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八课
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分析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激情导入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
自主预习案
【课题解析】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自主预习案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隧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字词梳理】
自主预习案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庖官(
)
食讫(
)
佯惊(
)
伺察(
)
谮害(
)
官主簿(
)
诈败(
)
麾军(
)
绰刀(
)
辕(
)门
惇(
)
禀(
)
páo
qì
yáng
sì
zèn
bù
zhà
huī
chāo
yuán
dūn
bǐng
yáng
bù
chāo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鸡lèi(
)
shì(
)才放kuàng(
)
bāo
biǎn(
)
chéng(
)相
大lù(
)
jìng(
)直
yè(
)城
chì(
)咤风云
肋
恃
旷
褒贬
丞
簏
迳
邺
叱
恰好
屡次
知晓,明白
按照
认为……是对的
只
自主预习案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适庖官进鸡汤(
)
(2)数犯曹操之忌(
)
(3)人皆不晓其意(
)
(4)丕如其意(
)
(5)植然其言(
)
(6)但曹有问(
)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自主预习案
4.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
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曹操、杨修。
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
环境:兵退斜谷之时。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
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自主预习案
合作探究案
1.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交流点拨]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合作探究案
2.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一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3.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
4.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也不要求答案统一。)
6.《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不要求统一答案。)
迁移拓展案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
孔融、张衡因不肯依附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据此,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的创作意图。
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
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启示:一个人应有健全的人格,要有一颗平常心,最起码要心理健康。或做人应适时韬光养晦。
拓展延伸
反馈训练案
敬请完成
“课后练案”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