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2.2 同音字和同音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2.2 同音字和同音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7 20: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秩序/卷帙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为“bì,línɡ,náo/ráo”;B项,加点字依次读为“juàn,zhì,kuì”;C项,加点字依次读为“shì,jí/jié,sù”;D项,加点字依次读为“lì,chù,chánɡ/zhǎnɡ”。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拱顶  供给   烘干  一哄而散
B.剽窃
漂白剂
保镖
虚无缥缈
C.复辟
偏僻
辟谣
劈头盖脑
D.戡乱
湛蓝
勘验
字斟句酌
解析:A项,gǒng,gōng,hōng,hòng;B项,piāo,piǎo,biāo,piāo;C项,bì,pì,pì,pī;D项,kān,zhàn,kān,zhēn。
答案:A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解析:A项,“和”应读“hè”,其余应读“huò”;B项,加点字都读“è”;C项,“矜”应读“jīn”,其余应读“jīnɡ”;D项,“咧”应读“liē”,其余应读“liè”。
答案:B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户口簿  举国观注  睡眼惺忪
B.厮打
副食品
融汇贯通
关怀倍至
C.健全
元宵节
面色凝重
无上光荣
D.部署
荧光屏
冉冉升起
合盘托出
解析:A项,“观”应为“关”;B项,“汇”应为“会”,“倍”应为“备”;D项,“合”应为“和”。
答案:C
5.(2013·四川高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平添  算账  声名鹊起  厉行节约
B.砥砺
麦杆
徇私舞弊
好高骛远
C.硫璃
称颂
关怀备至
有恃无恐
D.飞碟
疏浚
出尔反尔
突如奇来
解析:B项,“麦杆”应为“麦秆”;C项,“硫璃”应为“琉璃”;D项,“突如奇来”应为“突如其来”。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彩,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纹路、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中青年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睡眠充足的高一倍多,即便考虑肥胖与糖尿病等因素,睡眠不足与高血压仍有重要联系。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涌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解析:A项,“机理”应为“肌理”;C项,“层层迭迭”应为“层层叠叠”;D项,“轨避”应为“规避”。
答案:B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人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2)即便是这些水草,也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水一样   无垢,使人心旷神怡,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3)听到工厂改制的广播后,工人们   不一,有的欢喜,有的惊愕……
A.引见  清静  反映
B.引见
清净
反映
C.引荐
清净
反应
D.引荐
清静
反应
解析:“引见”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侧重于推荐(人)。根据句意应选“引荐”。“清静”指安静,不嘈杂;“清净”指清澈,干净。结合语境“水草像湖水一样”,应选用“清净”。“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
答案:C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人类对新千年的和平祈祷犹在耳畔,然而战争这一阴影又一次升腾在人类头上。所以,在全球异口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罪孽时,许多国家同时   了各种反战示威。
(2)加拿大政府最近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   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活动。
(3)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   能力。
A.爆发  敦促  鉴赏
B.暴发
督促
鉴别
C.暴发
督促
鉴赏
D.爆发
敦促
鉴别
解析:“爆发”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敦促”指催促,用于平等的对象之间,表尊敬、客气;“督促”,监督催促,用于上级对下级。“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鉴别”指鉴赏并辨别。
答案:D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陈光标式”慈善历来备受争议。有关专家认为,应给慈善行为多些宽容和大度,以   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理性、健康的社会氛围。
(2)多年来,援藏援疆干部在   的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有力地推动了对口帮扶工作,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3)近日,“上海殡葬行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上海市人才服务市场举行,招聘专场受到众多高校毕业生青睐,   十分火爆。
A.建造  艰苦  局面
B.营造
坚苦
局面
C.营造
艰苦
场面
D.建造
坚苦
场面
解析:建造:主要用于实际的事物的构造。营造:主要用于抽象的事物的构造。坚苦:坚忍刻苦,常强调行为主体的内在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艰苦:艰难困苦,常强调行为主体面临的艰难困苦的客观环境。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答案:C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导学号50720005)
古汉字的形声相益(节选)
世界上古史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因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同时,又因相关远古族团大体相当的社会文化与思想认知水平,加之彼此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文字系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即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发展到表意、表音相结合的阶段,此后,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中国史前考古资料所见,其刻画于陶、石、龟、骨上的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前者一律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并在商代甲骨或殷周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以找到它们的余绪,它们是多物崇拜的自然物的名字。后者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其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概率高且形体简单,古今相承,与商代甲骨、金文中的纪数字基本一致。目前所知,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等记载,与考古资料相互吻合。
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书·五行志》《后汉书·律历志》又有“筹,所以纪数”的记载,都表述了这样的史实:结绳与筹策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古代先贤以古汉字始于结绳(《易·系辞》)或“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八卦原是以筹策求取奇偶之数表示阴阳变化的游戏)的看法,都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形声相益为汉字的发展开辟坦途。世间事物,有具象有抽象。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只可施于前者,而于后者则无以为计。为摆脱这种困境,先贤开辟转注与假借两种途径,把依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或假借字音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字。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譬如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古称毛物的狼、狈、狐)比比皆是,而依类象形却实难一一有所区分。另外,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虽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造成了麻烦。在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中,一种规避了上述弊端的新的汉字类型已经出现,这就是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如“鸟”加“奚”为“鸡”),或在表音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如“可”加“水”为“河”),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这种既有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
10.下列对“汉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独体字多数是“依类象形”的产物,合体字则是以独体字为基础,由“形声相益”的方式构成。
B.中国原初文字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二是用作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
C.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典型的如6
000年前半坡人创造的文字符号。
D.因为具象事物可以依类象形,抽象事物却无法用图画文字表示,古代先贤开辟了转注、假借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解析:此类题目大多从不同角度考查概念的含义,注意文中的细节,通过比较来分析作答。A项,合体字多是由“形声相益”的方式构成的形声字,还有一部分是由几个象形符号组成的会意字。B项,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说“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例、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主要是用作”说明还有其他的用途,B项缩小了范围。D项,“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说法错误。由文本的最后一段“虽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造成了麻烦”可知。
答案:C
11.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使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具有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
B.用作神名的称谓字全部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我们从甲骨文、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响。
C.《后汉书》“筹,所以纪数”记载表明筹策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
D.既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又便于识读者认读的被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甲骨卜辞中。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比照,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要求准确筛选。D项的信息集中在最后一段中:“在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中,一种规避了上述弊端的新的汉字类型已经出现,这就是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D项,“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甲骨卜辞中”错,应是“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卜辞中”。
答案:D
1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文字系统都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发展到表意、表音相结合的阶段,最后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B.后世的考古资料证明,《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的记载是不够客观正确的。
C.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比比皆是,而依类象形却实难一一有所区分,而加上形旁或声旁就能有效地区分了。
D.“形声相益”的形声字的构成有多条途径,或为表意字附加声符,或为表音字附加形符,或左形右声,或上形下声,等等。
解析:A项,扩大了范围,相关原文信息在第一段最后一句。B项,应是客观正确的,原文信息在第二段最后一句。D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可知,形声字的构成只有两条途径,选项中的后两种是形声字的类型。
答案:C
PAGE

2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