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固体和液体 同步练习(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3固体和液体 同步练习(含答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27 21: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固体和液体
同步练习
1.(2013 海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却不能,为是因为油脂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的缘故
C.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E.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的缘故
2.(2014 烟台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接近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人的体表的水分蒸发越快
B.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3.(2014 葫芦岛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B.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强也是一定的
D.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髙,其内能可能不变
4.(2014 虹口区三模)晶体内部的分子有序排列为如图所示的空间点阵(图中的小黑点表示晶体分子
),图中AB、AC、AD为等长的三条直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处的晶体分子可以沿三条直线发生定向移动
B.三条直线上晶体分子的数目相同,表明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
C.三条直线上晶体分子的数目不同,表明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2014 厦门二模)分子动理论以及固体、液体的性质是热学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相比,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大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6.(2014 鼓楼区模拟)下列物理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形成糖块,说明一定条件下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
B.雨天伞面不漏水,是纱线被水浸湿后孔隙间水膜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
C.加热的水中撒一点胡椒粉,胡椒粉在水中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焦耳热功当量实验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7.(2014 宁德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任何物质都有特定的熔点
B.没有规则几何体性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
C.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的运动轨迹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压缩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8.(2014 深圳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小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有张力
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不明显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斥力和引力都变小
9.(2014 梅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B.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C.在太空中神舟十号飞船内的水珠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可以变成完美的球形
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斥力大于引力
10.(2014 泰安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C.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能量都是守恒的,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
D.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指向液体内部
参考答案
1.ACD
【解析】
试题分析: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正是因为这种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
解: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一定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故A正确;
B、水对油脂表面是不浸润的所以成水珠状,水对玻璃表面是浸润的,无法形成水珠,表面张力是一样的,故B错误;
C、宇宙飞船中的圆形水滴是表面张力的缘故,故C正确;
D、毛细现象中有的液面升高,有的液面降低,这与液体种类和毛细管的材料有关,故D正确;
E、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力的缘故;故E错误;
故选:A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和液体的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是联系生活的好题,不难.
2.B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越接近饱和气压,水蒸发越慢.
由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可判定B.
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是由于电流做功.
晶体熔化温度并不升高.
解:A、当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接近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人的体表的水分蒸发越慢,故A错误.
B、液体表面表面张力的形成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B正确.
C、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是由于电流做功,而不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故C错误.
D、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而分子平均动能在理想情况下仅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分子平均动能不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难点是D,晶体和非晶体有个特殊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相对而言,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变化的.
3.BC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可判定A.
晶体管、集成电路要求材料的内部分子排列必须是有序的.
饱和气压和分子密度都与温度有关.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判定D.
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
解:
A、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此时距离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故A错误.
B、晶体管、集成电路要求材料的内部分子排列必须是有序的,多晶体和非晶体内部分子排列没有次序,故只能用单晶体,故B正确.
C、饱和气压与分子密度都和温度有关,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压强也是一定的,故C正确.
D、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故D正确.
E、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势能,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髙,说明内能一定增加,故E错误.
故选:BCD.
点评:要掌握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多晶体的区别;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
4.C
【解析】
试题分析: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和非晶态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具有固定的熔点;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晶体内部的分子按一定的规律排布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解:A、晶体中的分子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会沿三条直线发生定向移动.故A错误;
B、C、D、三条直线上晶体分子的数目不同,表明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故B错误,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只要掌握了晶体的各种性质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而只要稍一看课本此类知识就不难掌握.
5.B
【解析】
试题分析:多晶体显示各向同性;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时,分子键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解:A、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故A错误;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B正确;
C、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相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故C错误;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即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D错误;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和应用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的关系是分子动理论的重点知识.
6.BD
【解析】
试题分析:晶体和非晶体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伞面不漏水是液体表面张力的效果;胡椒粉在水中不是布朗运动;焦耳热功当量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从而即可求解.
解:A、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形成糖块,但不会由非晶体变成晶体的,故A错误;
B、伞面不漏水,是纱线被水浸湿后孔隙间水膜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
C、胡椒粉在水中翻滚,不是布朗运动,是液体的对流引起的,故C错误;
D、焦耳热功当量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评:考查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内涵,掌握布朗运动的实质,注意焦耳热功当量的内容理解.
7.D
【解析】
试题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而不是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微粒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布朗运动的轨迹是微粒的轨迹,不是分子运动的轨迹;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压缩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解:A、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错误;
B、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熔点,而不是有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大部分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B错误;
C、微粒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布朗运动的轨迹是微粒的轨迹,不是分子运动的轨迹.故C错误;
D、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压缩时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察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布朗运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内容,都是记忆性的知识点,要加强记忆,避免在简单的题目上失分.
8.B
【解析】
试题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水滴及露珠因为表面张力而呈球形;
布朗运动为固体小颗粒的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力均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A、多晶体是由多个单晶体组成的,也有确定的熔点;故A错误;
B、小露珠呈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故B正确;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
D、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表面张力、分子间作用力及布朗运动等内容,要注意明确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同时明确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9.C
【解析】
试题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在太空中神舟十号飞船内的水珠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可以变成完美的球形;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解:A.单晶体和多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错误.
B、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的.故B错误.
C.在太空中神舟十号飞船内的水珠由于表面张力作用,水滴的表面积要最小化,可以变成完美的球形,故C正确.
D.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方法的学习利用,是学好3﹣3的基本方法.此处高考要求不高,不用做太难的题目.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能量都是守恒的,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一定能自然发生;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沿液体的表面.
解:A、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整体表现为引力.故A错误;
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这是晶体与非晶体是区别.故B正确;
C、在自然界发生的一切过程中能量都是守恒的,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不一定能自然发生,所以自然发生是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故C错误;
D、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所受其它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沿液体的表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常,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较为稀薄,其分子间距较大,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平行于液体界面的引力,该力不是指向液体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