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三·专题四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1世纪教育网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1世纪教育网
毛泽东思想
①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②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二、考点梳理——积聚能量
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3)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成立同盟会,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
”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
”三民主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
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共和国。
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1·cn·jy·com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
和
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反
,没有彻底的
革命纲领。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2·1·c·n·j·y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21
cnjy
com
(二)、新三民主义
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
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 国民党 。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中。
2.提出标志:1924年,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 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 、联共、
三大政策。www.21-cn-jy.com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2-1-c-n-j-y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来源:21cnj
y.co
m】
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新旧三民主义的内涵
【实战演练】
2.(2014·浙江杭州模拟)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
A.自由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4.(2014·江苏泰州质检)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
1.发端(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
重要活动:
(1)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
(2)大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初步形成(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1927年领导
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
(2)发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3.形成体系(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细论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理论体系 。
(3)1945年中共
,确立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21
cnjy
com
4.发展(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由
转移到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及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转变为
的总任务。【版权所有:21教育】
(2)发表《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
先后发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
7.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指导了
的胜利和
的建立与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根源 。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但是他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出处:21教育名师】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实战演练】1.
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2、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3分)
考点三.邓小平理论
1.酝酿与准备阶段:
(1)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
》,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www-2-1-cnjy-com
(3)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作出实行
的决策。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1)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
(2)中共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3)1992年“
”,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4)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
体制的目标。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主要内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外交思想: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祖国统一:提出“
”并成功实施。
4.精髓:
, 实事求是 。
5.历史地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次历史性飞跃,继承和发展了
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解决的不同问题
(1)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
(2)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标志性会议
同盟会成立大会
中共七大
核心或精髓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决的问题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
发展
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地位
资产阶级
,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实战演练】
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14年高考)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2.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21cnjy.com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21教育网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21·世纪
教育网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①
▲
②
▲
民权主义
③
▲
④
▲
⑤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