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时间
课题
思想史·专题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授课时数
【复习目标】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1世纪教育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1世纪教育网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②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备
二备
思想史·专题四
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旧三民主义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3)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成立同盟会,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2.提出: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华民国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二)、新三民主义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 国民党 。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中。2.提出标志:1924年,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 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 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 民族民主革命 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新旧三民主义的内涵二.毛泽东思想1.发端(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年):
重要活动:
(1)1921年7月参加中共 一大 。
(2)大革命时期发表《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2.初步形成(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1)1927年领导 湘赣边秋收 起义,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根据地。
(2)发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3)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3.形成体系(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细论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理论体系 。
(3)1945年中共 七大 ,确立 毛泽东思想 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4.发展(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工作重心必须由 乡村 转移到 城市 ,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及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 新民主主义 转变为 社会主义 的总任务。
(2)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发展:
先后发表《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 、 群众路线 、 独立自主 。7.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1)指导了 中国革命 的胜利和 社会主义 的建立与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 一 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根源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但是他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三.邓小平理论1.酝酿与准备阶段:
(1)针对“ 两个凡是 ”的方针,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转折: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 的决策。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
(1)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
(2)中共十三大: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 ,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3)1992年“ 南方谈话 ”,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4)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外交思想: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祖国统一:提出“ 一国两制 ”并成功实施。4.精髓: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5.历史地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 次历史性飞跃,继承和发展了 毛泽东 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解决的不同问题(1)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2)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