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后训练:1 我很重要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后训练:1 我很重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7 16: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颈项(jǐng) 
掠过(lüè) 抉择(jué) 
美轮美奂(huàn)
B.战栗(lì)
粗糙(zào)
菽粟(shū)
生死攸关(yōu)
C.回溯(shòu)
裸露(luǒ)
黯然(àn)
相濡以沫(rú)
D.微蹙(cù)
揿住(qìn)
打搅(jué)
万劫不复(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瞳孔 肋骨 燎亮 苍翠欲滴
B.单簿 浑厚 简明 不可或缺
C.汇聚 操纵 痕迹 鬼斧神工
D.怅然 飘荡 祈祷 独出新裁
3.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们________打制出的石器,用今天的目光看来不过是极简单的玩具。
(2)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________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
(3)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________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
(4)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________地跳动。
A.细心 散落 生发 剧烈
B.精心 散落 萌发 猛烈
C.精心 飘落 生发 猛烈
D.细心 飘落 萌发 剧烈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
B.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C.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高深莫测的海洋。
D.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张序三说,航空母舰之所以广受各国青睐,是因为航母编队巨大的打击力和防护力所致,它在海战中几乎所向披靡。
B.记者从济南市文广新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排练,由济南市京剧院创演了京剧《重瞳项羽》已完成全部排演工作,将于今日在山东剧院举行首场演出。
C.7月26日晚间有消息称,国际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将结束40年的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他旗下的索罗斯基金将把约10亿美元投资资金返还给投资者。
D.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电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同日复电。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6.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7.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2)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8.作者认为打孩子是“以助他们快快长大”。有人曾说打孩子是一种最无能的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的?
三、语言运用
9.仿写下列句子。
我们徜徉在优美的文字长河中,是太深太深的关爱与真诚使我们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很重要”将奏响我们生命的主旋律,我们要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感受毕淑敏那才华四溢、真情四溢、真知四溢的文字吧!
10.毕淑敏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假如她来到你们学校作报告,请你以主人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超过80字。
四、片段作文
11.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让我们明白:活着,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并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一株小草,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传统观点“我不重要”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请你以“自己和别人”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辩证地谈出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糙”应读“cāo”;C项,“溯”应读“sù”;D项,“搅”应读“jiǎo”。
2.C 解析:A项,“燎”应为“嘹”;B项,“簿”应为“薄”;D项,“新”应为“心”。
3.B
4.D 解析:A项,“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此处应为“光天化日”,指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B项,“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此处应该用“鬼斧神工”。C项,“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应该用“深不可测”。
5.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所致”;B项,搭配不当,将“了”改为“的”;D项,成分残缺,在“代表大会”后加“胜利召开”。
6.参考答案:深爱自己的孩子,不想打孩子。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有时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
解析:结合全文,找出“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可以看出她是爱孩子的,然后再进一步分析“母亲”打孩子的原因,那么本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7.参考答案:(1)殴打是母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最后手段。
(2)对于不懂事犯了错误的孩子,责罚可以让他(她)永远记住自己犯过的错误,而这种责罚又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
解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题目并没有考查这一点,而是考查了句子的含义,这无疑就加大了难度。
8.首先要明确,打孩子肯定不是好的办法,但要分清家长为什么要打。打,就是惩罚。合理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是一概用打的方式。孩子也需要教育,需要引导。所以,回答此类问题,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9.答案示例:是太多太多的努力与奋斗使我们自信 是太重太重的责任与依靠使我们觉得自身的重要
10.答案示例:毕淑敏老师你好。我代表我们××中学的全体同学热烈欢迎您的光临。我们都非常喜欢您的作品,今天有幸见到您本人,更让我们欣喜万分,我们期等着您的演讲。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
解析:写欢迎辞应注意以下四点。(1)称谓。人名要用全称:在姓名前常冠以“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词语,姓名后常加上“先生”、“阁下”、“同志”等词语。(2)正文。首先向出席者表示欢迎、感谢和问候,对宾客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写作应落在对宾客的热烈欢迎之情上,要体现出迎客的诚意,感情真挚自然,主体主要根据双方的关系,回顾相互交往的历程,阐明宾客来访的意义,展望美好的未来。(3)欢迎辞的结尾,应再次表示欢迎,并预祝来宾做客愉快。(4)措辞要注意礼貌、委婉,篇幅不宜过长,内容概括集中,语言连贯、得体,能在简洁生动的句式里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
11.写作示例: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里感叹:“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年的风云人物如今到哪里去了。他们都像一缕轻烟似的消散了。他们已经变成了尘土,变成了一个故事,甚至还够不上一个故事。”他在感叹历史人物,更在感叹自己。就连达观的苏轼也曾经感叹人生如梦。
其实个人永远都不是独在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成长链上的有效一环,即使你的一生是平淡的。人类正是在平平淡淡中发展,在看似碌碌无为中前行,在对善恶的甄别取舍中探索,掉队的人不少,逆行的人亦有。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许多渺小的人湮灭在历史的星河中,不少人时隐时现,更有一些代表性人物照亮了局部的天空。然而,他们只是最亮的星星,并不是所有的星星。正是人类整体的延续才使得理性的光芒与时俱长,文明的曙光缓缓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