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粤教版5.18网络课堂—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五年级上粤教版5.18网络课堂—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8 10: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课标: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网络课堂—探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正面影响:自然灾害的防治;
负面影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及战争等,会加剧自然灾害甚至导致多种人为自然灾害的发生。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灾害发生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人为自然灾害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由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自然变异所造成的灾害,把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态度的灾害,称之为人为自然灾害。
如水土流失、地面沉陷等
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又是导致灾害的发生基础。案例1: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案例2: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原因:
(1)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水体富营养化。
(2)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案例3:赤潮案例3:赤潮2007年~2008年江苏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情况对比 2008年江苏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情况汇总2007年各海区赤潮发生的次数2007年各海区赤潮发生面积统计案例3:赤潮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 赤潮的危害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案例3:地质灾害2008年1-6月,全国除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海南和宁夏外,其余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了地质灾害,共发生19201起,其中滑坡9763起、崩塌6374起、泥石流484起、地面塌陷466起、地裂缝2061起、地面沉降53起(图1)。共造成390人死亡、16人失踪、60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1.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都有较大程度增加,分别增加了5.08倍、0.99倍和21.10倍。2008年1-6月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图案例4:地面沉降北京市地面沉降分析图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地裂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建筑物。” ????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采地下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用水量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难度。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千米。—————————案例5:人类活动与洪涝灾害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缩小”: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地区,有财力和物力防灾、灾时救援迅速、灾后恢复生产生活;
“放大”:经济基础弱、时局动荡、人心不稳地区,减灾不力、防灾无措。
人类进入,则“放大”灾情;人类迁出,则“缩小”灾情。1、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2、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善植被条件,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强度,减少灾情的损失;
退田还江湖、平垸行洪,不侵占行洪区(高风险区),避免了受灾的可能;
改善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作物,可以减少遭受旱涝灾害、病虫害的可能;
合理利用草场,可以减少草场退化、鼠害。三、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历史进程中的“灾变”
规模大:火山喷发、岩浆活动、海侵与海退、气候剧变、生物灭绝、陨石撞击等。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强烈爆炸,大量沙土尘埃颗粒弥漫地球大气,造成恐龙销声匿迹。 恐龙时代的“灾变”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 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经济水平由低到高;灾害种类由少到多;减灾能力由弱到强。2.人类历史时期灾情的变化原始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农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等;
工业社会: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病虫害、寒潮、台风、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海冰等。案例研究:全球气候变暖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下一代看不到雪山,该怎么办?
据阿旺维色回忆,20年前,来珠峰旅游的游客寥寥无几。现在到了夏天旅游旺季,在绒布寺前停靠的越野车,一天最多达二三十辆。据统计,2001年至今年,进入珠峰核心区旅游的车辆由1362辆猛增至5840多辆,游客由9570人次增至2.3万多人次。“人类活动加剧,燃烧越来越多的石油和煤炭,肯定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珠峰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阿旺维色说。在当地藏族的神话传说中,珠峰之所以成为仙女居住的神山,就是因为其伟岸的身躯覆盖着终年不化的冰雪。阿旺维色说:“在我们这一代,冬天盼着珠峰下雪。到了下一代或几代,如果连雪山都看不到了,那该怎么办?”  一、海平面上升二、影响世界农业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飓风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六、影响人类健康(1)低地被淹。(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二)影响世界农业(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瓦吉尔附近,一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干旱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 这是2005年10月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240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洪涝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五)飓风活动频繁(六)影响人类健康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酷热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至7.1倍。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会加速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率,因而令市区的氧化剂增加。高浓度的光化学氧化剂会引致眼睛过敏、严重呼吸道过敏、哮喘发病率增加和削弱肺功能等。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1:专家预测,如果到21世纪末气温升高2.1℃至4℃,我国冰川面积将比现在缩小45%左右。青藏高原冰川减少将对亚洲的大江大河补给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2: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灾害加重。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米以下,主要靠堤围防护。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若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洪水起顶托作用,从而加大洪水的威胁。同时,当全球气温升高1.5℃时,台风发生频率可能增加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