三碳糖可在叶绿体内合成
。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产物要转移至其他细胞则需将三碳糖转化为

(2)限制图2中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e点到f点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图1中物质⑦的去向是扩散到

34.(14分)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①~⑤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____________(填字母),消失于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图乙中A图的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引起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条染色单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