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8 12: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
课题
文化史·专题三第一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授课时数
【复习目标】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孔子与老子的思想;②百家争鸣;③儒家思想的形成。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⑤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21世纪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备
二备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孔子
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思想——
(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
评价:开创了儒家学说,但当时未受到重视老子
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朴素的
思想政治主张——“
”二
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③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A
儒家:孟子与荀子21世纪教育网孟子
政治思想——“____”(核心)、“民贵君轻”荀子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思想)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评价: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B
道家:庄子C
法家:韩非
思想主张——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D
墨家:21世纪教育网墨子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__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后世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三
儒家思想的形成(1)形成背景:百家争鸣的局面;(2)形成过程: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完善。(3)形成意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四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董仲舒将__家(黄老之学)、阴阳家、__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三纲五常
④大一统…………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2.
“罢绌百家,独尊儒术”与儒学内容变化的关系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②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其他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五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1、措施①建立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太学、郡县建立学校)②以儒生为官2.影响对当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①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地位,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②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在实质上也是文化专制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时间
课题
文化史·专题三第二讲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21世纪教育网
授课时数
【复习目标】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程朱理学②陆王心学③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备
二备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2.主要内容:A
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客观唯心主义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哲学方面)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社会方面)③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
(社会方面)B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①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时“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②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心学”的____者;③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心即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因而倡导“致良知”,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3.宋明理学的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理学由此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官方哲学;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二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出现的背景①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②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③思想:理学和心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2.李贽思想①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③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_____”4.影响: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作用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三: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明清时期儒学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藩篱,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2)黄宗羲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进步思想。(3)顾炎武明确表示自己仍是坚信儒家学说的信徒,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经世致用”。(4)王夫之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他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