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谱》同步练习
1.收音机的波段刻度盘中刻有kHz、MHz字样,它们分别表示( )
A.千赫,兆赫
B.
千米,兆米
C.千秒,兆秒
D.千米/秒,兆米/秒
【解析】 因为“Hz”为赫兹,表示频率,而“k”“M”为“千”“兆”由此可知A正确.
【答案】 A
2.当电磁波的频率增加时,它在真空中的波长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光速,由c=λf知,f增加时,λ减小.
【答案】 B
3.(2012·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 )
A.安培
B.赫兹
C.欧姆
D.伏特
【答案】 B
4.(2012·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电磁波的频率相同
B.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答案】 D
5.(2013·茂名检测)我国进行第三次大熊猫普查时,首次使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RS卫星红外遥感技术,详细调查了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栖息地周边情况等,红外遥感利用了红外线的( )
A.热效应
B.相干性
C.反射性能好
D.波长较长,易衍射
【解析】 红外线的波长较长,衍射现象明显,容易穿透云雾、烟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感和红外高空摄影,故D对.
【答案】 D
6.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用遥控器发出的光束来控制电视机、空调等家电.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它们发出的都是红外线
B.它们发出的都是紫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解析】 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体发光,故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而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容易绕过障碍物,衍射现象明显,可以很方便地遥控家用电器.
【答案】 D
7.下列各组电磁波,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是( )
A.γ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
B.红外线、可见线、紫外线、γ射线
C.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
D.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γ射线
【解析】 在电磁波谱中,电磁波的波长从长到短排列顺序依次是: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由此可判定B正确.
【答案】 B
8.近来军事行动中,士兵都配戴“红外夜视仪”,以便在夜间也能清楚地看清目标,这主要是因为( )
A.“红外夜视仪”发射出强大的红外线,照射被视物体
B.一切物体均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C.一切高温物体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D.“红外夜视仪”发射出γ射线,放射性物体受到激发而发出红外线
【解析】 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不同.采用红外线接收器,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不受白天和夜晚的影响.故选B.
【答案】 B
9.如图4-2-1所示的球形容器中盛有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呈现的是圆形黑影,在黑影中放一支温度计,可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显上升,则由此可断定( )
图4-2-1
A.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可见光是透明的
B.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紫外线是不透明的
C.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透明的
D.含碘的二硫化碳溶液对于红外线是不透明的
【解析】 地面呈现的是圆形黑影,说明可见光不能穿透;在黑影中放一支温度计,发现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明显上升,说明红外线能够穿透.
【答案】 C
10.(2013·沈阳检测)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后面的空格上.
(1)X光机________;
(2)紫外线灯________;
(3)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利用了________.
A.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
B.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X射线的很强的贯穿力
D.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作用
【解析】 X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可以用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足以破坏细菌中的物质,因此可以用来杀菌消毒;红外线有加热物体的能力,可以使伤口升温,加快血液循环,使伤口愈合.
【答案】 (1)C (2)B (3)D
11.微波炉是一种方便洁净的炊具,但是如果微波炉发生微波泄漏,则容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家里的微波炉是否有微波泄漏.
【解析】 利用手机可以来探究微波炉是否有微波泄漏.方法是:先用手机拨通家里的固定电话,当固定电话的振铃响起时,将手机放入微波炉内,并关上炉门,观察家里的固定电话的铃声发生什么变化,来判断微波炉防微波泄漏的情况.若铃声减弱直至无声,说明微波炉的防泄漏功能较强;若仍能听到铃声,说明微波炉的防泄漏功能存在问题.应采取措施,送修或更新.
【答案】 见解析
12.(2012·浦东区高二检测)某雷达工作时,发射电磁波的波长λ=20
cm,每秒脉冲数n=5
000,每个脉冲持续时间t=0.02
μs.问电磁波的振荡频率为多少?最大侦察距离是多少?
【解析】 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可认为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由波速、波长和频率三者间的关系可求得频率.根据雷达的荧光屏上发射波形和反射波形间的时间间隔,即可求得侦察距离,为此反射波必须在后一个发射波发出前到达雷达接收器.可见,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应等于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间隔时间内传播距离的一半.
由c=λf,可得电磁波的振荡频率
f==
Hz=1.5×109
Hz.
电磁波在雷达发射相邻两个脉冲间隔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x=cΔt=c(-t)
=3×108×(-0.02×10-6)
m
=6×104
m,
所以雷达的最大侦察距离
xm==30
km.
【答案】 1.5×109
Hz 3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