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后训练:17游褒禅山记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后训练:17游褒禅山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8 13: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房舍和坟墓。
B.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有穴窈然
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夫夷以近
夷:铲平。
非常之观
观:值得观赏的景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华山之阳/阳奉阴违
B.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
林君固贤令,而慈溪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节选自王安石《慈溪县学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B.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课:抄写。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D.故其俗一而不杂
一:纯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学习而明白治国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为官吏的后备之选。
B.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
C.为了当地人民的教化,慈溪县令在修孔庙时建学舍的举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县有许多资质很好的人,通过学校的培养,他们很容易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7.翻译和断句。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
②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也。
三、语言运用
8.阅读下面的文字,拟写一条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据报载,一些天文学者近日说,木星一颗卫星的冰盖下可能存有大量液态水,形态类似湖泊。
这颗卫星是木卫三,名为“欧罗巴”,是距离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第二近的卫星。一些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上发表论文,称这颗卫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
先前,伽利略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木卫三表面遍布裂缝和“乱七八糟”的冰层,由此激发天文学界发问:为何太阳光照微弱的星球会出现这种奇异地形?论文给出的解释是,木卫三上的地形被称为“混沌地形”,可能由于冰层与冰层下热水的“互动”引起,因火山作用产生的热水气致使冰层出现裂缝,进而崩溃。
9.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⑤另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④②①⑤③⑥    B.③⑥①⑤④②
C.④①⑤②③⑥
D.④③⑤①②⑥
10.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片段作文
11.仿照本文的思路,用叙议结合的表现方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参考答案
1.
答案:A 点拨:B项,明,照明;C项,怠,懒惰,指懒于前进;D项,夷,平坦。
2.
答案:C 点拨:A项,山南/表面上;B项,尽情享受/极尽;C项,值得观赏的景象;D项,错误/弄错。
3.
答案:C 点拨:C项与例句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两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D项中的“之”是代词“它”,代后洞。
答案:
4.B 点拨:课:动词,学习或教授。
5.B 点拨: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副词,才/连词,却;C项,介词,依据/介词,趁机;D项,介词,用来/把。
6.B 点拨:由原文“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和“盖庙之作出于学废”可以知道。
7.(1)①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是从学校中产生。
②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2)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
答案:
8.“木卫三”(或“欧罗巴”)冰下或有液态水。
9.A
10.示例:有大海的呼唤 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浪前却步 有远方的呼唤 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11.
参考例文:
拐弯处的美丽
正月初一,听说镇上燃放烟花,我们全家出动去一睹风采。姐姐驾着摩托,带着我和弟弟在人群里左冲右突,向目的地进发。
“哇!烟花开放了!”我和弟弟指着远处欢呼起来,但高楼大厦实在太多,烟花在空中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常常刚露出点“马脚”却又转眼即逝,羞答答地让我们看不过瘾。我们盯住烟花升起的地方,指挥着姐姐穿过大街小巷。“轰隆隆”的炮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强烈地感到鸣放烟花的地方就在我们身边,无奈高楼、小巷迷惑着我们的寻找。“往右”“再往左——”我们继续向姐姐发出一个个指令。
走到一个大厦的拐弯处,道路忽然宽阔了许多,挤满了驻足观看的人们。姐姐熄了摩托说:“就在这里看看吧。”忽然,“噼里啪啦”几声脆响,几条火龙从地上倏地腾空而上,在空中短暂地停顿了一下,突然向四面八方裂变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像牡丹花开,像菊花绽放……姹紫嫣红,绚丽多彩。弟弟兴奋地说:“我们走近去,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姐姐微笑着摇了摇头说:“才不是呢,太近了,看到的只是烟雾,而不是烟花,只有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你才能看到它的艳丽色彩和美丽造型。”话音刚落,又是几朵美丽的烟花凌空开放。
我们经过多少迂回曲折,却并不是为了走到烟花的身边,而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一个让烟花美丽起来的角度。
人生就是这样,一切快乐、幸福、美好的感觉,完全取决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合适角度。
参考译文: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远古时代把天下的田地用井田制来管理,进而制定了党庠、遂序、国学这样的规章制度。这样,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他们熟悉的内容一定是仁义道德,所学知识也一定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展示。忽然有一天,要是被选去担任公卿、大夫等各级官员,那么他们的才能、品性都已经是事先确定的。那些被选作后备官员的人,他们施展的也都是平时的所见所闻罢了,不用等到训练演习后才能够做好。
后世没有实行井田制,而学校也有的保存下来有的废弃了。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是从学校中产生。求学的人聚居在一起,那些当老师做学生的,也只是谈些文字,讲讲章法而已。国家衰败时间长了,各地学校也被废弃来建庙宇,来祭祀孔子。大概庙宇的兴建缘于学校被废弃,近代的情况也是这样吧。
现在皇帝在位多年了,他很重视整顿法纪,并且改变了近年来那些不正确的做法。在这个时候,学校渐渐地在全国各地兴办了起来。不过,还是规定:“一个州的学生满两百人,才能够办学校。”在这个时候,慈溪的士人还不能在学校读书,人们依旧修建孔庙。随后,孔庙又被毁坏了,没有被修复。县令刘在中向州官说,让百姓出钱,打算修复孔庙,但没来得及办这件事就离任了。之后,林肇来到此地,他说:“古代兴办学校的原因,我无法弄懂,但他们办学校的方法我不能不遵循。既然这样,我的百姓在这里不可以没有教育。”于是就用百姓的钱修建了孔庙,并且整理庙宇四周,在那里修建校舍讲堂,带领全县的子弟,请杜醇先生担任他们的老师,兴办学校。
林先生本来是贤能的县令,慈溪是个小地方,没有珍贵的物产、奢侈工巧的物品吸引各地游民商贩来此。田地、桑树这些东西,可以自给自足,没有水灾旱灾的忧患。没有游民商贩,所以这里的风俗单纯而不芜杂;能够自给自足,所以人们不会轻易触犯刑律,容易治理。我看到这里的士人,也大多一表人才,容易成功。杜先生,是越地的隐士,他的学识与品行均可做人们的老师。凭借一个小县城,得到贤明的县令,又得到适合担任人们教师的人做学校的老师,来纯化容易治理的风俗,从而培养英俊有才华的容易成才的学子,虽然受到法规的制约、形势的限制,不能够完全像古代那样去做,但我坚信,这里的教育一定会成功,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能够形成。教育可以美化风俗,即使这样,也一定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而现在的县令,看情形是不能够长久做下去的。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