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30 寓言四则(讲练测)(提升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30 寓言四则(讲练测)(提升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6 21:05:37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1·cn·jy·com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无故亡而入胡暮而果大亡其财
B.其邻人之父亦云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马无故亡而入胡此独以跛之故
D.不筑,必将有盗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答案】C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
B.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此之谓乎
C.此独以跛之故以为顺流下矣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其邻人之父亦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D项中“之”皆为“的”。21教育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短文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www.21-cn-jy.com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2·1·c·n·j·y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文是所学古文,本问题为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据所学所记判断即可。A错,本文是围绕“有盗”展开情节的。21cnjy.com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之,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注释: 佣作,被雇佣劳动、劳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怪之
( ) ②衡乃与其佣作
( )
③资给以书
( )
【答案】对……感到奇怪 于是,就 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于是,匡衡自愿到他家去给他做帮工,但不求报酬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佣”“偿”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
【答案】凿壁借光 刻苦读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0分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均出自丹麦人安徒生之手。
B.《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王玉琳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她运用实物触摸的方法教作者海伦·凯勒拼读英语单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2·1·c·n·j·y
D.歇后语“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里的“猴头”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里的“大圣”。www-2-1-cnjy-com
【答案】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智子疑邻》(共8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1教育网
1.请你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天雨墙坏( ) (2)不筑( )
【答案】(1)毁坏 (2)修补
【解析】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筑”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www.21-cn-jy.com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答案】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解析】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甚”“智”。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21·世纪
教育网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
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
cnjy
com
1.本文选自南朝时期____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_》。(4分)
【答案】刘义庆世说新语
2.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元方入门不顾
A.欢迎光顾
B.顾此失彼
C.瞻前顾后
D.奋不顾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顾”是古今异义字词。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的“顾”是“回头看”的意思,选项A中“顾”意为“到来”,
BD两项中的“顾”意为“考虑”,C项中的“顾”,本义为“回头看”,与例句相同。21cnjy.com
3.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去后乃至 乃:_______
(2)下车引之 引:_______
【答案】(1)乃:才。 (2)引:拉。
【解析】试题分析:“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文中意思较多,有“才”“于是”“却”“你”“仍然”等意思,三句是是“才”。“引”在古文中有“拉”(《智子疑邻》中“引弦而战”),有“延长”的意思,本句中为“拉”。21·cn·jy·com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跟我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解析】试题分析:“期”,指“相约”,“委”,丢弃,“去”,离开。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且不可遗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文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5分)
【答案】“尊君”指别人的父亲(1分) “家君”指自己的父亲(1分)
【解析】试题分析:“尊”是对别人及有关亲人的敬语,如“尊姓”“令尊”,“家”是自称家人,如“家父”“家母”。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要点】
词类活用的现象
☆课堂探讨☆
要点一:词类活用的现象
【探究活动】分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词类活用的现象
【教师释疑】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讨论明确】
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
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近塞上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段,作答后面小题。(12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
A.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
B.此何遽不为福乎/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不筑必将有盗/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近塞之人,死十九/其邻人之父亦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亡”分别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丢失;逃走。B项的“为”分别解释为:是;当作。C项的“将”分别解释为:将要;带领。D项的“之”分别解释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居数月( )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
③死者十九( ) ④人皆吊之( )
【答案】①经过,或过了 ②怎么就,或难道 ③十分之九 ④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翻译句子“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分)
【答案】这个人就因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句中的“以、故”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
4.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1分)
【答案】塞翁失马,安(焉)知非福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根据积累进行归纳总结,用成语进行表述。21教育网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联系到我们的学习,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分)
【答案】从故事中祸福会相互转化的道理中可得到启示,成功与失败也是相互转化的
【解析】
试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学生从故事中总结“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一生活哲理。21cnjy.com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