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迷迷糊糊 凝碧 波痕 朗照
B.隐隐约约
幽僻
袅娜
空隙
C.蓊蓊郁郁
寂寞
稀疏
羞涩
D.没精打睬
丰姿
酣眠
倩影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
B.温州之行,朱家人收获颇丰:参观了朱自清的故居,还游览了魂牵梦系多年的梅雨潭。
C.我爱朱自清的《春》,他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D.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使他养成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
B.朱自清病逝后,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安葬,墓碑上镌刻着“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之墓”。
C.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朱自清墓前深深下拜,表达对这位大家的深深敬意。
D.笔者想起朱自清的《给亡妇》,很敬慕散文大家朱自清对妻子的真挚感情,这恐怕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应该追求的情感吧?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⑥“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A.①③④⑥②⑤
B.①⑥②⑤③④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③①②⑤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露 珠
周代进
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进市郊的田野,准备晨练。不一会,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水。
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而冒出的汗珠,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那样,圆圆的,晶莹剔透。于是,我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想象着大自然将那些人类反复弄脏的污水塘中的水、污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着的水,用怎样无声的呼唤和无声的拍打,将它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唤醒,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动员到空中,超凡脱俗,成为露的志愿者,并随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分子团,吊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他们的轻轻吟唱。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的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就像我每日晨练使劲时,骨头的关节“咔咔”作响一样。我一下子意识到,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不是风带走了它们,而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阵微微的温情的风;更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之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一心滋润草木。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它们在黑夜中那份宁静的情操和对草木的慈爱,那份在草尖上荡着秋千的惬意,那份为云、为雾、为雨的顺势而为的心态……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虽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人们都说“荷”出污泥而不染,难道“露”不也是吗?!
6.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露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2)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8.综观全文,“露珠”具有哪些特点与品质?文章以露珠为题有什么寓意?
三、语言运用
9.(重庆高考)下列材料对“蝴蝶鱼”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加以概括。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字。
蝴蝶鱼,属蝴蝶鱼科,是热带海洋观赏鱼的名角之一,有120余种,90%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它们拥有美艳的体色、娇美的轮廓、两侧扁平椭圆的体型、既小又尖的嘴巴。许多蝴蝶鱼尾部都有一个似眼的黑圆斑点,那是它们用来诱骗攻击者的假眼,作用在于使攻击者错误地攻击其坚硬的背鳍刺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其食性以藻类、海绵、珊瑚为主,有些品种也会吃一些小动物及浮游生物。
10.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片段作文
11.月下荷塘让我们陶醉,荷塘夜色让我们沉迷。这荷塘,这月色,在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夜晚成为他精神的家园。总有一处景致,总有一个角落,在我们失落彷徨的时候给我们慰藉。拿起笔,描写一处曾经触动过你的景致,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颤”读“chàn”;C项,“梵”应读“fàn”;D项,“踱”应读“duó”。
2.D 解析:
D项,“没精打睬”应为“没精打采”。
3.
D 解析:D项,“休戚相关”,彼此的祸福互相关联。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这里“姓名文化”与“每一个人”并不一定就能扯上祸福利害关系,可用“息息相关”。
4.D 解析:A项,缺宾语,在“自然美”后加“的情趣”;B项,语序不当,应为“安葬在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与前文主语一致;C项,成分残缺,“一群”后应该加“通过”或“靠”。
5.C 解析:这段文字讲的是读书在于书选得好,读得精,也就存在少读与多读的比较,④是总起,放在最前;⑥还是说读好书,应放在④后;③是对①的解说,因此须排在①后;②是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⑤则紧接其后,指出这种读书态度不可取;③是①中多读的进一步解读,故②和⑤须排在①③后,所以选C项。
6.用了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表现技巧。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露珠的特点、形成以及蓬勃的活力热情与默然奉献的精神,也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7.(1)作者想象露珠瞬间消失的去向,含蓄地写尘世的污浊,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清新生活的选择与向往。(2)作者希望自己能具有露珠一样的品质,拥有露珠一样的人生。
8.圆润晶莹、热情蓬勃、用心做事、无私奉献、纯洁善良、宁静慈爱、普通平凡等特点与品质。(提示:答出其中4点即可)作者以露珠为题,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浮躁与喧嚣的尘世,人类应该像露珠一样真实而充实地拥抱生活、珍惜并奉献生命,营造并坚守住自己的高洁的精神家园。
9.答案示例:观赏鱼名角、且品类繁多 拥有独特的体形和体色 尾部斑点确保自己安全 食性丰富
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说明性语段要抓住说明事物要点或特征的句子,可以直接摘取或提取。对于没有中心句的语段,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抓住本质,归纳出中心。还要注意看清题干要求,如字数限制等,特别是注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语段涉及它的种类、体型特点、保护自己的生物特征以及食性。从这四个方面去概括即可。
10.答案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解析:做这道题要仔细品味诗句,充分发挥想象,构建诗歌意境,想象主人公的动作、表情,力求体现主人公的心灵世界。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二是要描写诗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两处着笔,力求展现诗歌意境和神韵。另外,也要注意字数要求。
11.写作示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