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运用》同步练习:5.4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7 20: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我们热情地拉到他家去。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
D.他制定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解析:A项,“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有歧义,非常惊讶的可能是“我们”,也可能是“老王”。如果是“我们”,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的样子”;如果是“老王”,可改为“老王看到我们后非常惊讶”。因为句子成分间存在着多样的意义关联,所以不同的关联搭配,就会形成不同的句意理解。B项,成分赘余,“的对象”和“面向”可删去一个。D项,“他制定五年的防护林规划”应是“他制定的五年防护林规划”,由于虚词“的”的移位,造成句意的不同。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痛打落水狗”是鲁迅先生向革命人民发出的彻底消灭敌人的战斗号召。
B.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
C.“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D.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解析:B项,“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呢 不明确。C项,“这”指代不明,可以是指“有偿新闻”这种现象,也可以是指“‘有偿新闻’当受到严肃批评”这件事。D项,一种理解是主语是“主管领导”,“同意”是谓语,以下全是宾语;一种理解是“主管领导同意占用耕地建房”这件事是主语,以下的是谓语。按前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占用耕地建房”的人;按后一种理解,要处分的是“同意占用耕地建房”的主管领导。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莲藕是有花植物中最古老的种属之一,现在就发现了一万万年前的侏罗纪的莲叶的化石。
B.新闻标题:“豆制品会长 不敢买豆腐”
C.对王先生捐给村小学的十万元钱,村委委员中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D.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解析:B项,随意使用简称造成歧义,“会长”是协会会长,还是豆制品质量差,会膨胀 所以不能随便使用简称,应将“豆制品会长”改为“豆制品协会会长”。C项,指代不明造成歧义,“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不清楚。D项,数量词作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读好书,《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华千字歌”征文活动。
B.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C.使用300电话不需要专用的电话机,如果能牢记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您可以不必随身携带300卡,因此它比磁卡和IC卡更加方便。
D.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解析:A项,成分残缺,“推动读好书”的后面应有“的活动”作宾语;另外,“读好书”也有歧义,可理解成“读内容好的书”,也可理解成“把书读好”。B项,滥用介词,“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应作主语,删去介词“对于”。D项,用词不当,“料峭”形容微寒,且多指春寒,而这里所说的是冬季。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B.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C.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A项,歧义,是要说明“栏目”的性质,还是要说“栏目”的如何制作。应添加谓语动词“是”,改为“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改为“了”,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B项,歧义,“禁止取缔”结构关系有不同理解:动宾关系,意思是“禁止做某事”;并列关系,意思是“禁止和取缔某事”。D项,歧义,是要说“歌唱组合”,还是要说“作品”如何。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B.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C.伦敦奥运会即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运会历届开幕式最节俭、安保规模最大、裁判争议最多的一次运动会。
D.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解析:A项,“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有歧义;B项,否定不当,应删掉“不”字;C项,语序不当,“奥运会历届”应为“历届奥运会”。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的开通运营及全线的贯通,对于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人社部专家表示,要积极探索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行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待遇不公平。
C.王林待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D.结束瑞典之行回国后的莫言保持一贯的低调,近期又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但是围绕着他的话题却仍然没有消停的迹象。
解析:A项,语序不当,并列分句的顺序应为“对于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缓解京广铁路通道运输能力紧张局面,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项,成分残缺,在“不公平”后加“问题”;C项,“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最近十天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像《××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虽然东京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
解析:A项,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移到“自从”之后;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D项,成分残缺,应在“通讯不畅”后加“的局面”,“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一句并列结构有歧义。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方电视台不同风格的择偶节目让人眼花缭乱,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反而提高了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B.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C.新西兰乳制品麻烦不断:恒天然集团生产的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韦斯特兰乳品公司生产的两个批次的乳铁蛋白又被检测出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 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解析:A项,表意不明(有歧义)。B项,成分残缺,应为“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的趋势”;“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表意不明。D项,“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有歧义)。
答案:C
二、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导学号50720023)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 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 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 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0.下列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  )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解析:B项,“乐音”属于听觉,“水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B
11.下列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解析:C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A、B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信息;D项,信息在第三段。
答案:C
1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解析: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答案:C
PAGE

2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